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顏艷
【內容摘要】在現階段的教育體系當中,將教學內容與現代化信息技術相融合的教學模式成了一種主要的發展模式,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采納這種教學模式。將現代化信息技術與初中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內容相結合,有助于學生更加直接地學習這些理論化的知識內容,為學生接受知識提供了一種便捷途徑。因而,本文以“初中道德與法治”為研究對象,對于“如何將現代信息技術與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機整合”進行深入探究。
【關鍵詞】信息技術 ?道德與法治 ?初中教育
引言
隨著新時代教育的不斷改革,初中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需要不斷地突破瓶頸狀態,更好地順應時代教育的發展要求。將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的進行有機整合,為傳統課堂轉型提供了新的渠道。因而,本文對于如何將這兩種要素有機融合產生了以下見解:
一、提升專業素養,輔以評價機制
隨著新時代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將現代信息技術與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機整合需要多方力量進行配合。教師作為教學體系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教師需要不斷地進行專業培訓,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培養職業素養,提升信息素養。學校要定期地對教師進行專業能力的培訓,設立一種科學,合理的獎評制度,由此來激勵教師不斷地進行自主學習。學校要重視對于優秀教師的培育工作,重視對于優秀教師的教學資源輸出,幫助教師全面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會影響到課程的教學氛圍,會影響到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體系建設。教師對于學生的評價對于課程教學有著很好的引領作用。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之下,無論是傳統的課堂教學還是融入了新時代因素的現代化課堂教學,不論是網絡教學還是線下的面對面教學,不管是對整個班級進行的教學、小組合作模式之下的教學還是依靠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學生們都需要一種良好的接受知識,進行思考的氛圍,這個氛圍環境的建立需要各初中當中的教師的不斷付出。因而,信息化教學在道德與法治的應用需要依靠優秀教師的參與與支持配合。首先,學校要引入更加專業的優秀師資,先通過教師的培訓影響學生的專業能力的發展。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是十分可觀的。學校對于學校當中原有的教師進行教師職業培訓,幫助這些教師掌握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向這些教師傳授更多的教學手段,更新他們的教學理念,從而將知識不斷地傳遞給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另一方面,學校也為專業課程納入更多的專業教師,通過專業聘請的方式向社會招募優秀教師,也可以通過高校之間的合作,從專業領域當中為學校的信息技術專業納入優秀力量,來優化本學校的道德與法治專業課程,促進教師團隊力量的不斷增大。
例如,教師在給學生講解“生命的意義”的課程內容時,需要融入自身對于生命的理解。初中教育階段當中,不能夠忽視教師對于學生的影響作用,因而,學校需要不斷地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從而對于學生起到良好的影響作用。教師需要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充分地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參加專業思想教育培訓會,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加深自身對于生命的認識,感悟生命的重要意義,在課程教學當中,教師可以通過某一些互聯網平臺載體當中的具體的案例,來開啟課程的生命意義的話題。而后,教師可以通過自身對于這些案例的理解,幫助學生深入化地理解生命的價值,感悟生命的可貴性。
二、利用信息技術,開拓理論內容與生活實踐的鏈接渠道
在現代化教育課程的背景之下,信息化的支撐越來越融入生活與學習當中的各個角落,方方面面都充斥著信息技術的強大影響作用。在道德與法治教學課程當中,第一步要先將信息技術融合到課程內容的講解當中,提高學生的道德與法治課程興趣力與積極性,保證課堂的高質量輸出,第二步要將信息化不斷地向學生的生活當中推進與優化,幫助學生將道德與法治的理論學習實際的應用到具體生活當中,不斷地向信息化生活邁進。在信息化的支撐之下,將生活實踐與理論學習互為溝通,相互轉化學習,幫助學生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的內容課程。新課程下的教學模式不能夠只限于理論知識的教學,學生對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理論知識掌握的程度不能單憑借考試制度進行測量,傳統教學模式與改革之下的教學模式有著本質上的不同,教師們要注重將理論知識落于實際應用與學習當中,不要讓學生對于知識的吸收處于一個“虛空”的狀態,這樣的學習是沒有意義的。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力是促使學生進行不斷探究,不斷深入學習的根本目的與動力源頭。在新時代教育制度的改革深化下,學習興趣力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關鍵一步。將信息技術融入生活,教師可以在課程講解后,為學生布置相關知識內容的習題,或者為學生布置生活當中的具體實例,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問題的探索,運用信息技術來解決題目,更深刻地將理論應用到實際當中。
