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妮妮
【摘要】師生關系是小學教育工作中各種關系里十分重要的一種,可以說是基礎性的關系。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意義重大。和諧的師生關系,可以保障教學活動正常進行,可以培養德才兼備的學生,可以推進和諧校園建設,可以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當前,和諧師生關系構建面臨著諸如傳統觀念與現代意識差異、老師理念與學生思想不一致、部分老師知識相對固化跟不上知識信息快速更新以及老師職業期待與社會環境變化之間存在沖突等問題和挑戰。為此進一步構建和諧師生關系,要樹立師生平等觀念和教學原則,加強師生和家校交流溝通,提高老師的綜合能力素質,積極建設和諧社會。
【關鍵詞】和諧;師生關系;構建;策略;建議
在小學教育活動中存在多種社會關系,比如學校和政府部門,學校和學校,學校和學生家庭,學校和學生,老師和學生,學生和學生等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其中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師生關系就是請多關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種,可以說是基礎性的關系。因為師生之間的關系,不僅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還會影響到學校其他工作的得失。師生之間的關系處理情況對老師、學生、學生家庭,甚至是社會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為此,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意義重大。筆者作為一名有著十幾年從教經歷的小學老師,試圖結合教學經歷來粗淺地談談有關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問題。
一、關于和諧師生關系的概念理解
所謂和諧師生關系,依據筆者的理解,就是指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表現為平等博愛、理解尊重、活潑自然、互融和諧。
筆者認為,就小學教育而言,在直接的師生關系中,老師是成年人,學生是未成年人,在師生相處的過程中,老師應當自覺把自己擺在較為主動的位置上,老師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關鍵因素。老師有責任、有義務、有能力及時對這種關系進行調整和修正,將師生關系向和諧的方向引導。
二、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性
(一)和諧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
當前,小學教育提倡的是全方位的素質教育,再也不是以往單純的“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模式。老師要積極順應時代變化,主動轉變教學觀念和工作理念,把教學活動從過去的“一言堂”講授式向“大家談”互動式轉變,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進而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教學模式。為此,必須要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和學生的關系和諧,老師愛學生如愛子,學生尊師如敬父母,師生在教學活動中相向而行,師生相處融洽,就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對學習的興趣,大幅提升學習積極性,進而極大地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這樣有助于學生的學習成績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反之,師生關系不和諧,老師不受學生喜歡,學生很容易因對授課老師不喜歡而“遷怒”到對這門功課也不喜歡,產生“偏科”現象。而同樣是這個學生,可能會因為喜歡某一科老師而表現為對這門功課的喜愛,使這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也非常不錯的現象。
(二)和諧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生道德品質的培養
老師對學生的影響不僅表現在傳授知識上,還表現在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的養成上。如果老師自身思想正派、品德高尚,就容易對身邊的學生產生“立德立言立行”的標桿式的正面影響。言傳身教是展示老師高尚品德的最好方法。因此,和諧師生關系建立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老師首先應當是一個品德行為端正的人。老師平時對自己的言行能夠有較高的標準和較嚴的要求,注重自己的言談舉止,以強烈的事業心、認真敬業的工作態度,讓學生能夠深切感受到教師的思想品質,從而“使之成為一種感性的、潛移默化的巨大力量,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三)和諧師生關系可以促進和諧校園建設
校園是小學生在上學期間停留時間較長的地方,因此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夠對小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正面影響。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其實都希望能夠在一個和諧校園文化氛圍里工作和學習。而和諧的小學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和維護主要依靠老師的積極引導和學生的自覺參與。因此,建設和諧校園有賴于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老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和諧了,師生之間做到了相親相愛,這樣和諧校園自然而然也就建立起來了。另外,建設和諧校園,還需要同學之間的關系也非常和諧融洽,進而形成文明和諧的校園風氣。而和諧同學關系、純正校園風氣的形成,必須要依靠和諧的師生關系來加以引領。師生之間的關系和諧了,可以進一步營造團結友愛的班風、蓬勃向上的校風、勤奮刻苦的學風,這樣就有助于學生能夠在和諧美好向上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三、進一步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策略建議
