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奇珍
摘 要:小學是學生學習與成長過程中至關重要的啟蒙階段,在這一時期學生各方面能力都處于發展初期,在小學數學計算教學中,學生經常會出現一些計算錯誤,影響了其整體學習效率的提升。基于此,針對小學數學計算題常見錯誤的原因進行研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計算題;常見錯誤;原因研究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較強的計算能力是基礎,學生如果計算經常出錯,很難開展接下來的數學學習,影響學生的解題效率,從而使學生逐漸喪失學習自信心。為此,教師需要針對小學數學計算題常見錯誤的原因進行分析,并且針對性地解決。
一、粗心導致計算錯誤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自律能力有限,在做數學題時很少有認真檢查的習慣,粗心、馬虎是小學生計算題出現錯誤的常見原因之一,針對這個問題教師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逐漸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學生粗心導致的錯誤之一在于審題錯誤,這種錯誤經常出現在應用題的解答中,學生還沒有認真審清題意,明確其中需要計算的內容就開始著急答題,那么計算結果自然就會出現錯誤。如在人教版“長方形周長”相關應用題的計算中,比較常見的題目是“柵欄問題”,這種題型大多數只需要計算柵欄三邊的周長,學生需要根據題意進行具體分析。但是時間一長,學生就容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式,看到此類問題時就自然而然去計算三邊的周長,都沒有讀完題就開始答題,最終的計算結果就會錯誤。學生粗心導致的錯誤之二在于書寫錯誤,這一錯誤產生的主要原因是有些學生急于求成,為了追求解題速度在書寫時字跡潦草,容易出現錯誤,寫出來的數字老師分不清是什么,甚至有時學生自己都不知道寫的是什么,這是常見的一種粗心問題。如在人教版“四則混合運算”中,學生就常因為擔心解題時間不夠而出現字跡潦草的問題,將“66”錯認為“60”,導致計算結果錯誤。
小學生粗心導致計算題出現錯誤是一種很常見的原因,針對這個問題,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加強引導,不斷強調,在不斷的練習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糾正學生馬虎、粗心的問題。
二、不重視錯題整理
所謂“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學生在平時出現的錯題如果不能及時整理起來,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就會忘記,不整理錯題就無法對自己錯誤的原因有清晰的認知,還會在今后的學習中出現相同的錯誤。
例如,學生在解題時由于對題目錯誤的理解也是造成計算錯誤的常見原因,這會把學生帶入一個錯誤的思路中,對學生數學綜合水平的提升都會造成一定的阻礙。如下面這道例題——有一個游泳池,長10米,寬5米,高2米,瓷磚鋪設的面積為多少?游泳池瓷磚面積鋪設問題是計算題中經常出現的理解性錯誤題型。這就需要學生思考清楚游泳池鋪設的面積包括哪些,本質上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但是學生在理解題意時需要考慮到游泳池沒有頂,所以并不能完全按照長方體表面積的方式來進行計算。學生如果能夠在第一次出錯時就將其整理到錯題本上,平時多拿出來反思一下,就能夠大概率地減少重復錯誤。但是由于學生沒有養成錯題整理的習慣,當前學生理解性計算錯誤還是時有發生,并且沒有得到有效的遏制。
學生的記憶力是有時間限制的,不重視錯題整理就會經常出現同一種錯誤,嚴重影響了學生計算能力和數學水平的提升。為此,教師必須在日常教學中帶領學生一起整理錯題,并且定期檢查學生的錯題整理情況,幫助學生減少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水平。
三、基礎知識點掌握不扎實
在小學數學計算中,扎實掌握基礎知識點是重要的前提,這些知識點包括計算公式、計算技巧、計算順序等,學生如果能夠正確記憶和扎實掌握,必然會有效減少計算錯誤,提高計算準確度。
如在人教版“小數加減法”的計算中,學生經常出現的錯誤就是小數點沒有對齊,從而影響了最終的計算結果,而且在計算過程中也總是找不到方法,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在計算
“10.4-4”時,很多學生的計算結果是“10”,這是因為學生在列豎式進行計算時,將“4”放到了小數點之后進行減法計算,從而影響了最后的結果。又如在人教版“四則混合運算”的計算中,學生經常出現的計算錯誤是計算順序的錯誤,在四則混合運算中要遵循“先乘除、后加減”的原則,同時要按照“小括號、中括號、大括號”的順序展開計算,當一道題型中出現較多的數學符號時,學生可能就會出現思維混亂的問題,造成最終計算結果的錯誤。
針對這一點錯誤原因來說,教師一定要在平常的教學中幫助學生多練習、多總結,在練習、總結和反思中不斷記憶和理解基礎知識點,讓學生能夠在扎實掌握基礎知識點的同時逐漸形成一種計算思維和習慣。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科學認知學生產生計算錯誤的常見原因,并且針對原因進行科學性的分析,幫助學生減少計算錯誤,提高計算能力,促進學生數學水平的綜合
提升。
參考文獻:
[1]徐春萍.小學數學計算題常見錯誤原因及有效防范[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9(1):88-89.
[2]李斐.小學數學計算題錯誤成因及對策探究[J].中國科技投資,2018(18):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