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運用問題導學法可以提高學生探究動力與地理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可在教學中設置趣味性問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師生角色轉換,促使學生主動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促進學生地理綜合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初中地理;問題導學法;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4-0081-02
【Abstract】Applying the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in 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teaching can improve students' inquiry motivation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geography teaching. Teachers can set up interesting questions in teaching to cultivate students' problem awareness; the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s changed to prompt students to ask questions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students are encouraged to ask valuable questions to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geography ability.
【Keywords】Junior high school geography; Problem-based learning method; Application strategy
傳統的初中地理教學,教師采用灌輸教學模式,學生處于無問題意識的狀態,其主觀能動性很難得到發揮。缺乏問題驅動的地理教學,很難讓學生產生學習動力。此外,初中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階段,教師理論說教式的教學,很難使學生體驗到地理教學的趣味性。采取問題導學法引導學生學習地理,可以提高地理教學的針對性,趣味性的問題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熱情,讓學生用自主探究及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建構知識框架。
一、問題情境的創設原則
初中地理對于初中學生來說是一門相對抽象的學科,在教學時,教師提出問題促使學生進入問題情境,能促使他們產生學習欲望與動力,因此教師要避免隨意提出問題。
(一)突出教學重點難點
傳統教學中教師存在隨意、隨處提問的現象,這種隨意性不僅達不到培養學生地理思維的目標,從某種意義上說還擾亂了學生對知識的學習思維。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突出教學內容重難點,與教學目標有關,否則就失去了問題提出的意義,起不到培養學生地理思維能力與創新能力的作用。
(二)問題要具有層次性
學生是初中地理教學中接受知識的群體,教師要注重差異性教學,因為學生個體學習能力千差萬別,所以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層次性,使各層次學生都積極參與學習,使其內心產生學習的動機,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
(三)問題要具有趣味性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的目的是促進學生深入思考與探究,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富有趣味性,使學生的學習過程動力更足,思考問題積極性更高,從而促使學生養成認真思考與分析的習慣,在不斷地自主探究性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通過問題的探究不斷積累與豐富知識儲備,形成相對完整的知識體系。
(四)突出學生的主體性
在傳統的地理教學中,教師不重視問題對于學生的啟發作用,在教學中通常是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回答,學生成為學習的旁觀者,很難產生學習動力。因此,教師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問題與解決問題,為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還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問題導學法的應用策略
(一)設置趣味性問題,培養學生問題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設計趣味性問題,增強學生探究動力。只有學生感受到探究問題的樂趣,進而思考問題,才能實現知識的理解與內化。例如在教學“地球的自轉”這一內容時,教師可提問:“我們整天都會看到日出日落,日出日落對人類的生活會造成什么影響?地球的自轉呢?”引導學生進入該有趣的問題情境中,進行探索與思考。此后,教師再結合地球儀進行演示,讓學生理解在不同的角度看地球方向需要注意的問題,然后引導他們進行小組討論,探究為什么地球上不同地區會產生時差。學生通過教師提出的問題,產生了對新知識探究的欲望,并且從日常生活切入,學生也就不會感到地理知識深奧難懂了。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進入問題探究的更深層次。并且教師提出這些問題,兼顧了不同層次學生的知識學習需要,各層次學生都可以參與思考,形成探究動力,提高自身的地理思維能力。
(二)師生角色轉換,促使學生主動提出問題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應用問題導學法的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教師可以采用師生及生生之間的互動式提問。譬如學生提問教師回答,這種方式對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更有效。教師在教學中可讓學生根據地理學習的方法與經驗,主動提出問題并且進行探究,不僅可以激發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自主提出問題與自主探究能力。此外,教師在教學中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敢于提出問題,讓學生站在教師的角度去發現問題與分析問題。例如在教學“中國的地勢特點”時,引導學生通過網絡資料對本節知識進行學習。在課堂上同桌之間或者師生之間展開互動探究與提問。如引導學生根據教師課堂提問的模式,提出問題并進行探究:中國的基本地形特征是怎樣的?各地勢具有怎樣的特征?教師可引領學生解決這些問題,如引導學生通過閱讀地圖進行總結,并且注意進行知識的拓展:我國地形與氣候的關系是怎樣的,學生在問題的驅動下,互相提出問題并在小組內進行合作探究,提高了學習效率。因此,教師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并且通過互動提問與探究的方式,有效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了自主學習的機會,對于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三)激勵學生提出有價值問題
實際上,在地理教學中常常發現有的學生提出的問題較為淺顯,這與學生缺乏提問經驗有關。有的學生不會提出核心問題,這與他們知識把握程度不深有關。例如在教學“我們需要潔凈的空氣”一節時,部分學生不會根據自身的疑點提出問題,有的學生提出了與本課教學目標無關或關系不大的問題,如為什么要用污染指數來衡量空氣質量?教師除了對學生提出問題的行為進行肯定,還要引導其了解污染指數的內涵,然后再啟發學生進一步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如:大氣污染的原因是什么?世界環境污染的狀況如何?等。教師要引導以及鼓勵學生提問,使學生的問題意識更強,進而提出更有意義與價值的問題。總之,教師要在運用問題導向法的過程中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實際情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學會提出問題,促進不同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三、結語
地理學科的教學有其特殊性,問題導學法符合學生地理學習的規律與特點,受問題的驅動,學生求知欲望就會得到有效激發。教師在教學中可以以問題為主線,將知識的建構貫穿于學生問題探究的過程中,即學生完成了相應問題的探究,也就完成了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的提問一定要根據學生的興趣點設計問題,并不斷通過不同的地理教學內容進行訓練,同時,教師在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中的地理現象,讓學生學習到對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識,學會運用地理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地理現象,及解決相關生活中的地理問題,這一切都需要教師以問題的設計為引導,提高學習的針對性。教師一定要克服傳統教學中提問的隨意性,問題一定要對學生的學習發揮指導作用,提問要與教學的重點有關,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與創新能力,以地理教學為載體,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王存.促進初中地理學科的極大發展和完善[C].2019 年“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整合研究”研討會論文集,2019.
[2]周慧.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地理課堂教學變革動因、路徑與策略[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上半月),2017(4).
作者簡介:王晶(1986.11-),女,漢族,河北容城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地理教育教學工作。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