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易靈
【摘要】在農村幼兒園閱讀活動中,部分幼師活動組織能力有限,忽視了孩子的閱讀感受,喜歡以講故事、看繪本的方式促進早期閱讀的開展。閱讀方式單調,幼兒閱讀興趣淡薄。故此,需引入體驗式閱讀活動,發揮農村幼兒園本土教育資源的優勢,豐富幼兒的閱讀體驗,使其具有自主閱讀和探索意識。
【關鍵詞】農村幼兒園;體驗式閱讀活動;實踐
一、引言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特別強調“應從健康、語言、社會、科學、藝術等五個領域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1]。教師應了解不同年齡層次孩子的學習能力、心智發育、興趣偏好等特點,重視早期閱讀活動開展,使其變得更加精彩紛呈,充滿趣味,具有教育意義,以便吸引幼兒的注意力。這便不得不提到體驗式閱讀活動,一方面有助于充分發揮農村本土教育資源優勢,使閱讀與科學、藝術、健康等活動融合;另一方面可以加深孩子的閱讀印象,讓他們對閱讀活動始終保持較為高昂的參與興趣。
二、體驗式閱讀活動在農村幼兒園中應用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創新活動開展方式
為了積極響應《指南》要求,促進農村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應密切關注閱讀活動的開展情況。因此,應促進體驗式閱讀活動在農村幼兒園中的實施,開闊幼兒知識視野,調動他們內心的積極情感,使其具有自主參與熱情。相較于傳統的講故事、看繪本,體驗式閱讀活動更具靈活性、多樣性與開放性特點。教師應觀察孩子的活動表現、情緒變化,進行數據信息的收集,以便不斷優化體驗式閱讀活動的開展形式。
(二)有助于豐富幼兒活動感受
3~6歲孩子的認知水平尚處于初級階段,對事物的認識與理解仍主要依靠具象思維[2]。引入體驗式閱讀活動,使其與健康、社會、科學與藝術活動緊密相連,將使孩子在表演、感受、實踐、觀察中,形成對故事內容的深入理解,不僅有豐富的活動感受,而且將高效地獲取知識。很多農村家長雖然重視子女的教育問題,但因教育理念陳舊,缺乏結合繪本內容帶領孩子體驗生活、感受自然的意識,會影響幼兒閱讀興趣的發展。
(三)有助于在活動中實施引導
構建真實、多元、生動的故事情境,或者依托農村本土教育資源,使孩子進行閱讀體驗,有助于他們深入思考,在實踐中獲取知識。在體驗式閱讀活動中,農村孩子認識科學奧秘,感受自然規律,了解傳統文化,積極發揮早期閱讀的作用,實現知行合一、以知促行[3]。這樣能夠實現寓教于樂,為幼兒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引導他們扮演不同的角色,積極承擔各種活動任務。
(四)有助于農村幼兒個性發展
《指南》強調:“孩子作為獨立的個體,幼師既需認識到游戲活動的價值,又應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多樣性學習需求。”[4]引入體驗式閱讀活動,注意保護和愛護幼兒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構建極為豐富的教育環境,發掘農村幼兒教育活動開展優勢,讓孩子們在直接接觸、自主感知、合作交流、親身實踐中積累閱讀經驗,有助于發現不同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與興趣點,繼而對其進行個性化引導,從而鼓勵不同的孩子依據自身興趣選擇繪本。在體驗式閱讀活動中,給幼兒提供鍛煉自我能力的機會,使閱讀活動能夠兼具個性與共性,面向班級中的全體幼兒,讓每位農村兒童都能從現有水平向更高水平提升。
三、農村幼兒園體驗式閱讀活動的有效實踐策略
(一)走進故事角色,提升活動效率
在農村幼兒園中開展體驗式閱讀活動,教師可將其與藝術教學有機結合,使幼兒走進故事情境,提升體驗式閱讀活動開展效率。并且,教師可讓孩子分別扮演不同的故事角色,讓他們更好地發揮自身的想象力與創造能力,形成創新意識,使農村兒童在獲取語言知識中助力思維發展。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僅應給予幼兒及時的指導,而且應融入情境表演中。
例如,教師在講授《蘑菇桌》《謙虛的小麻雀》《小馬過河》等故事后,帶領孩子制作動物頭飾,使其自主選擇色彩,進行涂色、裁剪、粘貼等。教師還可借助多媒體技術,配合體驗式閱讀活動,為幼兒播放相應的音樂,使他們化身為小白兔、小蘑菇、鳳凰先生、小麻雀、小馬等,進行故事的演繹。教師可佩戴鳳凰的頭飾,飾演選拔新國王的鳳凰先生,啟發、鼓勵孩子,使他們積極表現,變得更加真摯熱情、誠實謙虛,促進美德教育的滲透。
再如,教師可在農村幼兒園的體驗式閱讀活動中融入韻律游戲,讓孩子們將自己想象為故事中的主人公,邊聆聽音樂想象故事情節的發展,邊跟隨教師一同做動作,在跟著節奏拍手、踢腿、旋轉等過程中,感受音樂,提升閱讀認識。
