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雅萍
摘 要:國家提倡“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成為高等學校響應國家號召,努力培養具備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舉措。文章剖析了高等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強調對計算機專業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并對如何提高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提出了具體的途徑。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教育;“互聯網+”
0 引言
國家制定相關政策號召“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互聯網+”與其他行業相互促進成為發展的熱點[1]。數據化、信息化有可能成為未來發展的大趨勢,相應的社會對未來人才的需求門檻會提高很多。高等學校應當抓住時代機遇,確定以培養符合社會需求人才為目標,促進人才就業為導向,注重提高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和職業競爭力,使他們能夠成人成才。學校應當建立創新創業的組織機構,扎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的開展,將創新創業作為培養優秀人才的重要指標,助力學生馳騁職場。
1 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分析
盡管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已經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但對于大多數高校來說,其開展創新創業存在形式化嚴重的現象。一些教師擔任創新創業指導老師,但他們本身缺乏相應的經驗,甚至有些老師沒有從思想上認識到創新創業的重要性。其他教學老師通常把創新創業教育和自己的工作分割來看,在教授專業課程或者公共課程時,不會有意識地將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和要素融入所授的課程。換句話說,在教學中,學生其他課程的學習與創新創業的教育沒有經過有效的銜接和融合。應教育部門的要求,學校必須向學生教授創新創業課程。但總體來說,學校安排的創新創業課時量有限,教學時常常重理論教育而缺少實踐教學,教學內容也主要以書本為主,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從培養方式上來說,大班上課是主要方式,學生的學習效果可想而知,他們很難樹立起系統的創新創業的思維。此外,具有經驗的創新創業教師人員配置不夠,多由其他學科老師代教,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
2 “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
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意義十分重大。首先,它能讓大學生具備創新創業的思維和能力,這是“互聯網+”背景下的時代要求。其次,有利于學生的成長。通過創新創業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根據課程要求,較為客觀且在較早的時候對今后的職業做出針對性的規劃。他們在確立了職業理想的同時也能培養創新思維,進而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能力。這種教育方式對學生來說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再次,有利于高校的人才輸出和社會的就業。學生素質提高,能夠更好地適應人才市場的需求。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人才能夠人盡其用,在很大程度上緩解學生就業的壓力。最后,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更具備專業上的優勢,能夠發揮其作用,應用范圍廣。如何培養具有創新創業思維的計算機專業人才,使他們成為“互聯網+”時代下的棟梁,是許多高校應當重點解決的問題。高等學校要使培養出的計算機人才能夠適應當地的區域產業發展,促進生產結構的變化。
3 探討“互聯網+”時代下計算機專業學生創新創業教育
3.1 為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創新創業教育提供路線圖
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是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目標,可用路線圖的方式,將計算機專業的實踐能力培養路徑、內容加以確定,使創新創業教育的針對性和操作性增強。從學生的視角來看,確定的路線圖可以讓學生學習時具有方向性,清晰了解自己應當具備什么樣的能力,要在何時學會哪種技巧。從教師的角度來看,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將路線圖作為教學體系中的指南,讓教學的課程向教學目標靠近[2] 。
3.2 促進創新創業協同育人模式的構建
實現協同育人就是要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和要素,讓不同的主體都積極主動承擔起創新創業的教育責任來。學校作為培養學生的重要載體,要積極聯系當地政府、各界企業和各類社會力量,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開放合作、協同推進,讓全社會成員都參與進來。利用企業的資源,將計算機行業的先進理念、先進知識引入到創新創業教育中來,形成有效的人才、技術共享機制,形成協同育人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式。鼓勵學生走出校園,參加社會調查,了解市場需求,形成產品意識,使創新創業教育更具實操性。學校一般都建立了創業基地,供開展各種各樣創新創業的教育活動。除了學校的創新創業基地之外,學校還可以依托校外的創業孵化園,如長沙高校可以充分利用“長沙高新區大學生創業延農基地”這個平臺,建立較為完善的校內校外創業創新支持平臺,滿足不同層次、不同需求學生的要求。學校要把創新創業基地的重要性提高到顯著的位置,讓它成為連接社會和校園的紐帶,引導學生做好社會服務,并注重將創新創業的科研轉換成具體的成果。
3.3 在課程中引入創新創業教育的元素
創新創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和應試教育。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正確的定位是開展工作的第一步。現代大學中的學科和專業大多數都在工業革命之后產生,不確定性是“互聯網+”的主流常態。創新創業教育是培養能夠適應社會、具備創新精神的人才,其重點在于培養他們的思維和價值觀。因此,創新創業的教育,不是通過簡單的創新創業課程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貫穿在學生學習的各個要素中,如專業課、校園的環節和氛圍等。將創新創業的要素有機融合到專業課程中,使學生具備創新能力,為未來的職業做好準備。具體到計算機專業的人才培養,要充分挖掘每門課程中的創新創業元素,幫助學生樹立創新創業的價值理念。設置創新創業能力訓練的必修課和選修課。由于計算機專業具有較強的專業性質和可延展性,能夠和其他的許多學科進程融合[3]。在建設課程時,可以在教學體系中引入較強實踐性質的課程,增加他們對探究的好奇心,主動學習專業知識的求知欲望。比如,利用計算機專業知識對植物的生長狀態進行建模,建立大數據,使其能夠應用于實驗室的管理決策中。與其他專業結合起來,比如要建立一個防治植物病蟲的系統,需要利用計算機專業的編程、數據庫和數據選取、處理圖像等知識,學生為了能夠完成項目,需要自主去學習相應的知識,將理論學習和實踐學習聯系起來,實現解決具體問題的目標。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實操能力和創新思維都得到鍛煉,也將智慧轉換成具體的成果,甚至可以具備一定的收益,實現創業。
3.4 摸索多種多樣的教學方法
計算機專業具有更新快、創作性和操作性強的特點,這要求學校不斷與時俱進,使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促進計算機的教育教學。傳統教學十分注重教師的中心地位,學生的主體性體現不明顯,因此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也無法挖掘出來。進入到社會中,學生則可能因為缺少創新創業的靈活性和競爭力,難以適應社會。在教育中要嘗試著讓學生從被動變為主動,通過增加慕課教學、PBL教學法和討論式教學等促進傳統教學的改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創新創業的能力。
3.5 鼓勵學生參與“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等賽事
國家鼓勵和支持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為此還搭建各種平臺和項目,如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等。高校要抓住“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這樣的賽事賽點,以它們為基準點,推進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改革。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參加以人工智能技術、物聯網技術和網絡空間技術等“互聯網+”的信息技術服務賽事,讓學生在切實的比賽中將創新創業精神和專業學習充分融合,使他們成為能打硬仗的高素質人才。此外,加強賽事的成果轉換,推動計算機專業人才在“互聯網+”時代下的開拓創新。
4 結語
發展科學技術是國家提升競爭力的有力手段,高校是培養國家人才的搖籃,創新創業教育能夠實現人才強國。在“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計算機已深入千家萬戶,更要注重計算機專業人才的培養。學校要以“互聯網+”為契機,根據高校計算機教學的專業性質,培養具備高專業性和高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使他們在人才市場上具備核心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黃建橋,黃煒,程鈺,等.互聯網+大學生創業模式的評價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17(1):181-186.
[2]程琳琳,鐘曉銳.高職院校學生科技創新與創業能力 培養的研究與實踐—以計算機專業為例[J].福建電腦,2019(1):56-57.
[3]王柯.移動互聯網時代下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研究[J].決策探索,2018(8):91-92.
(編輯 姚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