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木章
【摘要】初中生正處于特殊的成長階段,這一階段學生初步具有主觀意識和自我意識,但又容易受外界因素和信息干擾。初中階段教師缺失對學生的正向引導,容易導致學生心理狀態偏差。初中階段體育教學融合德育活動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是培育學生堅韌的性格、良好的品行的重要課程。作為初中圖音體科組長,需要從體育教學著手強化對學生道德品質的重視,發揮初中體育教學對學生的深遠影響。
【關鍵詞】初中體育;德育活動;有效融合
初中體育教學組織德育工作與課堂教學滲透時,需要充分考量技巧與方式,同時還要考量對學生的長遠發展。從課堂中培育學生好的行為習慣與好的道德品質,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體育是一門以磨煉學生心志、增強學生體魄為主要目的的學科,體育老師需要從全方位強化對學生的全面培養。
一、初中體育教學和德育活動有效融合的優勢
第一,發揮體育課堂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體現。初中生正處于內心敏感又脆弱的特殊階段,自我精力旺盛但逆反情緒明顯,個人表現欲增加但自控力較差。體育教學中下意識地滲透德育內容,是能在直觀的課堂表現中發現學生的道德問題,糾正學生的思想。體育學科教學是將品德教育與思想教育融合在體育活動下,在真實的活動下組織道德品質教育往往比課堂中空泛理論傳遞更有抓手。體育活動中學生將道德觀念融合個人的道德行為,在實踐中真實展露個人表現并接受實踐的考驗,便于體育老師實施針對性糾偏,從行為活動方面培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與其他學科的課堂授課相較而言,深化與實踐當中更能展現學生直接的思想表現與行為表現。
第二,針對性提升學生綜合道德水平。體育教學實踐中需要以學科特點為基礎,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例如,在整齊的隊列練習中能強化學生對組織和紀律的理解,長跑練習能鍛煉學生堅忍不拔的意識和堅持到底的勇氣,球類項目能解讀學生的團隊協作水平,而投擲類項目又是對學生爆發力和理解力的考驗。體育項目是針對性提升學生綜合道德水平的優勢課堂,是對學生德育的主要陣地。
第三,理論與實踐融合的主陣地。體育學科教學本質上是動態的過程,基于外部環境影響會發揮動態教育的優勢。體育課堂的關鍵內容是體育運動,是對學生腦力思維活動、體力水平等多維度的考察。以抽象思維和具象思維的融合為基礎,學生能在實踐中產生良好思想觀念,以思想驅動行為,以行為影響思想,在理論層面與實踐層面的結合中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強化對學生的技能訓練,使理論與實踐實現相互滲透,提升德育與體育融合的密切性。
二、初中體育教學和德育活動有效融合的策略
第一,言傳身教,提升師生修養和素質。師者,本應將提升自我素質作為終身使命。體育教學中強化對學生思想品質教育,就要堅持言傳身教的原則。體育老師始終要以飽滿的態度和熱情對待體育課堂,又要以嚴謹的治學和高效的課堂回饋學生。體育老師職業具有特殊性,但依然要保持舉止、談吐雅觀,日常著干凈的運動服,不能有過濃的妝容,道具的擺放和規整有條不紊,動作演示充分熟練,給學生以美的觀感與體驗。言傳身教中,學生自然能產生良好的言行舉止習慣,將好的行為習慣滲透在體育課堂前和體育課堂后,課前會組織師生互相問好,課后會組織師生互道再見,練習完畢后學生自主進行器材整理歸類,養成善始善終、舉止優雅的良好習慣。
第二,以生為本,重視學生主體差異。體育老師是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引導者和塑造者,在體育教學課堂需要堅持良好的德育理念,尊重學生的行為表現并放低師者的姿態,樹立服務于學生的意識,在民主且開放的體育課堂中實現對學生道德品質培育。體育老師要引導學生在體育成績提高的同時提升道德綜合素養,循序漸進地引導和影響學生。例如,在組織體育長跑項目訓練時,體育老師要基于自身對學生的了解,維護學生的自尊并激發學生的勝負欲,針對不同學生的身體條件制定符合學生的時間計劃,鼓勵學生在女子800米和男子1000米跑中有更好的成績。引導學生在自我激勵和自我總結中不斷實現成績拔高,是對學生個人斗志和良好品質的正向引導。
第三,合作學習,發展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當今社會需要具有獨立地位、合作能力和團隊意識的優質高端人才。基于此,體育老師要樹立正確的引導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合作思維。例如,在組織乒乓球教學時,體育老師下意識組織學生進行男女混合雙打的競賽活動,學生在協作中探討如何跑位,如何布局戰術,在實操中培養默契。雙方基于來球落點的無規律性進行斜后退或左右閃開的跑動,在合作中鍛煉學生包容與配合的能力,培育學生為團隊勝利而努力的意識。體育老師需要靈活把握教學內容,科學組織合作學習的教學課堂。一方面,合作學習能讓體育課堂的氣氛活躍起來,另一方面,學生在運動中學會配合他人、包容他人,是體育教學和德育活動有效融合的重要方式。
第四,把握契機,深化德育和體育的融合。體育課堂中充滿可以適時開展德育教學的契機,課堂中的突發事件正是體育老師組織德育教學的良好機遇。體育教師要有善于把握德育瞬間的能力,做到教育無痕,潤物無聲。體育課堂中容易出現特殊的狀況和特殊的事件,體育老師要給予正確的引導,即能幫助學生樹立是非觀,倘若體育老師沒有把握教學的契機,容易阻礙學生實現德育和體育的融合。例如,在組織投擲類的體育課堂時,班級中有同學不顧教師的講解,單純使用蠻力進行投擲練習,當其他同學指出其動作的問題時反而引來逆反情緒。體育老師可以抓住這樣的機會,讓這名同學和動作標準規范的同學同時投擲,讓學生觀察兩人動作的區別并進行分析。這名同學能在這樣的行為中產生尊重他人想法、吸取他人意見的良好習慣,也能在后續體育課堂中有良好的表現。
總而言之,初中體育教學要強化和德育教學的融合,更新教學觀念,結合實際,因勢利導,創新德育形式,提高德育效果。筆者從言傳身教,提升師生修養和素質、以生為本,重視學生主體差異、合作學習,發展團隊合作意識和能力、把握契機,深化德育和體育的融合為基礎,探究初中體育教學和德育活動有效融合的策略,旨在提升初中體育教學的整體質量。
參考文獻:
[1]周忠意.初中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研究[J].黑河教育,2018(12):65-66.
[2]鄧標.暢談德育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開展[J].名師在線,2018(0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