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冬梅
摘 要:文章指出,“互聯網+”是當前一個時代發展的產物,其開始對于高職階段教育和教學工作產生影響,其不管是教學形式亦或是教學方法,又或者是教學內容和教學宗旨等都要求融合這樣的一個因素對其給予適當的調整和改進,這樣才可以讓側重實用性的高職教育充分的發揮出其自身的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旅游管理;教學資源
0 引言
旅游業作為一個年輕以及充滿活力的產業,開始不斷地朝著現代化的環境進行轉型升級,其為地區發展所帶去的經濟價值和對其他有關產業產生的影響都是非常巨大的,當前開始有很多地區經營特色旅游業并且得到了經濟振興的新轉機,也開始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到旅游行業,同時和這一動態的并且多變的產業保持彼此適應最終實現共同發展。當前有相關研究人員提出,在日后的十年中,旅游行業大概會出現7 450萬個新的工作崗位,這預示著現代旅游業好似一個創造者,在持續對人們的休閑要求給予滿足的同時,其會為人們締造更多的財富并且創造更多的發展機遇和發展平臺。高職院校在旅游管理上的教學模式的創新同樣要求依賴于快速發展的網絡技術,只有這樣才可以在教學實踐領域達到一種理想的發展水平。
1 現階段高職旅游管理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缺乏實踐形式與實踐途徑,影響學生認知和接受專業知識技能
當前很多高職院校可以對其教學定位有一個精準的認識,可以把學生實踐作當成是人才培養的核心構成部分。可是,針對當前的實踐效果分析,許多院校仍然變現出了力不從心的情況。因為學生其學習的專業與技能仍然處于一種較為初級的發展階段,學校和社會能夠為其提供的職務也并不多性,甚至有部分院校為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選擇了和專業不相干的實踐活動,這樣的情況下,學生也就變成了工作單位的廉價勞動力[1]。導致這一問題出現的原因并不是單一的,一方面,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和演練不充分,使得學生無法在學校的牽線搭橋下尋找到適宜自己的實習機會,學生自身的素質無法滿足用人單位提出的要求。另一方面,學校缺少對就業單位的發掘以及合作,能夠合作的范圍較為狹窄,這使得學生也無法尋找到適宜自身的就業崗位,也無法在有限時間且并不與專業對口的實習崗位上得到預期的收獲。在這一問題上,院校方面存在很大的問題。
1.2 教學目標不明確,對學生就業缺乏有效指導
盡管國內外旅游業都呈現出積極的發展態勢,但人們不能僅僅從表面上認定旅游管理行業是前途一片光明的。“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正在迅速取代簡單和低水平的勞動力,人們對旅游和休閑的期望越來越高。這提醒旅游業從業者要振作精神,為創新而努力。為避免激烈的競爭而改變。目前,部分高校旅游管理專業仍不能突出課程設置中的專業特色去完善教學框架,這種情況不利于對學生的成長。許多學生在高職院校的專業學習中還沒有建立職業觀念或相應的職業自信心,這使得在選擇工作和就業過程中很難找到明確的目標。這樣,高職教育的初衷也沒有實現。同時,教師需要在日常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幫助他們理清所學的科目,并弄清科目之間的聯系和差異,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更有目的和有計劃地去完成專業學習。
1.3 教學內容比較陳舊,難以與現實需求相結合
當前階段的旅游管理課程包含了很多教學內容,但是教學內容都是一些相對比較基礎以及初級的學科,其中還涉及了旅游管理專業的多個方面。可是許多學生提出在其畢業后的工作崗位上,這部分專業課程的使用效果并不是十分的顯著。這個問題在很多的高等教育教學中都會出現,作為一個基礎的學科,院校按流程開辦這些專業課程雖然是無可厚非的,可是,老師們需要嘗試在授課的同時盡可能地舉例并且進行拓展,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獲得理想的學習體驗。雖然教學內容和教材之間是一種比較固定的形式,可是老師們能夠嘗試使用課堂講授的方式去對其進行創新和改進,并且把固定的課程要求改變為一種切實靈活可行的技能傳授,使得學生脫離以往填鴨式的學習方式,自主地去完成思考以及判斷,這樣的一種教學嘗試不但可以將學生自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出來,還可以為學校以及老師們帶去啟發并且不斷完成素材的積累。
2 “互聯網+”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模式的作用渠道
2.1 利用互聯網絡實現多渠道溝通與資源共享
