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培養學生的發展核心素養時,教師需要在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同時著重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以及思維能力,讓學生實現全方位綜合發展。本文簡要分析基于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中學地理學科探究,闡述當前發展現狀并依據當前現狀提出相關策略。
【關鍵詞】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中學地理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4-0114-02
【Abstract】Teachers need to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innovative, practical, and thinking abilities while cultivating students development core qualities while 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s test results, so that students can achiev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all directions. 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 the exploration of the geography subject of middle school based on the core literacy of students' development, expounds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proposes relevant strategies based on the current status.
【Keywords】Student development; Core literacy; Middle school geography
中學地理在初中學科中難易度中等,一般大多數學生都是可以快速接受地理知識的,中學地理也是學生自上初中開始第一次接觸的三大主學科以外的副學科之一,地理在義務教育階段是偏向于文科性質的學科,但是在大學教育期間地理是屬于理科性質的學科,這其中包括許多的計算類項目。所以中學地理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更要著重培育學生的地理實踐動手與探索能力,協助學生對地理形成系統性的空間意識,教師也應該利用好自身的專業知識,讓學生能夠充分地理解地理學科的環境狀態、區域地貌,增加學生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地理實踐探究中全方面發展實踐能力、學習能力、理解分析能力等。
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內涵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以及關鍵能力。我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主要有三個方面,以科學性、時代性和民族性為基本準繩,以培育“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分為文化基礎、自主發展以及社會參與三個方面。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專業性強,必須要基于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科學認識,使用科學合理的程序與方法,促使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中學地理教師在培育學生的進程中,在向學生傳輸基本地理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協助學生去探究地理課本知識以外的地理課堂,在學生學習的進程中,教師發揮的教育作用是非常關鍵的,作為教師首先應該學會觀察學生,依據每一位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及時規整自身的教學計劃,讓學生做到有規律性的學習,協助學生在學習地理的進程中不斷完善和發展自身。
二、改善學生的思想認知,培育學生的實踐意識
思想教育自古以來就是我國在教育中尤為注重的一點,要想改變學生的學習行為、思維認知,首先就要給予學生一種良好的思想認知,一旦學生的思想發生根本性的錯誤,將很難將其挽救回來。初中階段的學生基本都處在青春期的叛逆階段,教師也要做好與學生的心理對話,增強學生的情感意識體驗,不要放任學生的錯誤發展,教師對學生的教育進程中可以盡可能多地向學生表達自己對他們的贊揚與肯定,讓學生學習地理學科時充滿的信心,同時也要多鼓勵學生主動表達出自己對地理學科的見解,促使學生與教師在學習的進程中共同前進。例如,在講解“黃土高原”一課時,教師在正式講課之前可以先向學生詢問他們對于“黃土高原”的認識,有學生認為黃土高原地處陜西省,而有的學生卻認為黃土高原地處山西省,對于學生的錯誤觀念教師要及時糾正他們的想法,黃土高原大致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烏鞘嶺,東到太行山,包括山西大部、陜西中北部、甘肅中東部、寧夏南部和青海東部,黃土高原不僅僅是指一個省份。其后教師可以提出關于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問題的看法,引發學生對于黃土高原問題的探討,這其中教師也應該帶學生了解黃土高原的相關知識:地處內陸,屬于溫帶大陸氣候,夏季多暴雨,而且地面植被稀少、土壤疏松、易融,地表千溝萬壑,再加上人們在黃土高原開墾、采礦修路毀林毀草等問題導致了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日益嚴重。協助學生學習地理知識的同時也讓學生明晰黃土高原環境保護的重要性,繼而體現學生不論處在哪個地區都要保護一草一木,不能隨意破壞自然環境,為學生的地理實踐夯實基礎。
三、給予學生自主探索時間,培育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
教師對于學生的基本教育固然重要,但是也要注重給予學生充盈的自主發現時間,如果只是機械地向學生傳授理論知識卻不讓學生自主動手去發現地理中的奧秘,只會讓學生成為“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不論是小組實踐抑或是個體獨立實踐,教師都應該支持學生有思想地實踐,讓學生親自參與到地理實踐中去,深刻認識地理環境。學生成為實踐中的主體后也會更加努力地探究不同地理區域之間的環境差異。例如,在講習“中國的自然環境”一課時,教師可以先組織一次實踐活動,讓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實踐小組探究關于學校所在地區的自然環境,借以地球儀可以發現學校所處區域大概是在北緯35°35′-37°09′,東經119°30′-121°00′,東部與南部分別瀕臨黃海,對比氣候圖表可以看出山東地處北溫帶季風區域,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受海洋的影響較大。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走出教室,走在校園中,嘗試研究學校區域的自然環境:學校中的花草樹木非常多,但大都屬于偏小型類的花草樹木,與南方較強壯的花草樹木以及西部較匱乏的花草樹木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由于臨近海洋能夠明顯感受到風是屬于濕潤性的,吹在臉上會有一種比較舒服的感覺。教師可借以實踐活動讓學生走出教室,親自感受地理環境的奧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開展情境式教學,讓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地理的真知
情境式學習對于學生理解地理環境有著非常關鍵的作用,借以情境式課堂學習,讓學生親身感受課本中所處的地理環境,方便學生更好地體驗當地的地理環境、風俗人情、區域地貌等。教師也可以利用道具,模擬相關的地理環境,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想象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例如,在學習“巴西”一課時,教師可以提前準備足球、桑巴舞的舞服等道具,讓學生帶上有關的舞服,與其他學生一起探討關于巴西的風土人情。足球是很多男生喜歡的一種運動,教師也可以讓他們自主闡述自己對于足球的看法,也可以向其他學生傳授關于足球的知識,喜歡跳桑巴舞的學生也可以踴躍地向其他學生介紹關于桑巴舞的基本知識,甚至可以在講臺上為同學們展示一段華麗的桑巴舞蹈,激起學生對學習桑巴舞的熱情。又如在教學“首都北京”一課時,教師可以播放一首關于北京故事的樂曲,讓學生借助音樂去感受北京的風采,學生可以利用自己手中的筆尺劃出自己心目中關于北京的印象,同時也可以透過觀察地球儀的方法,動手畫出北京所處的時區,如此一來既增強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也幫助學生加深了對時區換算的記憶,讓學生在情境式的學習進程中更深刻地認識地理環境。
五、結語
培育學生的學習實踐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培育好學生的核心素養是更為重要的,教師應讓學生對自身發展的核心素養有正確的認知,協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地理知識。教師作為學生在學習中的橋梁,要重視自身的連接作用,在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同時,更要培養學生做人的基本素養,為學生未來的健康發展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徐永新.教學核心能力指向下的中學地理教師培訓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高教),2019(02).
作者簡介:王練(1981.04-),男,漢族,山東慶云人,本科,高級中學教師,研究方向:初中地理,學生管理。
(責任編輯? 王小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