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翠英
摘 要:知識本身是嚴謹的,但當人們運用它時,便會引發出許多情趣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因地施教,從實際的角度出發,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形成思考的習慣,這不僅有助于讓學生有所領悟,而且使他們印象更深刻,使用更加得心應手。教師教學要掌握住學生的心理,在學習上加以正確的引導,不能讓學習成為一種壓力。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樂學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7-002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7.012
當前許多教師在“教”與“學”的問題上,重視灌輸輕視引導、重視講授輕視實踐,重視統一性,沒有在其特長上給予激勵,學習也是在家長和教師的監督下進行,從而產生苦學和厭學情緒,不利于對雙基實力的培養和掌控。教師怎樣才能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從而使學生積極參加課題的討論,逐漸愛上學習,使學生對學習的態度發生轉變,從開始的被迫到自主的喜愛,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愉快引入
創造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在課堂上要保持微笑,對所有的學生都抱有信心,使學生能夠在輕松舒暢的課堂氣氛中主動去學習,這種積極的課堂氣氛和良好的教學氛圍,便能調動起學生智力活動的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在引入新課時,教師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對不同的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方法。譬如,根據教學內容采取故事引進、對比引進等眾多的方式。這是讓學生樂學的良好開端。教師教授數學,其實是一個滿溢心理活動的過程。興趣是最優秀的教師。教師要在授課的時候,做到將數學知識的特色發揮出來,吸引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注意力,將學生對學習的動力和熱情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以便達到寓教于學的目標。
(一)教法靈活,激活興趣
把小學生獵奇、要強的心理特點和數學授課內容綜合起來,在教學的時候注意方式方法,捕捉學生感興趣的方面,并加以引導。比如:在講授“一個數和另外一個數相比多多少”的數學題時,若是在概念上講授過多,學生會感到味同嚼蠟。所以,教師在解答思路上要創造新的設計,使得學生能夠在新舊知識間做好銜接,使得知識能夠運用自如,將以往學習到的“解大于多少”的問題時,將這個問句視為問題進行求解,并舉出相反的例子,引導學生進行對比,指引其對教材上的例題進行學習。之后讓學生嘗試著求解,能很好地讓學生投入自主學習的氛圍中,對問題進行思考,其結果可能會和標準答案有所偏差;有時還會在解題上出現不同的思路,產生很多的困惑,這時教師就要適度進行啟示和指引,激勵他們勇于發言,這樣就能讓學生體驗到探尋知識的過程,將學生的自主性和熱情激發出來,這樣他們才能體會到得到知識的喜悅和成就感,使得他們在學習數學上更加具備信心。
(二)動手實踐,激趣樂學
學習其實是比較繁雜的思考過程,思考活動里面的核心就是人的大腦,興趣是最優秀的教師,是促進學生學習和開動腦筋的助力。在課堂授課時,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實踐教學,在操作中得到知識,能夠將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而且可以使他們對知識認識得更加深入,在使用上得心應手。所以,在課堂授課時,教師要盡可能給予學生動手的機會,利用嘴巴數數、利用手去衡量、利用大腦去思索,從龐大的感性認識里慢慢提取出數學概念,并且將概念實踐掌握在手,將乏味被動地進行學習轉變為自主積極地學習,這樣才能達到樂學的目標。
(三)巧設情境,以“奇”激學
兒童天生就帶有獵奇心。課堂上面給出懸念才能將學生對學習的好奇心調動起來。所以,教師在課堂授課時,以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為依據,適當地將懸念給出來,將思維場景創造出來,使得學生對知識有好奇心和探索欲望,這樣才能將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調動起來。
二、情感激勵
教育的過程是教與學的雙邊性活動。沒有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就不會產生教育。實現師生間的感情交流要靠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只有教師真誠地熱愛學生,才能感染和影響學生,使學生產生心靈上的震撼,動之以情才能曉之以理。小學生天生對教師在心理上有趨向性,他們很容易被教師的情緒感染。若是教師和學生在感情上沒有交流,沒有良好的師生聯系,學生在心理上就會出現焦躁、慌張,使得教師的授課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師在熱愛關心學生上,可以通過交流、問候、處事態度來表達對學生的關愛。在學生做得正確或有進步的方面,就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讓學生從中受到激勵,形成自信心和進取心,從而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一)關愛學生,尊重學生,在平等交談中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情
在授課的時候,部分學生沒有很高的積極性,沒有配合教師的意向,在某些時候是由于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心理上的交流,出現了叛逆情緒和舉動。所以,要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將師生的關系建立在和平有愛的基礎上,教師要關心學生,在學生遇到問題時給予幫助,走進他們的生活,使其產生信任,并和他們以朋友的方式相處。而且教師不能擺出一副高姿態,打擊學生、羞辱學生、懲罰學生等。師生之間只有和諧友好的關系,學生對教師的授課才愿意配合、參加,才能做到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和學生一起探索知識,一起分享成果。
(二)欣賞學生,鼓勵學生,在主動學習中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情
在課堂授課時,教師要有找尋學生優點的眼睛,并且第一時間給予鼓勵。學生得到表揚會非常的興奮,感到被尊重,信心增強,自然而然地就會主動投入學習中。不過教師在激勵和表揚學生時,要注意的是處在不同年紀的學生,對其進行表揚的語氣和詞語也要不一樣。教師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從學生“學”的層面考慮,高度關注“備學生”,從授課理念、授課目標、授課方式等對授課過程進行改善,將教師的主導功能發揮出來,使得學生能夠獲得個性化成長。授課效果的好壞,最終決定權還是在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情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