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紅
摘 ? 要: 隨著英語重要性的與日俱增,“一帶一路”倡議下的跨文化交際對師范生的英文繪本閱讀提出了新要求:既能提高他們的英語語言綜合能力,又能促進他們掌握未來就業的基本技能。作者從強化師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優化跨文化交際意識的繪本閱讀方法兩個方面展開探究,幫助師范生在跨文化交際背景下加強英文繪本閱讀,擴大英文繪本的閱讀面和閱讀量,加深對國內外傳統文化故事的理解,建立文化自信,傳承中華優秀文化,在提高雙語教學能力的同時,增強思政教育效果。
關鍵詞: 跨文化交際 ? 英文繪本閱讀 ? 教學能力 ? 課程思政
隨著2020年7月江蘇高考卷的落幕,2021年6月江蘇將迎來全國卷的新時代,英語閱讀和閱讀表達的比重不減反增,尤其是“讀后續寫”部分給英語閱讀和表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正確理解文本的主旨大意,還要就文本故事展開想象續寫出合理的故事,這是廣大考生需要重點攻克的難點。此外,“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和實施對英語交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有扎實的閱讀和交流能力外,還必須了解英語背后的文化底蘊,了解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差異。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一帶一路”倡議乃至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實現。由此可見,閱讀、語言和文化息息相關、相輔相成。再看周圍各種出國熱、游學熱充斥各種年齡層次,家長朋友意識到閱讀素養在信息時代的重要性,爭先恐后地參加各類活動,給孩子的英語學習提供力所能及的最好條件。英語教學作為一種日趨成熟的課程在各大培訓機構廣泛開展,這樣的發展態勢勢必導致社會對小學英語教學師資的需要大量增加,對高等師范學校的英語教學提出了新要求。
筆者任教的單位作為一所有著百余年歷史的師范學校,秉著“身正為師、學高為范”的辦學宗旨,在英語師范生的培養過程中,始終以“既能通曉扎實的英語專業知識、兒童心理學教育學的知識,又精通英語教學理論和具有豐富的英語閱讀儲備的,具有較強責任心和實踐素質的專業的小學英語教師”①為培養目標,鞭策師生共同努力,以適應社會對小學英語專業人才的精挑細選。
一、英語師范生繪本英語教學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一)理論依據
兒童心理學表明0—8歲是孩子語言學習的最佳時期,教育學家皮蓋特稱之為“學習語言的準備階段”。在此階段,兒童的大腦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在語言學習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不可或缺的優勢。兒童在六歲以后對語言的辨別能力、認知能力和語音語感的領悟能力會逐步減弱,相反,他對語音語調的把握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步強化,這種能力直接影響孩子將來的閱讀能力和語音意識。在小學低年級階段通過大量簡單的有節奏感和韻律感的視聽和閱讀材料,如英文繪本,能培養兒童良好的英語語言感受能力,為隨之而來的高年級和中學語言學習乃至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和語言學家喬姆斯基“語言習得機制”的觀點是一致的,他強調要抓住兒童擁有“天生的語言能力”的特殊階段,通過自然的、大量的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兒童語言習慣的養成。此外,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設指出兒童在這樣的語言學習階段能夠過濾掉許多不利于語言輸入和吸收的動力因素、性格因素和情感因素,從語言學習的速度和質量方面促進語言學習。由此可見,該階段是兒童語言學習的黃金時期,切不可輕易忽視。
(二)現實要求
作為未來小學英語教師的師范生,尤其是低年級段小學英語新晉教師,必須滿足《五年制英語教育人才培養方案》中對畢業生提出的要求:教師要遵循小學生身心發展和養成的教育規律,科學挖掘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借助英語語言學習,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促進中西文化交流與融通,開闊學生的國際視野①。即既要求教師有扎實的英語教學知識,又有較強的跨文化交際意識。英文繪本(picture book)以兒童認知發展為基礎,以生動形象的圖畫和簡潔明了趣味盎然的文字吸引全球各地的小讀者,是兒童英語啟蒙的精神食糧。在當前“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雙語教學成為新時代的寵兒,兒童雙語教學需從源頭抓起,英語師范生的雙語教學能力培養勢在必行,英文繪本是培養師范生解讀文本能力的重要載體。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應該根據學生的專業特征、性格特征把繪本英語教學和傳統的英語教學相結合,引領學生重視英語繪本閱讀的積累和拓展,提高英文閱讀素養,開闊英文閱讀視野,為適應小學英語教學打下堅實基礎。
