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青云
【內容摘要】初中語文文言文涉及的知識點較多,學生學起來往往覺得枯燥且難以理解,而思維導圖能夠幫助人理清思路,搭建清晰的框架,提供輕松掌握知識的方式,將思維導圖融入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可以彌補文言文枯燥、乏味的知識體系,給學生營造一種輕松學習文言文知識的氛圍。因此本文基于思維導圖對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意義,分析了當前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并基于思維導圖的內涵和應用原則,對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如何應用思維導圖進行了策略分析,給初中生學習文言文帶來了新的思路。
【關鍵詞】思維導圖 ?初中語文 ?文言文教學
引言
文言文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它屬于語文教學中重要的一部分。初中階段的語文課堂中十分重視對學生文言文課程的教學,旨在通過文言文教學讓初中生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并對我國傳統文化產生認同感以發揚光大我國傳統文化,旨在通過文言文教學提升初中生自身的文學修養和道德素質。文言文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當前我國初中生的文言文教學還面臨諸多挑戰。從初中生角度來看,當前文言文教學的方式較為單一,加上文言文知識的枯燥、無味性使得初中生對文言文學習缺乏興趣;不能正確認識和看待文言文的學習,在文言文學習上存在功利性,只注重對必考知識的背誦、記憶,僅將其看作考試必考的需要花時間的模塊;缺少對文言文背后蘊含哲理、思想等的深度挖掘,體會不到文言文的藝術之美。本文探討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的應用,以期給初中語文教師的文言文教學指明方向,為初中生更好地學習、了解文言文提供途徑。
一、思維導圖含義及應用原則
思維導圖是借助樹形圖、流程圖等圖形的方式來描繪事物之間聯系,幫助人構建起清晰思維的工具。思維導圖能夠讓表達者清晰地表達想法,也能夠讓讀者快速了解相關信息及之間的聯系。思維導圖的完成需要人們對事物或知識有充分的了解和較強的思維邏輯能力。思維導圖往往具有直觀性與趣味性,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能夠促進人們思考,開拓人的思維,因此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也是有價值的。它可以培養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讓學生建立起對文言文知識的整體把握,也能夠讓學生快速、高效地捋順繁雜知識之間的聯系,增加文言文學習的趣味性。在應用思維導圖完成語文文言文教學時,教師需要遵循三個原則。第一,要有主題性原則,思維導圖的繪制需要有一個中心,因此在文言文教學中,教師都需要幫助學生去了解各篇文言文的主題,給學生繪制思維導圖奠定基礎。第二,要遵循靈活性原則,思維導圖并不是唯一的,它是學生表達自己思想的工具,因此教師要多維度的評價學生繪制的思維導圖,切不可過分強調何為好的思維導圖。第三,要遵循教與學相結合原則,思維導圖給初中生學習文言文提供了一種方式,教師在借助思維導圖授課過程中,也需要改變教學模式,從整體角度去完成文言文授課,建立文言文知識之間的聯系,激發學生思考與創造的能力。
二、在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應用思維導圖的意義及現狀分析
1.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意義
傳統文言文教學存在諸多問題,不利于初中生文言文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培養,思維導圖恰好給教學改革提供了方向,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第一,思維導圖能夠激發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讓初中生改變對文言文枯燥的傳統認識,讓初中生能夠輕松、高效地學習文言文知識,給學生整體思考文言文全篇的機會,讓學生對文言文文章有更深入的理解,使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得到鍛煉和提升。第二,思維導圖能夠鍛煉初中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這種能力有利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文言文發散能力的提升也能夠顯著提升初中生的語文學習素養,對我國文化的發揚也有一定的意義。第三,思維導圖能夠促進初中生思考,讓他們養成全面思考問題的能力,培養他們去搭建立體的知識框架,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鍛煉和培養較強的邏輯思考能力。
2.思維導圖應用于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的現狀分析
隨著思維導圖理念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初中語文教師開始嘗試創新文言文教學方式,在文言文教學課堂中應用思維導圖,但是當前使用思維導圖開展文言文教學的教師還是少數,而且教師普遍認為思維導圖是應用在文言文課后復習階段的,教師的觀念使得思維導圖的使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當前教師在引導學生使用思維導圖方面的力度還不夠,思維導圖存在模板化的現象,使得思維導圖的效果發揮不出來。產生以上問題可以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來分析。從教師角度來看,教師對思維導圖功能的認識不夠全面,看輕或者沒有正視思維導圖的作用與價值,并不注重將思維導圖應用到文言文教學中或者不能恰當地利用該教學工具,對學生思維導圖作用的評價缺乏客觀性和合理性。從學生角度來看,學生只是將其看作教師的一種教學手段,學生并沒有主動參與到思維導圖的教學中,不重視教師對思維導圖作業的布置,不積極參與思考完成文言文思維導圖的繪制。
