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美亭
【摘要】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的第三單元第9-12課都是關于黨史的學習。由于時間久遠以及對當時文化背景不了解,學生在學習時會產生許多障礙,難以理解文本的表達,造成情感體驗薄弱。因此,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適時利用助讀資料來幫助學生學習黨史課,能有效引導學生清楚了解當時的歷史、文化背景,促進學生的感悟理解,乃至觸動學生的心靈,增強對中國共產黨的熱愛。
【關鍵詞】部編版;小學五年級下冊;道德與法治;黨史教學;助讀資料
本文所說的助讀資料,是指在課堂上根據需要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的教學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圖片材料、視頻材料等。助讀材料的運用要講究策略,才能事半功倍。在黨史課上,筆者對助讀材料的運用采取了如下策略。
一、鋪墊助讀,添枝加葉
鋪墊助讀,能在課堂教學中起到添枝加葉的作用,能大大地促進學生學習的動力。
(一)引入型鋪墊
主要運用一些背景資料來幫助學生理解年代的背景,有利于引入課文講解及為學生的認知打下鋪墊。筆者在教學第9課《中國有了共產黨》的第一課時《開天辟地的大事》的時候,就在引入環節介紹了俄國爆發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和李大釗的生平和事跡,讓學生知道我們為什么會選擇馬克思主義、李大釗又是如何傳播馬克思主義的,為學生對文本的學習作鋪墊。
(二)氣氛型鋪墊
課堂上利用一些音像、視頻,主要是為了渲染氣氛,讓課堂或者文本中出現的事件更加形象具體逼真,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觸動學生的心靈。如,在教學第9課《中國有了共產黨》的第三課時《紅軍不怕遠征難》時,對于紅軍過雪山如何的難,學生想象不出來。于是,筆者出示了“四渡赤水”“飛奪瀘定橋”等長征故事的視頻讓學生觀看。學生通過感性形象的視頻,如身臨其境般感受當時情況的危急,深深體會到長征的艱辛,同時也對長征這段歷史充滿了好奇,而主動探究長征的起因、路線,關于長征的故事、詩文等。在完成“在新的時代,我們該怎樣學習和傳承長征精神”這一課后作業時,一位學生這樣寫道:“傳承長征精神,就是要堅持艱苦奮斗、百折不撓的精神。少年強則國強,我們要把我國建設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為奮斗目標。我們要為這一遠大的理想而好好學習、頑強奮斗。”
(三)拓展型鋪墊
在課堂上利用一些活動,對課本的一些觀點進行拓展,從而為學生對文本所傳達的精神做鋪墊。在教學第10課《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的第三課時《中流砥柱》的時候,筆者以“今天我們已經豐衣足食了,是否還需要艱苦奮斗的精神”為題,開展了一次辯論賽。女生為正方,男生為反方,雙方就自己的觀點展開了激烈的辯論。通過這樣的鋪墊,學生對艱苦奮斗這一精神的理解更深刻了,并決心在日常生活中從飯桌上的“光盤行動”開始踐行艱苦奮斗精神。
二、穿插助讀,穿針引線
(一)穿插在教學難點處
在教學第10課《奪取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第一課時《勿忘國恥》時,筆者通過課前和學生談話了解到大多數學生對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歷史不了解,個別學生有所了解但也是不夠深入。怎樣才能讓學生切身體會這段歷史給我們民族帶來的巨大災難呢?“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筆者決定先讓學生在感性上體會這段屈辱的歷史。于是,在課堂上,筆者播放了《松花江上》這一首歌曲。當歌聲響起,畫面呈現東北同胞在“九·一八事變”之后的顛沛流離,東北富饒的土地慘遭侵略者掠奪的情景時,學生的表情或驚訝或悲傷或同情,可以看到他們的情感已經被帶進了那段屈辱的歲月。再通過歌詞的描述,結合歷史圖片、資料,帶領學生了解“九·一八事變”,看到同胞在日本鬼子統治下慘遭壓迫的生活,學生的表情變得憤怒,有的甚至握緊了拳頭。筆者知道,此刻他們雖然不善表達,但已經理解了“九·一八事變”給中華民族帶來的恥辱。基于此,學生在本節課的最后很自然地形成為保護和平而奮發圖強的愛國理想,從而突破了本課的難點。
(二)穿插在學習有疑處
在教學第11課《屹立在世界的東方》的第一課時《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時,教師提出“為什么開國大典當天萬眾歡呼慶祝”“為什么要舉國歡慶”等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學生難以想象當時的激動人心的情景。于是,筆者播放開國大典的錄像,通過直觀的視頻資料帶領學生感受開國大典的空前盛況,幫助學生體會中國人民歷盡艱辛,無數革命先烈為之流血犧牲,終于迎來了勝利,從此可以當家作主的那種無比激動和興奮的心情。
(三)穿插在文本細節處
在教學第12課《富起來到強起來》的第一課時《改革開放謀發展》時,教材正文簡要說明了對外開放的歷史進程。特別提到了深圳特區的迅猛發展和巨大改變,并附有一幅《鄧小平視察南方宣傳牌》的插圖。如何體現鄧小平對改革開放作出的巨大貢獻這一細節的呢?筆者在課上穿插了以歌曲《春天的故事》為背景音樂,展現鄧小平事跡的視頻,再展現深圳變化的小視頻,幫助學生認識到深圳的巨變離不開改革開放政策的支持,離不開鄧小平的功勞。
助讀資料多種多樣,各有各的作用。教師在每一節課上,有的放矢,根據需要選用助讀資料,那么,課堂效果就會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范劍萍.資料助讀的選擇和運用[J].教學月刊(中學版), 2011(12).
[2]何根娣.體驗,向思維縱深處漫溯[J].成才之路, 2012(8):14-15.
[3]李琳.語文閱讀助讀資料篩選策略例談[J].語文建設,2008(11).
責任編輯? 梁婷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