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飛霞
摘 ?要:小組合作學習是在形式上有別于傳統教育的一個最明顯特征。它在課堂上給了學生自主、合作的機會,目的是培養學生團體合作和競爭意識,發展交往與審美的能力。作為一線數學教師,更應該思考合作學習在數學課堂中的具體操作和表現,關注合作學習深層次的問題。本文將對合作學習中的一些現象進行剖析,以求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關鍵詞:數學教學;合作學習;探究學習
課前我發給每個小組一個信封,信封里有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導入課題后,我讓學生小組合作找找信封中的四邊形。等學生找出四邊形后,我要求他們動手實踐分一分四邊形,并說明這樣分的理由。
學生表現:有些小組只有一人在動手,其他學生圍著看。也有些小組開始時幾個同學分工做著,后來由于一個同學動作太慢,還經常出錯,最后由兩個成績較好的學生操作完成。
這時候我提醒他們要討論為什么這樣分。
學生四人一小組又坐好,先是沉默再是相視而笑:“你先說!你先說!”稍許,個別學生發言了,其他學生似懂非懂……
這個的教學片段真實地反映了小組成員在參與合作學習時的情景。從中我看出學生在小組合作中出現的幾種不良情況,非常值得教師反思。
一、在合作學習時,學生角色分工不明確,不是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
班級中的學生本身就存在著差異,在小組合作中這些差異便體現得淋漓盡致。差異主要分為以下三類:第一類學生會說、敢說,但不顧別人的想法,自己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第二類學生會說、不敢說,總愛保持自己的意見。第三類學生不會說、不參與,在課堂中保持沉默,更像是局外人。為此,在合作學習前,應該明確小組中每個成員的職責分工,使每個成員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體驗、鍛煉和提高。
二、教師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漠然忽視
在組織合作學習時,往往是教師一宣布小組討論,前排學生唰地回頭,滿教室都是嗡嗡的聲音,每個人都在張嘴,誰也聽不清誰在說什么。其實教師也知道這種合作學習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學習,而是對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漠然忽視,是停留在形式上的合作學習。
三、學生在合作中“自我中心”意識嚴重,常忽略自己是小組的一員
站起來發言的學生一張口就是:“我認為……”“我覺得……”學生關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樣”。而不是“我們小組怎么樣”。從這種現象中我們不難看出,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對自己角色的定位存在嚴重的自我意識,這與學生缺乏必要的人際交往技能有關。影響合作學習效果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但學生角色的定位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教師對合作學習中學生角色的認定,學生在小組學習時職責的明確分工和學生心理角色的自我認定,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教師應盡快認清其產生的根源及運行規律,為課堂教學提供參考,提高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的實效性。
(責任編輯:淳 ?潔)
參考文獻:
[1]譚志勇. 關于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合作學習”實效性的思考[J]. 考試周刊,2020(47):94-95.
[2]劉君鳳. 小學數學教學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實踐思考[J]. 讀寫算,2020(3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