“互聯網+”的大環境實際上的目的是讓人們的工作更加便捷,因此也增加了非常多的可能性[1]。信息網絡當前的快速發展使時間和空間這部分局限因素都獲得了克服,針對當前的一些高職院校來講,他們所進行的教育教學活動可以便捷地進行。旅游管理專業中的老師們需要敏銳地察覺到互聯網為旅游行業產生的變化,比如景區人工講解需要由智能講解替代,人們可以在景區租用具備定位導航功能的一些自主講解器,除此之外還可以使用掃描二維碼和安裝APP等方式去接受線上的語音講解。針對當前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來講,他們所進行的實踐活動還要求按照這樣的一種情況去進行適當的轉變,例如導覽語音的錄制和VR智能講解等等都可以變成學生實踐過程中的具體內容。
老師們這種與時俱進的教學調整實際上是在將課本與現實有機的融合,讓學生能夠深刻地感受到旅游管理專業的未來是怎樣的局面和趨勢。學校方面也應該在此基礎上積極地引進現代化的崗位實習,或者嘗試利用互聯網絡實現多院校、多地區的模擬實操,幫助學生一改對旅游管理專業實習的刻板印象,對其所學專業以及職業生涯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與理解[2]。
2.2 充分結合就業需求,為學生提供針對性指導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改變了很多行業,并且推進了很多行業的創新與變革,旅游業也不例外。當前很多景區開始改變傳統的管理方式開始朝著智能化和網絡化的方式完成景區管理。游客能夠在網上自助預約并且購票,同時完成自助檢票等,可以說景區功能設計變得日益的完善,這使得很多景區甚至完成了“無人化”管理。許多旅游管理工作者退到了“二線”,開始致力于景區管理系統的開發以及日常維護,并且開始積極的研究人工客服座席等一系列新的角色,高效的旅游管理也開始朝著難度更大和要求更高的市場營銷管理以及旅游設計規劃等領域改變[2]。因此可以看出,高職院校中的教師們也需要及時地按照這一發展趨勢針對教學模式和目的給予適當的調整,通過這樣的方式培養的人才在步入社會崗位后可以與用人單位提出的用人要求保持一致,同時可以為其團隊注入新鮮的想法和理念。學校老師們在為學生“走出去”積極締造條件前,首先要求自己實現“走出去”,積極了解目前旅游業市場發展的新形態和新模式,從而在完成消化吸收后把合理的指導性信息傳導給學生。
2.3 借助“互聯網+”,實現教學資源充分利用
互聯網在教育教學工作里的有效應用改變了以往課堂對其產生的制約,學生和老師能夠使用的資源以及素材種類變得更加的豐富,課堂實現方式也隨之衍生出了非常多的可能。院校的老師們除了可以和其他的院校以及社會機構在文獻資源上進行共享之外,還可以在線上進行密切的合作,也就是學生與老師們不需要在校園外就可以和用人單位建立一種線上平臺的交流和合作模式。學生和用人單位彼此之間還能夠完成交談、面試以及答疑,同時還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實踐[3]。例如,用人單位能夠對院校學生征集旅游景區改造的相關意見和建議,然后由學生提出提案,并組織和分析具體的處置辦法,希望能夠從年輕人的角度去對景區發出訴求以及看法。信息網絡當前的持續發展也為當前學校的教學創新提供了非常強大的技術支持,并且也為老師在教學上提供了創新的突破口,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下,人們所進行的每一個嘗試都有著非常的意義并且具有價值,因為網絡技術當前的發展向人們展示著當前比較尖端的一種技術成果,人們將技術作為依托的改進和升級都是在這一基礎上進行的。
3 結語
互聯網和教育教學領域之間本質上屬于一種相互聯系的關系,彼此之間相互起到作用,從而可以達成高質量人才的有效輸出。在“互聯網+”時代下旅游管理專業不但可以使用當前快速、高效的網絡技術去達成線上和線下相互融合的教學模式,同時還可以為日后旅游業甚至是服務業的發展提供指導以及參考。信息大數據的到來代表了人們在生產形式上的創新和變革,并且也會作用于人市場在對人才進行選擇以及培養上,而當前高職院校作為對實用型人才進行培養和輸出不能缺少的教育環境,需要具備前瞻性的去對平日教學工作給予適當的改進和升級,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其能夠與社會發展的大方向保持一致。
[參考文獻]
[1]高衛.“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教學分析[J].旅游縱覽,2019(3):190-191.
[2]張穎.“互聯網+”背景下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研究[J].當代旅游,2019(6):104,106.
[3]王平.“互聯網+”在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改革當中的問題與策略[J].新一代,2019(20):28.
(編輯 傅金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