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盼盼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的教學有了更進一步的發展,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更注重的是要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學習的一個初始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的數學體系沒有完整形成,在學習過程中往往會產生許多依賴性。也在這一時期,教師必須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充實自己的知識基礎,這樣才有利于學生今后的數學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
一、使用合作學習的方式,進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一年級還處于學習的中級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對數學這門學科并沒有清晰的了解,也沒有形成數學思維。因此,在課堂上的參與程度往往是比較弱的,更多的時候他們會依賴于老師的講解。但是,小學是一個學習習慣形成的過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這樣才能夠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興趣的全面提升。小組合作學習是現在比較常用的教學方法。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對題目或者是理論的見解,能夠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也能學會自主思考,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提升學習能力。使用自主合作學習這樣的方式,通過組織小組,學生都能夠參與到課堂當中,充分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在小組討論過程當中,很多平時不愛回答問題的學生也可以參與到其中。
二、創設真實的教學情景,引發學生思考
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一定要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尤其是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數學學習也沒有一個充分的認知,因此,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激發自主學習的興趣,這樣學生才能夠認真地完成接下來的數學學習任務。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創設教學情景,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數學課堂當中。比如說在講加減法的時候,教師可讓學生扮演成不同的動物角色,讓他們拿不同的物體,比如說兔子要拿胡蘿卜,小熊要拿玉米。這樣學生就能夠更加形象地了解數學知識的作用,對于加減法也有了更加清楚的認識。
三、加強與學生的交流
在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當中,很多還是以老師的講解為主,學生只是被動地去接受知識,這樣的方式已經顯現出了許多缺點。所以,教師一定要將學生視為課堂教學的主體,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尤其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學生,他們更希望老師能夠多多地關注他們,能夠知道他們的想法。如果教師忽視學生的感受一味地進行課堂講解的話,學生就會失去學習的熱情,更加不會去主動地學習數學,自主學習的能力也難以得到提升。
四、結語
在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探尋出適合小學階段數學教學的方式方法,讓學生在相對和諧輕松的氛圍中主動地去學習數學。小學階段是學生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階段,更加注重的是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上的地位,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小學一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學習思維和學習興趣還沒有全面養成。所以,這一時期顯得尤為重要。
(責任編輯:鄒宇銘)
參考文獻:
[1]朱敏. 提升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思考[J]. 科學咨詢,2020(15):118.
[2]杜建英. 互聯網背景下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探究[J]. 學周刊,2020,12(12):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