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敬輝
摘 要:在如今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體育學科在小學教學體系中的位置得到了明顯提高。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下,小學體育教師不單單要傳授小學生體育基礎理論知識和運動技巧,還需要注重加強對小學生體育核心素質的培養,促使小學生對體育產生強烈的興趣。文章針對體育核心素質和小學體育教學中提升學生體育核心素質的重要意義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提升策略。
關鍵詞:小學體育;體育核心素質;提升策略
以往不管是小學體育教育還是小學學校對體育教學活動的開展都不夠重視,不僅課時數安排的比較少,同時還存在主科課占用體育課的情況。很多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僅僅是組織小學生進行一些體育訓練后,便讓小學生自由活動,并未對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提升引起重視。顯然這與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小學體育教學的要求相違背。為此,小學體育教師必須注重加強對體育核心素質的了解,并認識到提升小學生體育核心素質的重要意義。
一、 體育核心素質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施以后,核心素質的概念被提出。核心素質是指學生為了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實現自身的終身發展,學生通過學習需要具備的能力以及品質。體育核心素質的內容主要包括:
(一)運動認知能力
運動認知能力實質上就是學生的健康意識。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正處于身心發育的關鍵階段。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提升小學生的體育核心素質時,除了要傳授小學生基礎理論知識和技能以外,同時還需要重點加強對小學生健康意識、體育興趣的培養,促使小學生逐步地形成終身體育意識。
(二)健身實踐能力
健身實踐能力是指小學生通過體育學習需要掌握的專業理論知識和運動技能。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時,小學體育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合理地設置運動目標,并利用多樣化運動項目的開展,來推動目標的實現。經過一段時間的體育訓練,小學生的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都會有所提高,其自身實踐能力自然可以得到提高。
(三)社會適應能力
從當前社會發展對人才的需求情況來看,社會適應能力是每一個人才所必須具備的一項基本能力。社會適應能力也是體育核心素質中的一部分。正所謂教育要從小抓起,因此,小學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小學生開展各種體育競賽、集體運動等,以此訓練和發展小學生的協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等,幫助小學生建立起正確的集體意識和競爭意識,進而實現對小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
二、 小學體育教學中提升小學生體育核心素質的重要意義
體育核心素質是通過對核心素質的延伸得出的,其基礎框架的出發點依然為認知性素養與非認知性素養。當小學生的體育核心素質得到提升以后,其體育理論知識體系和體育技能會變得更加的豐富,并且學生獲得體育知識與技能的能力也會得到明顯提高,同時學生還會養成自主進行體育運動的習慣。對小學生來說,體育核心素養就是指小學生的健康行為、基礎運動能力和體育精神等。其中基礎運動能力除了包括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外,還包括小學生通過不斷的體育鍛煉積累的運動檢驗和對體育技能的靈活掌握。健康行為是指小學生參與體育運動的自主意識,如在課下小學生主動進行體育運動和制定運動計劃的行為等。當小學生養成了健康行為習慣以后,小學體育教學的效果會更加理想,這對小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非常有利。體育精神則是指小學生通過不斷的體育運動形成的一種規則意識、團隊精神、創新意識、堅定的意志力等。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效地提升小學生的體育核心素質,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非常有幫助。從以往小學體育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體育品德在教學中的融入一直以來都是欠缺之處,很難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感態度、思想觀念等做出正確、有效的引導。而小學生體育核心素質的提高,一方面有助于小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對小學生心理的引導和身體上訓練會一直處于平衡的狀態,并漸漸地深刻體會到參與體育運動的樂趣,從心理上獲得愉悅感,有助于體育教學自身價值的充分體現。另一方面,教師是體育教學活動的重要組織者和實施者,在提升小學生體育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的體育核心素質也會得到進一步的提高。教師在具體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需要按照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要求,深入地分析教師和小學生之間的關系,體育運動項目和小學生之間的關系,從而更具針對性地優化和改進體育教學,進而切實地提升小學生的體育核心素質,并達到更為理想的體育教學效果。
三、 小學體育教學中提升小學生體育核心素質的有效策略
(一)分層次的開展體育教學活動
若想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切實地提升小學生的體育核心素質,就需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選擇與其年齡特征相契合的教學方法。例如:小學低年級階段的體育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利用各種有趣活動的開展,讓小學生在玩中潛移默化地完成體育運動訓練,提高小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對小學生低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訓練小學生的走跑能力是這一階段體育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教師在具體展開訓練的過程中,可以將具有較強趣味性的音樂作為背景音樂,并組織小學生模仿者小動物走路和跑步的方式進行訓練。針對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采用這一教學方法,可以讓小學生充分感受到體育教學的樂趣,同時還可以訓練小學生的身體素質,促使小學生在玩中靈活地掌握其他各種運動技能。小學體育是一門比較具有較強實踐性,需要小學生的勤學苦練,只有這樣小學生才可以掌握一定的體育運動規律。除此之外,小學體育教師還應該清楚地認識健康行為觀念的內涵。例如:在小學體育教學課堂上,教師發現部分小學生手里拿著長棍追逐打鬧,一經發現教師一定要積極地制止,并對小學生的健康行為加以引導。同時教師在具體開展教學活動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并重點提醒小學生在運動中需要特別注意哪些,避免小學生在教學課堂上做一些危險的動作。分層次地開展體育教學活動,可以實現各個年級段的小學生的體育核心素質都能夠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