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乙美
摘 要:學習并不是痛苦的事情,相反,想要真正學好數學,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快樂是一個必要的前提條件。如果感受不到快樂,就不會對數學產生持續的興趣。以如何快樂學習為研究方向,從三個方面探討了數學課堂教學的優化策略。
關鍵詞:快樂教學理念;小學數學;教學策略
當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時,就會主動去學習和探索,不需要教師耳提面命就能夠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可見,在實際教學中堅持快樂教學理念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快樂教學理念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如何有效地體現在課堂教學中,還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一、創設生活情境,營造快樂氛圍
數學課堂上充滿了數字、圖形,內容比較抽象,有些學生會覺得陌生和乏味。而如果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生活情境,那么就能夠讓數學回歸生活,讓學生感到親近、有趣,不會產生排斥心理。在這樣的情境中,課堂氛圍就會比較輕松、快樂,學生能夠逐步體會到數學的趣味性,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這樣就不會被動學習,而是能夠主動、積極地去思考和探究,才能夠真正學好數學,逐漸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培養較強的數學思維能力。生活中擁有很多趣味性因素,而教師在選擇素材時,需要注意從學生視角進行選擇,選擇學生熟悉的、覺得有趣的素材來進行情境的創設。
以北師大版三年級上冊“乘與除”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問問學生:平時有沒有經常去學校周邊的小賣部或者文具店買東西?最近有沒有一次買很多東西的經歷?如果有學生說有,那么教師就可以問問這個學生買了些什么。如果學生說買了四個作業本,教師就可以問問學生作業本一個多少錢。學生回答以后,教師再將這個作為題目,問其他學生:這位學生買了四個作業本,每個作業本3元錢,那么一共花了多少錢?其他學生對周邊的小賣部或者文具店也都非常熟悉,也都有過買作業本的經歷。學生進入這個情境,會覺得非常輕松,不僅會積極回答問題,還能夠認識到乘法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價值,認識到如果學好乘法,在一些生活場景中,比加法的運算效率更高,也就是說,乘法的熟練運用是能夠提高生活效率的。
二、設置趣味提問,快樂參與課堂
快樂教學不僅僅是營造快樂的氛圍,還要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真正學到知識、鍛煉能力。這就需要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有更多表現和發揮的空間,快樂地參與到課堂中來,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而要想實現這一點,趣味性的提問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教師要在課前做好充分準備,精心設計提問環節,要讓看似輕松的問題與教學內容相契合,真正起到鼓勵學生參與、啟發學生思維的作用。
以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百分數的認識”的教學為例,可以針對人口普查的結果問問學生現在全國人口是多少,如果學生不知道,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在幫助學生補充一些基本常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在此基礎上,教師再問學生:14歲及以下的人口占15.97%,那么這類群體的人口數量是多少?14歲及以下是小學生的同類群體,小學生通過回答這個問題,不僅能夠對百分數的運算進行鞏固,還能夠知道自己的同類群體的數量,因而會積極參與課堂,積極思考和回答這個問題。
三、借助小組合作,實現快樂探究
對于值得深入探究的知識點,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
式,設計一些游戲環節,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合力完成游戲的方式來充分挖掘學生的探究潛力。教師在設計游戲時,要注意緊扣知識點,同時也要基于學生對游戲的偏好,選擇學生喜歡的游戲類型。與此同時,在進行小組分組時,要盡量使每個小組的人數、實力都相當,這樣才能夠保證游戲的公平性和趣味性。如果有一個小組的優勢特別明顯,總是這個小組更快、更好地完成合作任務,或者總是在競賽類的游戲中獲勝,那么會在某種程度上打擊其他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和自信心。
以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小數的意義和加減法”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設計分組搶答游戲,得分最高的小組獲勝。而需要回答的問題就是小數換算的問題,如1厘米可以表示為多少米?通過問答這些問題,學生在鍛煉快速運算能力的同時,還能夠逐漸感受到小數的應用非常廣泛,同時也能夠理解小數的意義和價值,這就實現了快樂的小組合作和探究。
四、結語
綜合以上內容可以得知,對于小學數學教學而言,快樂教學的作用和價值是多元化的,基于快樂教學理念的教學策略也有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設置趣味提問、借助小組合作等方式來營造快樂氛圍,讓學生快樂參與課堂,實現快樂探究。
參考文獻:
[1]孫遠亮.以學生發展為本,構建快樂的小學數學課堂[J].數學教學通訊,2019(28):62-63.
[2]王永林.趣味游戲,快樂學習:小學低年級數學游戲化教學的實踐研究[J].家長,2020(25):13.
[3]周群.快樂數學,源于實踐:對組織切實有效數學實踐活動的研究[J].小學時代,2019(4):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