二、跨文化交際對英語師范生英文繪本學習提出的要求
英語師范生是指以英語為主修、兼修其他各類小學教育的師范生。就筆者教授的英語師范生而言,學習態度端正,學習習慣良好,有比較扎實的英文基礎。然而,當前師范生的綜合素質整體上低于普通高中學生的英語水平,英語師范生普遍存在詞匯積累不足、語言表達能力欠佳、語言綜合駕馭能力低下等一些不足之處。如何在當前“一帶一路”大發展的跨文化交際和大思政教育背景下,既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又增強繪本英語教學能力,還促進中外文化傳承,成了師范生英語教學目標和形式之一。
三、如何加深跨文化交際背景下的英語師范生英文繪本教學
(一)強化師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
在長期的英語教學過程中,雖然提出要注重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但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很少能真正做到,部分師生認為不管是大至綜合英語的閱讀課還是小到英文繪本閱讀的選修課,只要能夠讀懂文本的意思、會讀文本包括的詞匯就可以了。傳統英文教學過于強調文本的語法結構和句子翻譯,忽視在文本閱讀過程中該有的跨文化交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跨文化交際不夠重視一方面限制了學生的英語文化探究欲望,另一方面影響了學生在對外交流過程中對中華優化文化傳統的弘揚。因此,在英語師范生的英文繪本教學過程中注重跨文化意識和策略的培養,提高對跨文化交際的敏感性,增強自主學習跨文化交際能力,以便他們在日后兒童英文教學過程中及早融入,把跨文化意識的培養從兒童抓起,使未來的孩子能夠更好地應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和復雜性,進行語言學習和交流。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英文繪本閱讀時,不妨適時介紹相關背景知識,在詞匯教學時融入相關詞匯的來源和與之相關的典故等,幫助學生理解并記憶相關的詞匯,有時候可以編一些順口溜或者應用一些諺語加以鞏固。
例如,在閱讀The Peacock & The Crane這一故事時,可以引導學生對peacock進行剖析,首先是詞匯的構成,它是由pea和cock合成的,簡單的記憶方法是pea+cock,“身上有豌豆的公雞”,教學時可以通過圖片或者簡筆畫等直觀形象引導兒童對詞匯的記憶和理解;再閱讀和學習完整的故事情節,從中我們知道The peacock likes showing off his fancy feather(比較驕傲),the crane likes eating and is a bit ugly(比較丑笨)。此時,教師在教學時不可忽視對文化差異的拓展,peacock在英語國家中常常表示驕傲、自負、好炫耀的形象,帶有貶義色彩,相反在中國文化中孔雀被認為是百鳥之長鳳凰所生,是大吉大利的象征。如此,像as proud as a peacock這樣的諺語理解起來就容易多了,教師還可以酌情拓展類似結構的諺語,如:as cool as a cucumber, as busy as a bee, as black as a crow等。 幫助學生拓展詞匯量,理解英語文化,從點滴積累,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英文繪本閱讀能力。
(二)強化跨文化交際意識的繪本閱讀方法
首先,課堂教學是強化跨文化意識繪本閱讀的重要基地。教師應該采用啟發式教學,讓課堂教學活躍起來,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提倡讓學生動腦、動手、動嘴,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自主交流、自主探究,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討論、查詢資料及教師的講解和評述理解英文繪本中的跨文化因素。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過程中相互監督、答疑解惑,教師不僅要求學生掌握文本所要表達的思想,還要結合文本當時的背景文化進行文化教學,讓學生在繪本閱讀的同時更好地了解英語文化,并且把相關知識和中國文化對比,更好地理解英語文化,加深對國外政治、經濟乃至風土人情的了解。例如:(1)比較閱讀。Usborne Publishing的Stories for The Holidays?是一本介紹西方節日的繪本。作為一個西方文化的信仰符號,宣揚的是西方以“人生而有罪”核心文化,他們的精神追求是“靈魂救贖”,與中國“人之初、性本善”及追求“精神逍遙的無為思想”的東方文化截然不同,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師范生就此展開對比和研究,以便在今后教學中能夠駕輕就熟地給小學生們講解故事并引發和中國傳統文化的對比。