三、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中采取思維導圖教學的策略分析
1.語文教師改變觀念,提升對思維導圖的認識
教師在應用思維導圖完成文言文教學的前提是教師對思維導圖有一個充分的了解和認識,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最大價值地發揮思維導圖的價值。在針對語文文言文這一特定學科的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觀念和對思維導圖的固有認識,去思考思維導圖與文言文的融合。
首先對于語文學科來說,閱讀理解是語文學習必須要掌握的技能,教師首先需要做的是教初中生正確閱讀思維導圖。因為學生只有在看懂思維導圖的前提下才能夠獨立繪制出自己的思維導圖,為此教師首先需要培養的是學生閱讀思維導圖的能力。而如何培養學生閱讀思維導圖的能力,就需要教師對思維導圖有全面的認識。思維導圖都有它的主題和核心,以中心主題為出發點去挖掘思維導圖的邏輯。
其次,教師還要去學習如何繪制思維導圖以傳授學生正確的繪制方法,讓學生盡快入門。在思維導圖的繪制過程中,要先確定主題,以主題為出發點進行延展,在延展的過程中要確定好各個分支,并以此分支為基礎去添加詳細內容,最終完成整條知識鏈條的繪制與整理。
最后,教師在運用思維導圖時,還需要去了解思維導圖的繪制原則,并遵循。在繪制思維導圖時,要注意主題突出,要盡量精簡以實現復雜知識的直觀呈現;還要注意確定繪制的主線,并時刻保持主線思維,以避免繪制的思維導圖主題混亂;思維導圖是靈活多變的,并不具有統一的形式,因此在引導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時,要避免模板化,要鼓勵學生創新,在思維導圖中加入自己的思想;思維導圖是教學的一種有效工具,因此教師還可以去拓展思維導圖的使用范圍,將思維導圖應用到課堂授課之中,通過思維導圖的可視性呈現文言文知識,豐富課堂,實現寓教于學。
2.將思維導圖貫穿于課前、課中與課后各環節
思維導圖并不僅僅可以用于課后復習階段,學生對文言文的課前預習和課中的學習階段也都可以借助思維導圖來完成。
在課前預習階段,思維導圖對教師的備課和學生的預習都能起到幫助作用。教師借助思維導圖來進行文言文的備課,會使教學目的、教學方向和教學內容等更為清晰。教師首先確定備課文言文的主題,從教學目標、文言文內容、學生情況、教學過程等維度出發去準備文言文的授課,可以使教師的備課更為清晰,教師的授課也會更有針對性和邏輯性。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的備課方式,了解到所要學習文言文的重難點,因此教師可以結合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通過預設問題或情境的方式,為學生布置與思維導圖相關的作業,讓學生去獨立梳理相關內容,以引導學生高效預習。
在課中授課階段,教師借助思維導圖的邏輯線展開對文言文的講解,并在講授過程中不時回憶這條邏輯線,這種授課方式能夠讓學生掌握文言文的核心與重點,幫助學生濾清文言文學習的關鍵,提高課堂效率。另外,在課堂上,教師還可以通過小組合作或個人獨立完成等方式讓學生去補充和完善思維導圖,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相關知識的印象和理解程度。
在課后復習階段,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去獨立繪制本節課程的思維導圖,激發學生主動回憶課堂知識,變死記硬背的文言文知識為主動的長時記憶知識,這種主動思考的方式能顯著降低文言文知識的枯燥性,降低學生對文言文死記硬背知識的反感程度,改變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刻板印象,進而提升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學習效果。
3.教師完善對思維導圖的評價方式
教學評價是老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有效方式,是老師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方式的基礎,因此對學生進行評價是教學的必備環節。在文言文思維導圖教學方式下,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則需要更新和完善。思維導圖是靈活的,不拘泥于某一種特定的形式,因此教師的評價標準也要具有多樣性,要避免死板而限制學生的思維。在文言文教學中使用的思維導圖的目的是激發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效率,因此在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時,教師不應該以思維導圖畫的好壞為評價標準,而應該考慮綜合因素,比如教師需要去評價學生在繪制過程中,主題詞寫得是否準確、恰當;導圖的主干和支干的邏輯銜接是否恰當;導圖包含的內容是否全面等。對思維導圖的評價,教師要以鼓勵的方式展開,要讓學生發現自己所繪制導圖的優點,在表揚的基礎上去巧妙指出學生存在的小瑕疵或小錯誤,鼓勵學生去修改和完善,讓學生在不斷修正導圖的過程中獲得進步和成長。另外,教師的評價方式多樣性還體現在評價主體的多樣性上,對學生思維導圖作業的評價不僅僅局限于教師的評價,還可以引入學生的自評與學生的互評機制,在學生自評過程中引導學生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在學生的互評過程中讓學生去發現其他同學的優點,提供同學之間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的機會。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增加了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對文言文課程的學習也是有幫助的。
【參考文獻】
[1] ?,摤? 思維導圖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探究[D]. 上海師范大學,2018.
[2] 徐艷麗. 課例淺探:在初中文言文學習中運用思維導圖的意義[J]. 課程教育研究,2017(3):127-128.
(作者單位:甘肅省臨潭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