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露
【摘要】積極教育是近些年教育界越來越提倡的教育理念,其強調以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的方式去引導人們正確體悟與抒發內心的正能量,在抒發個人情感的同時學會用樂觀、豁達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從而逐步提高幸福感。在傳統的中小學班級管理中,班主任的權利過大,“一言堂”并不少見,不少班級的學生在行為規范上主要是遵從班主任的意志與相關規程,可自主發揮的空間少、自信感低,這對于處在身心發展關鍵期的他們來說無疑是具有不利影響的,長期生活在這樣的“壓迫”下,會無形中加快學生消極心理產生與發展的速度。本文就積極教育在中小學班級管理中的融入意義及相關措施進行研究,希望對相關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中小學;班級管理;積極教育
一、積極教育在班級管理中融入的意義
(一)充分彰顯人本思想
積極教育的出發點是正向情緒,而情緒主體又是對人本性的著重強調,在傳統班級管理中,制度化的管控與階層化設計,讓諸多學生發揮不了自己的優勢與潛力,本應順應天性發展、勤學猛進的他們卻被教師主觀意識或者一些傳統的教育制度束縛了,一些學校以成績為核心、以學科知識掌握為內涵,學生的興趣愛好、特長等被忽視,一定程度上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也阻礙了學生的潛能發揮。這樣不僅從精神層面做不到教育公平,更阻礙了學生的健康發展。將積極教育融入班級管理中,首先就是要做到以生為本,照顧學生的感受,盡可能地實現學生個性發展,讓學生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并不是班集體的附屬品,而是被集體所需要、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單元。
(二)讓學生的優點得到展示與提升
傳統的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講求的是管理效率與管理結果,即管理所需要的做工能不能適應實際要求,管理是否能達到預期成果,在這種思想的引導下,有部分教師認為,以威懾、批評、訓斥的方式給心智不成熟的學生施加壓力,以塑造“絕對權威”形象,能夠大大提高管理效率,一個嚴厲的眼神、一聲斥責吶喊就能讓學生乖乖聽話、言行規矩,在這樣的錯覺影響下慢慢形成了這樣一種模式,即教師管——學生迎合——學生精神受損——學生心態消極——學生表現不佳——教師越管越嚴。積極教育不是去利用人性的弱點實行管理以塑造管理者自身的偉岸形象,或通過直接他人缺點去樹立自身權威,而是通過對他人優點的發掘與保護,達到逐步覆蓋與改進缺點的效果,其核心內容是對學生優點的培養,這對于處于發展關鍵期的中小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二、中小學班級管理中的積極教育融入策略
(一)給出更多管理機會去發現學生的優點
我國是尊重公平、注重民主的社會主義國家,而中小學生作為祖國未來的棟梁之才,我們從小就應該為其打造和諧友愛的集體氛圍,以激活其主觀意識、增強人權意識。因此,中小學班級管理就不能是班主任的“一言堂”,而應該是有極強包容性,能促成“百家爭鳴、百花齊放的伊甸園?!睘榉e極改善現狀,班主任應該學會放權,對班級管理的最終目標進行重新定義,從保障集體紀律性為第一要義轉換到保障集體內各成員健康成長上來,適當地增添班級管理崗位,為每個學生提供可參與的機會,促使人人能成為班級中“有用”之人,以不斷提升學生的幸福感與集體歸屬感。
具體在實行上,比如,班主任可在現有管理崗位的“人事架構”中增設有關職位,如,副班長、副課代表、副組長、副班委等,將原有的班級管理名額進行擴充,同時增設有具體職能的各種崗位,以切實保障每個學生都能在班級管理與建設中能夠有所發揮,而不是一直處于被管理的地位從而對校園生活失去期待。例如,可以增設班級“保安”“監督員”“廢品回收員”等職位。這些職位的創設一來是為了方便教師快速發現每個學生除學習態度、學科成績外的其它優點,找到學生在學習之外的閃光點;二來是為了讓每一個班級中的學生切實去參與到班級管理中,讓每一個學生對班級發展或多或少都有所貢獻,進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以保障每個學生在班級中的體驗,感受到“精神公平”。
(二)實行崗位輪換制度
有一部分中小學班主任在學生入學后的第一年就會以“任免”的形式組建班委團隊,且在學生直至畢業前很少有時間會進行大規模調整,這樣做無疑是有失公平、不以人為本的。因此,教師應該定期地實行崗位輪換制度:首先,在班委選舉過程中要以推薦、自薦為主要方式來確認班級管理者的候選人,隨即通過不記名投票的方式在民主集中制基礎上選出學生群體中最受青睞的人選。如此操作,一是為了保障選舉的盡可能地公平、公正、公開,二是為了提升班委在班級學生群體中的信服度、避免不服管理的現象,以便班干部日后管理工作有序開展。其次,開展崗位輪換制度,改變班委手握“鐵飯碗”的現狀,為全體學生提供更多“向上”攀登的機會。一是為了給每個學生提供均等的機會,二是為了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正向、積極的發展欲望,讓每個人在做好自己本職工作的同時去謀求突破創新,在學科知識學習的基礎上尋求包括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應變能力等的綜合素質提升,走健康全面發展路線。三是給與有過“實權”的班干部一些壓力與挑戰,促進學生之間的良性競爭,以不斷提升班干部自身的管理水平。在崗位輪換制度實行過程中,班主任尤其注意要不斷輸出正向積極的價值觀,在為學生提供發展空間的同時引導其正確的發展方向,在班級內創設競爭與合作的氛圍,讓學生去自主思考個體與集體、管理與被管理間的關系,慢慢地將積極的、利他的思想用于實踐之中,一點點地參悟管理這門學問。
三、結語
綜上所述,積極教育在中小學班級管理中的價值無可厚非,相關工作者要在實踐中尋找方法,在兩者的交融共促中提升個人能力的同時,也讓更多的學生感受到管理的“藝術魅力”,共同為構建優秀班集體促進我國的教育事業發展助力。
參考文獻:
[1]李建忠.新課改背景下中學班級管理問題與對策研究[J].理論與探討,2018(11).
[2]金夢.淺談小學班級管理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8):141-142.
[3]葉蘊儀.優化班級管理? 主導德育工作——小學班主任有效開展德育管理工作初探[J].小學生(下旬刊),2021(7):74.
[4]孫亦華.積極教育:讓幸福像花兒一樣——例談積極教育在班級管理中的運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9(4):65-69.
責任編輯? 梁國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