(2)欣賞閱讀。美國作家杰里·平克尼筆下的Noahs Ark(《挪亞方舟》),是一本具有鮮明的西方文化特色的優秀繪本。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深入閱讀,體會其如散文般美麗的詩句和唯美大氣的內容,回味文中波瀾與柔波并存的語言魅力。例如: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ed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 Living things ran on the earth and flew in the skies, and swam in the seas. And God saw that it was good.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我們通過日積月累,增加英文繪本的閱讀量,無疑對語感的培養幫助是非常大的。就像英語國家的孩子學習語言和自然拼讀法一樣,通過足夠量的閱讀,不斷積累,讓書中的表述形式印刻在大腦當中,久而久之,自然而然形成語感,就像我們學母語時雖然也學語法,但是這些語言規則都是在潛移默化中掌握的。長期的欣賞閱讀不僅對師范生的英語口語學習和進步是重要的推動力,還對日后的教學不無裨益。
(3)拓展閱讀。凱迪克獲獎作品,系列繪本No David包括No, David, David Goes to School, David Gets in Trouble關于David成長的三個系列故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解讀語言文字外,還應該以大衛的成長線索為契機,結合兒童心理學的知識剖析兒童從唯我獨尊、任性胡鬧到上學后必須學會與別人相處,學會尊重學校里的規矩的成長過程及其心理發展過程的特點;在第三個故事中通過大衛犯錯受罰的故事,巧妙地把說教隱藏在故事中,尊重了兒童心理成長慢的特點。這樣的閱讀方式在中西文化中是相通的,因此在講述中國傳統故事的過程中,師生應該雙向拓展閱讀,雙向融入文化。
其次,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定期組織學生交流閱讀心得。英語師范生既有師范生的吹拉彈唱功底,又有良好的英語語言功底,在組織學生交流閱讀心得時,可以是閱讀主題相關的英文兒歌串燒,可以把英文繪本故事搬上舞臺,盡情演繹英文繪本劇,用身心感受不一樣的語言情境和語言文化。如師范生和小學生們共同演繹的英文繪本Cinderella和Snow White就倍受師生喜愛,值得推薦;也可以是注重英語口語的英語角,用英語詮釋對繪本故事的理解、解讀里面蘊含的文化知識等;可以在抖音、微視、朋友圈等網絡平臺錄短視頻演講等;更可以制作PPT演示,在帶領學生閱讀經典英本繪本的同時,進一步發掘中國傳統文化,與之形成對比,加強學生對跨文化交際的理解和傳播。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既是學生學習中西文化的促進者,又是學生學習策略的培養者,增強學生對跨文化交際意識的理解和傳播能力。
四、實踐活動的初期成效和總結
就筆者所教班級一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可知,跨文化背景下的英文繪本閱讀不僅擴大了學生英文繪本的閱讀面和閱讀量,還加深了對中國傳統文化故事的理解,更促進了學生英語教學能力的提高。學生能夠在充分理解中西方文化異同的基礎上建立文化自信,更好地促進中西文化交流,促進英語語言的教與學。跨文化背景下的外語教學是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的重要趨勢,有利于師生跨文化意識和交際能力的培養,為“一帶一路”倡議的發展源源不斷地輸送德才兼備、內外兼修的外語人才和優秀的小學教育師資力量。
注釋:
①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教務處.2019年專業人才人才培養方案[Z].2019.7.
參考文獻:
[1]張紅玲.以跨文化教育為導向的外語教學:歷史、現狀與未來[J].外語界,2012(02).
[2]葛春萍,王守仁.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與大學英語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16(2):79-86.
[3]劉金梅.合作外語學習的跨文化交際詮釋[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10(1):149-151.
[4]沈健爾.跨文化交際視角下英語閱讀能力培養[J].浙江萬里學院學報,2019(9):68-70.
[5]顏靜蘭.外語教師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缺口”與“補漏”[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2014(1):138-145.
基金項目:2020年江蘇省南通師范高等專科學校一般項目“英文繪本中文化因素融入英語師范生思政教育效果提升研究”(編號:TSGZ2020Y0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