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子貴
摘要:“展示交流”是課前教育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展示、交流、啟發,學生可以認識到交流的重要性,感受以及認識到思想與智慧的沖突。教師準確的點撥可以促使學生認真地參與學習,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度掌握,使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學生的陳述、交流和創新中得到落實和突破。文章就如何正確認識展示與交流活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如何在教學中有效地運用展示與交流展開了探討,以期對小學教師有所幫助。
關鍵詞:先學后教;“展示交流”;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24X(2021)29-0057-02
學生在課前進行自主學習之后,教師再在課堂進行講授的教學類型,主要環節有課前學生制訂學習計劃,課堂中師生進行交流和課堂結束時學生認知本課程以及學生將所學知識內化為思維方式,其中課堂的講授和交流是“學”的中心環節。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教師要學會細化和精化講授內容。讓學生在課前自主學習基礎內容,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在課堂交流展示自主學習成果后,教師再對其進行指點,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必須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善于思考,善于交流,運用思維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并通過展示和交流充分發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下文就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后課堂展示和交流的有效性提出幾點看法,以供參考。
一、學后教前“展示交流”,明確方向
(一)聚焦目標
“展示交流”是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后課堂的主旋律。學生通過思維、實踐練習和語言表達來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在教學中,學生的呈現和交流是一個動態的、多樣化的過程。為了提高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的效率,教師可讓學生進行陳述,陳述的形式可以是個人口頭陳述、兩人小組陳述和四人小組陳述,學生的陳述和交流結果要體現出本課的學習目標,展示出多元性。最后報告的內容應該“精益求精”,必須是學生深入討論的問題,聚焦教學的目標,從而培養全面發展的學生。
(二)激發興趣
興趣是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內動力。教育家赫爾巴特曾說:“教育應當貫穿在學生的興趣中。”教學時,教師應當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小學數學四年級下冊“三角形的認識”一課時,教師應該從以下幾點進行教學:第一,讓學生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三角形的;第二,讓學生自主理解三角形的特征、三角形的性質;第三,讓學生自己制作一個三角形模板進行小組討論研究。教師可以提出幾個問題讓學生解答,在提出第一個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個別學生口頭展示,第二和第三個問題應提交并傳達給小組,進行小組的交流結果展示。這既能鍛煉個人的表達能力,又可以增強學生的小組合作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課堂交流應該把重點放在最重要和最困難的知識點上,教師可以讓小組學生帶著學習工具上臺展示、交流,體驗演講、討論的過程。通過多樣化的展示和交流,有助于學生更有效地掌握本課的相關知識,提高他們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二、互學互教“展示交流”,培養能力
(一)培養語言表達能力
在早期階段,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表現和交流習慣,規范展示和交流語言,學生要大膽、大聲、大方、謙虛地表達自己的意見。學生在回答教師的問題時首先要說“我們小組認為……”“我的意見是……”,注意語言要簡潔、準確、有條理。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使用一些提問語言引導學生進行回答,如“你有什么問題嗎” “哪一組的意見比較好” “有人需要進行補充嗎”,這些問題要求每個學生都進行思考,使學生擁有自己的思維方式。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能找到對學生有益的課堂陳述和交流方式,使自己在起步階段迅速承擔輔助的角色。教師循循善誘,讓學生以模式化的方式匯報展示,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保證了課堂的快節奏和高效率。
(二)培養合作學習能力
為了使學生在課堂上的補充問題更有序、更有效、更精彩,教師需要指導學生認真聽講,不要重復已經討論過的問題。如果學生不能理解教師所講的重點,只懂得簡單地說出答案,那么教師應該在課后重點引導。對于學生在演示過程中遇到的“障礙”,教師應該意識到問題的重要性,然后讓學生進行自主糾錯或是讓學生相互糾正對方的錯誤,這樣學生就可以互相幫助,共同進步。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經常提問學生。如在“認識三角形”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問:“同學們,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物品是三角形的呢?”這一問題可以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主動去尋找三角形、認識三角形。之后,教師可以再問:“同學們,通過觀察這些三角形,你們發現了三角形有什么性質嗎?”通過學生的不斷探索研究,學生間的互相補充,學生可以理解三角形穩定性的知識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教師以這樣的方式展開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的講解更加全面,還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三角形的性質,并能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師生互動。
(三)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
組長的主要職責是給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并組織整個小組進行討論、交流,進行實踐操作和調查活動。小組長在組織小組成員完成任務時要有序進行,教師要經常與小組長見面并培訓小組長,使其可以根據組內學生各自的強項合理分配工作。在課堂上交流的小組學生應團結合作,互相幫助,調整和制訂總體規劃等在遇到問題時,小組長和小組其他學生可幫助回答。如果在最后展示交流成果時必須在黑板上寫字,小組長和組內成員可以提前在黑板上寫字等。小組長要自我定位為整個小組的領導者,帶領小組成員一起學習,一起進步,成為教師的好助手、同學的好幫手,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
三、分層“展示交流”,培優輔差
(一)學困生:展示基礎題
學生與教師溝通的形式對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影響較大。個別學生不太會表達,很難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會使這些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許多教師只關注成績好的學生,很少關注需要教師幫助的學習困難學生。教師在教室巡回觀察時不難發現,一些安靜的學生成為被遺忘的人,他們成為熱鬧氣氛下的陪襯,很難被注意到,更別說展示自我了。久而久之,他們對課堂的興趣就會消失。因此,教師要更加關注他們,給他們展示基礎型習題,及時引導他們進行練習,在實際操作中給予適當的指導。教師要在他們學習最重要的內容時給予充分的指導和幫助,幫助他們克服困難,高質量地完成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