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暢

摘 要:2020年是機遇與挑戰并存的一年,也是中國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的收官之年。中國民族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摘帽”關乎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提升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改善民族地區的生活水平,提升民族地區百姓的幸福指數是必然的。在“十四五”時期,數字技術衍生的相應數字產品、數字服務等一系列“數字+”會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力軍。扎實推進民族地區的數字化政府建設對民族地區跨越式發展以及綜合提升國內數字經濟水平和國家治理體系及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深遠意義。
關鍵詞:百年變局;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數字技術
中圖分類號:F2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7.001
0 引言
2020年世界在疫情的影響下風云變幻,東方崛起大勢不可阻擋,國際重心“南升北降”,單邊主義抬頭,各國競爭愈演愈烈,局部地區戰火頻發。在歐洲大國經濟疲乏制度窘境、美國政治極化急轉加劇,全球地緣摩擦暗潮涌動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需要抓住機遇發展經濟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借助全球化的東風帶動國內經濟。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持續發展,中國居民生活水平較上世紀有著質的提升,但是民族地區與區域經濟發展依然存在著不均衡的情況。民族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的“脫貧摘帽”關乎小康社會的全面建成。需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來提升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改善民族地區的生活水平,提升民族地區百姓的生活質量。
民族經濟需按照本地區的資源儲備以及經濟效益進行科學可持續發展。受自然、歷史的雙重因素影響下,民族地區生產力水平普遍很低。基于以上因素,民族地區需要扎實遵循區域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促進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穩定,充分提升居民的幸福指數。因此,實現民族地區和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問題亟須解決。
1 百年變局下的中國經濟
1.1 中國經濟發展挑戰與機遇
百年變局下當前國際形勢愈發地不明朗,全球經濟大蕭條,疲軟不堪;疫情在全球范圍大流行,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沖擊;人為推進和肢解經濟全球化的言行世所罕見;美國為首的西方政客對中國的惡名污名化頻率越來越高。
在此環境下應當按照非傳統常規的理念進行世界經濟分析,如經濟周期理論等,組建智囊團分析國際大格局的演化。國際風險如此之大,中國應該努力適應后疫情經濟常態化,努力將新中國成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所取得的豐碩成果繁花遍地。
1.2 中國經濟發展特征與成果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各國經濟成為有機整體,國際形勢顯著影響著中國經濟的發展。2020年特別是在疫情的影響下世界經濟發展趨勢整體處于不利局勢,中國經濟在當前國際大環境下呈現如下發展特征。
(1)宏觀調控現狀。
中國宏觀經濟調控減輕了企業資金壓力,創新了經濟發展的大環境,同時進一步改善人民福祉。調控力度更加具有明確性,財政政策以及貨幣政策更具強針對性。同時,宏觀經濟的發展水平,對科學合理解決目前我國經濟發展中面臨的現狀問題具有正向影響。特別是對經濟發展放緩、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地區。
(2)進出口貿易現狀。
進出口貿易是國際經濟貿易往來的主要方式,一直以來都是國家對外經濟提升的主要途徑。內需、投資和出口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龍頭。據海關總署2021年1月14日統計數據顯示,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已經達到32.16萬億元。復雜的國際經濟貿易政策之下,中國進出口貿易仍然保持著穩定增長的趨勢,并且貿易結構更加均衡合理,實現了國際貿易的高質量增長。據中國海關初步統計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零售進出口規模達1.69萬億元,增長31.1%。世界貿易組織統計的結果顯示,中國進出口貿易在當前國際主要經濟體貿易增速放緩的情況下,實現了穩定優質增長。
(3)微觀層面現狀。
受全球經濟危機和通貨膨脹的影響,中國的貨幣政策對比其他國家更具穩定健康特征,貨幣政策更加具有寬松性,同時提高企業的發展優勢,融資租賃業務趨向便捷化,顯然這對激活市場經濟具有正向的促進作用。在國際金融與經濟市場增長放緩的情況下,國內中小企業的發展也出現了相應一些問題。中國經濟整體結構中,超過80%的企業為中小企業,因此為保證經濟的高質量發展,需要給予中小企業在法律和政策上一定援助,促進企業資本結構的優化升級,打造企業健康生存環境。
1.3 中國經濟戰略導向
目前,國際大環境下,我國當務之急是打造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發展的新格局。主要的戰略導向就是要擴大國內本土需求,以解決國內經濟循環阻塞障礙為起點源頭,從供給側、需求側、改革開放等多方面共同發力,推動國內大循環順暢發展。國際循環與國內循環關系變遷的歷史轉換,是中國經濟發展具體形勢變化、主要矛盾演化以及發展路徑的調整,是立足當下把握發展規律、實事求是客觀分析經濟環境的產物。從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來看,“國內循環為主”可以說是“腳下第一步”。中國發展將在決勝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后,開啟全國范圍內現代化強國建設新征程的起步發展階段,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等方面將在更高層次、更深領域、更廣空間取得長足進步。經濟發展將進入重大轉型期、重大機遇期,同時也處于重大風險交織期。特別是在疫情的影響下我國已然成為左右全球經濟市場的大國經濟體。
推動供給側創新改革,更好地滿足新時代發展的剛性需求。具體要求國內應該做到科技創新大幅度提升,關鍵核心技術進一步突破,加緊打造高質量供給鏈建成,保持高中低端產品比例適中。增強產業鏈、供應鏈的鞏固保障力,穩定內循環生產端:激活內需實質潛力,優化改革供給側升級。消費端,力爭消費升級,促進居民內需,夯實支撐消費增長的物質財富經濟基礎: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數字經濟時代到達,數據要素成為極重要生產力,深化政府改革,加強對政府內部權力的制約,結合數字化創新政府管理,杜絕職權濫用現象的產生。加強對行政壟斷的規制力度,強化市場準則,清除歧視性市場準入限制;強化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剛性約束,提高審查約束力和透明度,從而更好地實現實現高質量雙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