苗金芝
摘 要:網絡媒體不僅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將人們現有的文化藝術進一步傳播和發展,并且引導產生了新的藝術傳播媒介以及新的藝術樣式。從20世紀至今,隨著社會的不斷變革,藝術也經歷了繼承和創新,中國當代藝術領域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呈現出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多元化趨勢。在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下,有許多不同的平臺可供當代藝術展示,使得中國當代藝術有了更大的舞臺去呈現。基于此,文章從多個方面分析網絡媒體與中國當代藝術的交匯與碰撞對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產生的影響,以期推動中國當代藝術不斷發展。
關鍵詞:當代藝術;數字媒體;網絡化
一、網絡化時代
20世紀四五十年代,伴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興起,互聯網不斷發展,隨后人們進入了網絡化時代,給人們生活帶來了很大的變化,中國網絡化社會也以極快的速度向前邁進。如今,我國也有了遍布各行各業的網民,他們積極參與網絡活動,無論在何時何地,都可用手機或其他上網設備進行網頁瀏覽、線上交流、網購等日常活動。
隨著網絡化的不斷推進,人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對精神文化越來越重視,當代藝術在網絡媒體的推動下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同時代人們對美的追求有著不同的表現形式。而電視、電影的網絡化發展和網絡媒體的介入,自然而然地帶動了藝術的變革,不僅使得藝術形式不斷創新和發展,也使得人們接觸藝術的方式不再拘泥于傳統的觀展,人們可以從多種渠道足不出戶地進行藝術欣賞及藝術熏陶。新時代下,網絡媒體促使了藝術的變革與創新,且與中國當代藝術碰撞產生了不同的藝術新思潮。
二、中國當代藝術發展現狀
20世紀以來,隨著中國社會的變革,中國當代藝術在不斷繼承與開拓中創新,形成了鮮明的藝術風格和藝術流派。“當代藝術”首先可理解為當今的藝術,其次可理解為在內涵上具有現代語言及精神的藝術。
中國當代藝術目前的發展現狀可概括為兩點:一為時代性,二為多元化。時代性是指面對中國社會的現狀和當下的文化環境,藝術家們的藝術創作反映出中國所處的當下階段的特點。中國當代藝術受到傳統藝術的影響和西方藝術的沖擊,現在正處于一個破而后立的階段,藝術家在不斷摸索和探尋不同的出路與方式,沒有什么成功與失敗,都在進行時中,蛻變融合也尚未完成。多元化是指改革開放之后,許多外來藝術思想與藝術作品的涌入,使中國藝術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得中國藝術界不再像之前那樣循規蹈矩,他們在吸收和接納西方藝術理念的同時,用西方的藝術語言表達具有中國性質的內容,呈現出屬于中國的思想內涵,從而使中國當代藝術呈現出中西融匯、百花齊放的多元化格局。
以20世紀50年代以來出現的“浙派”為例,當時浙派畫家受西方藝術理論的熏陶,提倡素描與速寫,借鑒西方繪畫造型方法中的結構,并將其運用到中國畫的人物表現中,以周昌谷、方增先、黃賓虹等人為代表。其中周昌谷一直堅持“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他認為在西方藝術的沖擊下,不能迷失本我,喪失掉自己民族的東西,又不能完全像古代一樣毫無創新。這就要求繪畫既要有傳統性又要保持時代性,與時俱進,將時代性與多元化都寓于其中。
三、網絡媒體在中國當代藝術中的應用
(一)在藝術創作形式中的應用
網絡媒體的不斷發展拓寬了藝術的創作形式,因為隨著數字媒體的普及,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難以滿足人們當下的藝術追求。網絡化時代下,各種思想不斷交融與碰撞,使得藝術家不得不自我革新。當下時代環境也為當代藝術創作提供了強大的網絡技術支持,使創作者可以及時捕獲更加全面的藝術資訊,運用前衛的數字技術進行創作。數字媒體設計、視覺傳達設計、工業產品設計等專業藝術領域,不斷地推動藝術以時代化的姿態快速發展。