例如,教師在講解“走進法治天地”的知識內容期間,教師要采取理論化教學與實踐化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在前幾節課程當中,教師帶領學生在課堂上學習一些法律的知識內容,通過現代化信息技術,通過動畫視頻的方式,深入化地理解法律的固定性與嚴格性,幫助學生樹立遵守法律法規的意識。在后續的課程當中,教師可以在教學當中為學生創設一些情景化的教學,為學生準備一些“闖紅燈”“超載”“隨意刻畫名勝古跡”等等視頻或者軟件制止的事例,帶領學生分析這些事件當中存在的問題,鼓勵學生討論,思考最好的解決方法。這種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提升對于道德與法治的學習興趣,將自身學習到的理論性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當中,更好地樹立學生的法治意識。
三、完善與優化課程教學體系
隨著新教育制度體系的改革,教學課程當中不斷地融入了信息技術。通過新時代的信息技術的融入,不斷地整合教育資源內容,為道德與法治課堂增添新的活力與生機。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一部分在于學生自己對于課程教學內容的吸收與內化,一部分在于課堂當中教師的引領作用與教導作用,因而,這種教學模式對于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高效用,高質量目標的實現有著至關重要的實踐作用。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當中,引進信息技術的支撐,將書本當中的基礎知識不斷深化于心,利用多媒體等教學工具,對一些政治性題目進行講解,為學生們提供多種解題的方法與思路。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重點在于教師對于理論知識的講解以及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吸收與能夠應用于生活實際當中,這是新時代教育所重點進行關注的。為傳統課堂教學融進信息技術的支撐,有助于傳統道德與法治課堂的不斷優化,向著更加符合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方向發展與進步,弱化傳統課堂本身存在的局限性。
由此來看,信息技術的引入,成了傳統教學課堂轉型的推動力,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學習渠道,更為有效的知識講解過程,更加具備高質量教學的新時代教學課堂。不斷地將學生的興趣力凝聚在課堂內容當中,充分感悟道德與法治課程給學生們帶來的快樂,以及解答問題的方便程度。融入信息技術的支撐,將課堂氛圍活躍化,引領著學生進行自主研究與探討道德與法治的知識內容,利用信息化的軟件來分析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與理解這些理論內容以及其他的較為抽象的問題,不斷增強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動力。將信息技術引入道德與法治教學領域當中,能夠更好地輔助教師帶領學生分析一些評論,分析等綜合題目的復雜過程的講解,方便教師輸出知識,便于學生從新的途徑來吸收知識,同時也能過隨著新時代的發展進步,開拓自己的知識眼界,為自身后續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在道德與法治課堂當中,引入信息技術的引領,將課堂進行信息的優化處理,可以對道德與法治的綜合性大題進行拆分應用的講解,更好地為學生理清解題思路,將學生對于理論的關注度提高到新的等級之上,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難題,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能夠保證道德與法治課堂的專注度,與高質量、高效用目標的實現。利用信息技術將傳統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向著新教育模式不斷優化改進,盡可能地保證課堂教學任務的高質量性質,保證課堂當中所講解的道德與法治知識內容的有效吸收與實際應用。
例如,教師在講解“集體的力量”課程內容時,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開展課程教學活動。教師在講解集體當中的“我”和“我們”時,可以提前為學生提供線上的教學軟件,為學生進行分組,通過教學軟件當中的游戲教學,幫助學生深入化的理解集體力量的強大,感悟集體的團結。然后,教師可以利用現代化信息平臺的支持,在課堂當中開展節奏與旋律的課程教學,使學生深刻理解一個集體想要成功,需要每個成員的參與與配合,通過每個成員的努力與付出,為集體增光添彩。現代化信息技術為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提供了便利條件,為教師提供了多樣化的教學手段。
結束語
順應著現代信息化的腳步,課堂當中引入信息技術成了主流的教學手段,不斷地將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創新設計,利用信息技術支撐的教學手段,將知識內容體系具體化、簡單化,激發學生的興趣力,保證道德與法治課堂的高效用,不斷地由理論走向生活實踐。因此在課堂中融入信息技術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力,可以不斷促進教育制度模式的改革,為其增添新的教學活力。
【參考文獻】
[1] 王新敏. 論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J]. 華夏教師,2020(12):93-94.
[2] 張保德. 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 中小學電教:下,2020(5):21-22.
[3] 仲鵬. 基于信息技術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智慧課堂研究[J]. 內蒙古教育,2020(17):20-21.
[4] 王芳. 面向核心素養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思考——兼談信息技術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的運用[J]. 中小學電教:綜合,2020(6):46-47.
[5] 謝辛玉. 提高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效率的策略[J]. 廣西教育,2021(1):26-27.
[6] 段高莉. 微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閉環”角色探究[J]. 興義民族師范學院學報,2021(1):99-101+106.
(作者單位:安徽省埇橋區教育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