(二)發掘本土資源,促進孩子參與
豐富農村幼兒園體驗式閱讀活動開展形式,需要教師具有發掘本土教育資源的意識。相比于城市中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農村具有開展幼兒教育活動的天然優勢,潺潺的小溪、巍峨的高山、蔥郁的森林、美麗的田野等都可以作為教育活動開展的素材。為此,幼兒園應開設相應的體驗式閱讀活動園本課程,讓幼兒親近自然,發現自然之美,更加熱愛自己的家鄉,使體驗式閱讀活動深深扎根于自然的沃土中。
例如,在閱讀《會走路的植物》《所有的植物都有根嗎》《種彩虹》等繪本后,教師在幼兒園或附近區域開辟種植園,使幼兒探尋植物的奧秘。或者帶領孩子走到戶外,觀察爺爺奶奶勞動,向他們請教種植經驗。在自主實踐、種植探索與觀察學習中,幼兒認識到并非所有的植物都有根,有的植物需要依靠風傳播種子。或者教師可以將體驗式閱讀活動與健康教育相融合,讓孩子告別不良的飲食習慣,形成珍愛糧食、攝入多樣蔬菜的意識。
另外,在體驗式閱讀活動開展中還應引入民間傳統文化。比如在閱覽《過年啦》《春節的故事》《過年都是新的》等繪本中,教師讓幼兒回憶當地新年會舉辦哪些特色年俗活動,自己的心情如何等,促進閱讀拓展,讓孩子了解民間傳統文化,并舉行踩高蹺、舞獅子、包元宵等活動。幼兒園開展特色體驗式閱讀活動,提高了幼兒的動手能力,使其汲取故事、繪本中的知識,將體驗式閱讀活動與文化教育融合,使農村幼兒形成初步的文化理解,從小形成文化自信。
(三)促進活動創新,助力全面發展
為助力農村幼兒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在組織多樣性體驗式閱讀活動中,教師還需要具有創新意識。教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提升自身職業素養,積極引入構建主義理論、生活教育理論及自然適應性原則等,精心設計體驗式閱讀活動,才能滿足不同幼兒的多樣化活動需求,從而助力不同興趣愛好、學習特點、認知能力的孩子從當前水平邁向“最近發展區”。故此,幼兒園應重視對農村幼師的選拔與培訓,增強他們的教學創新意識,以便提升體驗式閱讀活動開展水平,促進農村兒童綜合能力的全面、和諧發展。
例如,幼兒園可結合園所辦學水平,關注區域活動的開展,投入取材便利的低結構材料,使幼兒在搭建區、沙水區、美工區進行創作。結合對《笨拙的螃蟹》《排好隊一個接一個》《愛心樹》等讀物的閱讀感受,幼兒為小螃蟹筑起安全的巢穴,用落葉制成“我的專屬愛心樹”等。創新體驗式閱讀活動,給了孩子更多自主選擇的機會,鍛煉了幼兒的手部精細動作,培養了幼兒的創作能力。
(四)關注家園共育,完善教育體驗
促進農村幼兒園體驗式閱讀活動開展,助力幼兒的認知升級、心智發展,還需關注家園共育問題。為此,教師要加強與幼兒家長的聯系,使幼兒家長了解早期閱讀的重要性,使家庭教育方式與幼兒閱讀活動具有一致性與連續性。對于父母外出務工或特殊家庭中的孩子,還應布置層次化閱讀任務,便于祖父母帶領孩子一同完成體驗式閱讀任務,使農村幼兒教育不僅具有新意,而且充滿人文關懷,在家園共育中促進孩子們身心健康、茁壯成長。
例如在幼兒園中,教師可以情境并茂地為孩子講述《魚就是魚》《大蝌蚪》等故事,并分發給孩子們小魚、小蝌蚪,使幼兒將它們視為自己的朋友,帶回家進行飼養和照顧。在家中,讓家長協助孩子一同飼養,并且用繪畫的形式記錄“與新朋友相處的故事”,密切孩子與家長的溝通,使幼兒通過閱讀學習,具有了解多元化知識的意識,并形成更加完整的閱讀學習體驗。在體驗式閱讀活動中,孩子尋求故事的結尾,投入到個性化閱讀中去,愿意與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分享自己的閱讀活動感受。
四、結語
總之,要提升農村幼兒園早期閱讀活動開展質量,調動孩子的閱讀熱情,幼兒教師需要具有良好的組織能力與創新意識,充分地了解幼兒,深入到孩子們當中,促進體驗式閱讀活動高效開展。教師應有效挖掘本土教育優勢,帶領孩子感受自然,走進田野,接觸民間藝術,使他們熱愛故土,親近自然,具有生動、形象、多樣的閱讀感受,積極發揮早期閱讀活動的引導作用,使農村孩子在觀察、體驗、操作、交流等過程中,形成終身閱讀意識,促進他們快樂成長[5]。
【參考文獻】
張小平.“故事樹”下的體驗式閱讀——源自一節公開課的隨想[J].東方寶寶(保育與教育),2017(04):15.
孫海燕.農村幼兒園體驗式閱讀活動初探[J].新智慧,2018(07):20.
王琴.農村幼兒園體驗式閱讀活動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農村教育,2019(01):20.
丁小玲.淺談農村家庭親子共讀的誤區及對策[J].智慧,2018(10):30.
鹿賽飛.基于幼兒前閱讀核心經驗的農村幼兒園前閱讀學習環境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