(一)樹立師生平等觀念和教學原則
樹立師生平等觀念和教學原則,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重要前提。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師尊嚴”觀念的影響,教師的權威和尊嚴在教學活動中被過分予以強調。教師是絕對的權威和中心,學生的個性受到壓抑和遏制。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平等的溝通與對話,師生關系勢必會疏遠。在現代社會,師生關系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是民主和平等的。一方面學生既要尊重老師,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尊重學生,形成師生相互尊重、相互友愛的和諧關系。
其實,在古代我們國家就有重視培養和建立良好師生關系的傳統。比如,孔子和他的學生們的關系,就被傳為美談。孔子熱愛學生,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能看到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學生對他也非常尊重,師生之間親密無間,非常和諧。另外,他們的師生關系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在相互轉換變化中的,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恥下問”。荀子用“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來比喻學生可以后來居上,超過老師。韓愈言:“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所以,我們在平常的師生關系相處中,也應該向孔子、荀子、韓愈等人學習,學習他們的師生平等觀。老師也可以向學生學習,學習他們的優點和長處,贊美他們的優點和長處,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學生,這樣的平等觀和對學生的尊重與重視,可以換來學生的尊重與愛戴,使師生關系和諧融洽。
(二)加強師生和家校交流溝通
1.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溝通。老師要主動去接近學生,要及時了解和把握學生的學習成績、心理狀況、平時表現和家庭情況等。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不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便沒有教育文明。”良好的溝通是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基礎,溝通是改善師生關系的橋梁。
2.加強家校之間的交流溝通。學校教育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和支持,因此構建和諧師生關系必須加強家校聯系和溝通。家長和老師作為成年人,在交流溝通時,既要開誠布公,又要注意方式方法。要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開展針對性的對策研究,切不可相互推卸責任,更不能相互指責,要形成家校“統一戰線”。
(三)提高老師的綜合能力素質
1.提升老師的科學文化素質。俗話說,要想能夠給別人一碗水,那么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作為師者,得要有真本事,要真有“兩把刷子”。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認可你,尊重你。在學生們的心目中,老師就應該對古今中外、天文地理,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因此,老師要博學多聞,不能只滿足于自己從事的那一兩門課程、那一兩本教科書。老師要加強在職學習,開展自學或者在職進修學習,要多修“博學鴻儒科”,爭當“博學鴻儒”。
2.提升老師的道德品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老師在學生的眼里既是知識的化身,又是真理的化身,還是道德的化身。老師作為小學生的知識和思想啟蒙者,行為、品行的端正,對學生的成長至關重要。中國古代就曾把師德作為正本清源、純正社會風氣的重要抓手,從而提出“唯師道立而善人多”。而孔子對他的弟子進行諄諄教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充分印證了老師的道德品質在師生關系中會對學生產生極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榜樣力量。所以說,老師必須狠抓道德品行修養,強化自我教育,提升自我修養,為構建和諧師生關系打下思想基礎。
(四)積極建設和諧社會
前文說過,師生關系是社會關系的組成部分。和諧社會映射到校園就是和諧校園,就是和諧師生關系。因此構建和諧師生關系離不開社會大環境的維護,離不開和諧社會的建設。社會文明和諧了,社會各階層人民都能和諧相處、和諧共治,那么社會和學校的關系、家庭和學校的關系、家長和老師的關系就都比較和諧了,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也就更加容易了。因此,建設和諧社會可以充分帶動和促進和諧師生關系的構建。至于如何建設和諧社會,當是另外一個話題,本文不再延伸討論。
【參考文獻】
[1]田永成.體育教學中如何進行德育滲透[J].課程教育研究,2013-10-25.
[2]謝晏虹. 愛如春風,溫暖你我—淺談構建和諧師生關系的幾點感悟[J].新課程學習(中),2013.
[3]方勇,譯.荀子.中華書局,2011.
[4]孫昌武,選注.韓愈選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
[5]杜貴晨.李綠園與《歧路燈》.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