近年來,隨著數字媒體技術優勢的展現,繪畫能夠以圖像的形式表現出來,給人更為強烈的視覺沖擊力和震撼,比如圖像廣告、宣傳海報以及藝術產品立體造型圖像的多維空間等,它們都不同于傳統繪畫給人的視覺印象。在網絡化時代下,藝術創作者會通過數字媒體技術進行創作,如插畫師、原畫師、3D建模師等通過網絡進行繪畫與設計。藝術創作者利用數字媒體技術優勢,也可將油畫作品通過其他方式展現出來,其代表為多洛塔·科別拉、休·韋爾什曼執導的傳記類動畫影片Loving Vincent。這部影片是世界上第一部全油畫動畫電影,藝術創作者以手繪油畫的形式通過電腦繪制,再次呈現凡·高的傳世名作,沿襲了凡·高獨特的藝術表現風格,并以動畫電影的方式來再現凡·高的生平事跡與魅力,向世人傳達其終身致力于繪畫事業的藝術精神,對其予以真摯的致敬[1]。這部影片之所以創作成功,得益于現在的網絡化時代,最大特點是藝術創作形式上的創新和藝術創作手法上的探索。總之,在互聯網時代的大環境下,藝術創作形式也不斷開拓與創新。
(二)在藝術傳播方式中的應用
在網絡化時代下,社會因網絡媒體的發展而變化,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越來越豐富,獲取信息也更加便捷,對精神層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而對藝術文化的追求成為一種趨勢。當代社會在全球一體化的趨勢中進一步發展,所以人們在追求藝術文化時,無論身處何地,都可以利用網絡媒體瀏覽想要的新聞資訊。各種藝術資訊也以便捷的方式進入藝術家的生活中,在不經意間拓展藝術家的視野,使得藝術家的內心受到極大沖擊,這必然會引起藝術家們的深入思考與探究,從而產生一些引人深思且極具創造力的藝術作品。
網絡化時代下,獲取信息資訊的便捷給藝術家們帶來了便利,與此同時也給藝術欣賞者帶來了方便。它使更多的人有機會參與當代藝術生活,通過欣賞藝術作品提高審美水平。在網絡化的推動之下,中國當代藝術不斷發展,藝術市場迅速擴張,國內藝術網站、藝術公眾號、網上博物館等大放異彩,逐漸成為人們獲得藝術資訊不可或缺的工具。
四、網絡媒體對中國當代藝術的影響
網絡時代的到來和網絡媒體的出現,對當下人們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各種藝術網站、藝術公眾號、應用App應運而生,以超出人們想象的速度實現線上線下生活的無縫銜接。從20世紀至今,網絡媒體為藝術的傳播提供了媒介,為藝術的創作、欣賞等帶來了一系列革新。人們可以在家通過網絡媒體欣賞到美妙絕倫的藝術展品和精彩的藝術展覽,瀏覽到最新的藝術資訊等,實現線上的用戶體驗[2]。
首先,網絡媒體的產生對藝術創作者而言,在改變了他們創作模式的同時,又為其在創作觀念上注入了創新力,使得傳統的繪畫表現形式被打破,呈現出一種綜合性的表現技法。同時藝術家的想象力被無限拓寬,藝術語言的表達呈現出多樣化趨勢,不再局限于對真實的模仿與再現。藝術家們的不斷挑戰與創新,也使得中國當代藝術呈現出多元化趨勢。網絡媒體帶來的藝術交流與傳播的便利,使藝術家可以通過個人網站、博客、網絡藝術展等方式來發表作品,直接與公眾交流,拉近與公眾之間的距離。
其次,網絡媒體對公眾來說,通過藝術網站、藝術家主頁、藝術博客、藝術公眾號等渠道,使其即時了解自己喜歡的藝術家的生活狀況、創作過程與創作心境等。而且近些年來每逢大型藝術展覽,線上宣傳手段便成了重要的宣傳媒介。展覽通過網站發布公告,包括展覽時間、展覽簡介、展覽地點等資訊,不僅擴大了展覽的影響,也可以使公眾根據自身興趣與時間前去觀展。而藝術品交易網站的出現,為廣大書畫藝術家、收藏家、美術愛好者等提供了一個藝術交流平臺,拉近了藝術家與公眾之間的距離。
總的來說,中國當代藝術處于一個百家爭鳴的繁榮時期,而網絡媒體的出現使其不僅在藝術創作上有所創新與發展,也進一步促使其走進公眾生活之中。
五、結語
網絡化時代下,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對藝術家如何在傳統的表現技法上進一步創新提出了更深層次的要求,也為普通大眾在欣賞與接受藝術時提供了新的途徑。網絡媒體與中國當代藝術的融合創新,將帶領著中國當代藝術不斷變革,讓中國當代藝術作為一種特定的具有民族文化的符號,邁向世界的大舞臺。
參考文獻:
[1]高川.動畫《至愛梵高·星空之謎》的美學解析[J].電影文學,2018(18):150-152.
[2]張藝嚴.大數據環境對當代藝術的影響[J].藝海,2017(8):149-150.
作者單位:
遼寧師范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