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麗娜
【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平臺和資源能夠從不少方面彌補課堂教學的局限。尤其是移動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使得“時時學英語,處處學英語”成為現實,運用移動資源使教學模式和理念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我們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引入云學習平臺,并進行了實證研究。實踐發現,云教學平臺的便捷性、共享性、交互性在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應用型考試方面效果顯著。
【關鍵詞】移動云平臺;高職英語;教學應用實踐
一、高職英語移動云平臺構建的目標與意義
1. 研究目標。當前移動應用是高校信息化建設和應用的趨勢,本研究通過手機App和微信公眾號等程序,打造符合我院實情的移動端課程資源庫,開發線上、線下的課程來輔助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通過更新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模式,能使課堂教學環節更加豐富,使課堂學習內容更加生動有趣,提高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基于以上移動課程,教師可開設多個班次的互動教學實踐,形成系統的教學檔案,追蹤過程性教學評價。
2. 研究意義。 基于App的增強云平臺,可以讓老師方便地進行課程開發集成,對促進教學工作開展、提高教學質量的作用和意義主要如下:
(1)移動端在線課程,不受時間、空間限制,隨時隨地學習。課件知識點展示簡明扼要,課件使用和制作簡單方便,展示美觀大方,可以很方便地輔助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
(2)符合學院要求,能融入本校建設的試題庫。隨時隨地為在線測試提供機會,并且能夠實時出成績,方便學生和老師及時查看成績和及時改錯。
(3)課程平臺的互動教學效果好。比如小組合作研討、微信留言、場景表單反饋、問卷、搶答、頭腦風暴等互動工具眾多,可以在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即時互動和測試等。
(4)課程平臺提供良好的在線資源盤共享。課程用到的實踐課程案例、課件、課例、視頻、微課、慕課等資源可以在線共享,方便實踐教學。
二、研究的實踐基礎和方法
1. 調查問卷法:使用App和微信公眾號對教改進行調查分析,對師生使用手機學習進行調研,掌握、分析學生學習的興趣點和手機操作的利與弊,便于后期改進軟件。
2. 實證研究法:將手機端課程輔助課堂教學模式在我院的實驗教學班級中進行實踐,與傳統教學班作對比,分析數據,得出結論,以提高教學水平。
3. 經驗總結法:對移動端課程輔助教學模式、實踐教學、虛擬教學、互動教學以及課程資源建設和考核評價的經驗總結。
4. 學術訪談法:與合作使用的App官方網站保持同步,定期參加調研,請高水平院校的專家給予理論指導與審核,了解最新大數據和新理念,并運用于教學中。
三、研究的特色價值
本研究主要圍繞高職英語課程展開,建設立體多維的教學模式,分別從英語聽力、語法、閱讀、寫作、翻譯五個方面對學生的學習過程、效果和成績展開研究和記錄,經多次實驗對比,總結如下:
1. 聽力方面。本模塊以高職英語聽力教學為出發點,討論以智慧教學工具輔助聽力教學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由于傳統的英語聽力課堂教學形式單一、內容枯燥,缺乏浸潤式的教學方法,大多數學生的聽力水平得不到顯著提高,繼而無法在課堂上真正地提高自身專業知識水平和能力。在高職教學實踐過程中,一直尋找著能夠提高學生英語聽力水平的途徑和方法。
在這次教學實踐中,2個實驗班使用云平臺教學,另2個班為對照班,采用一般的課堂講授方式,沒有采用云平臺教學。移動云平臺可以幫助教師在課前提前了解班級每一位學生完成預習和測試的具體情況,以此進一步督促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分析學生的知識漏洞。教師在教師端可以為學生呈現含有文字、教師錄入的語音講解、網絡視頻、慕課視頻等的多模態課件;學生在學生端提交的作業成果也可以是文字、圖片或語音等多模態形式等。教師在課中針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普遍問題進行聽力做題技巧以及知識點的重點講解。云平臺的上課模式包含隨機點名、限時作答、彈幕發送等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功能,改變了傳統填鴨式課堂教學模式,增加了課堂活躍度,增強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課后,利用云平臺發布課后聽力練習題,幫助學生利用碎片化時間浸入聽力環境,掌握和鞏固聽力做題技巧,并為下一次的課堂教學做好學生知識點的查漏補缺工作。
以提高英語B級考試成績為研究重點,通過兩個學期的教學,學生在平時的課堂表現中以及考試各模塊的得分都有了明顯的進步。兩類班B級考試聽力部分平均成績的差距十分明顯,聽力部分總分24分,實驗班的平均成績為21.3分,對照班的平均成績為16.6分。
2. 語法方面。語法是用詞造句規則的集合。學好語法,可以使學生掌握英語的組織規律,更好地進行聽、說、讀、寫等語言實踐活動。傳統的英語語法課堂教學形式單一、以教師為中心,而這次教學實踐中,使用了云課堂教學,上課前制作了課前預習語法微課以及ppt和習題,提前發送給學生開展課前預習,不懂的部分,學生可以反饋不懂,教師課中針對學生點擊不懂的知識點重點教學。通過使用云平臺這樣的工具,教師可以提前知道學生是否自覺地預習了,多少人完成了預習和測試,學生自主學習的成績如何,教師可以據此及時了解每一名學生的學習狀況。除此之外,還編制了課后的模塊測試題及其解析,學生做完試題可以知道正確答案和錯誤原因,幫助學生及時鞏固所學知識,加深對所學知識點的記憶,也便于教學效果的監控,逐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B級考試之后,統計分析學生在語法和詞匯方面的得分,該部分滿分為15分,實驗班的平均成績是11.7分,而對照班的平均成績是8.3分。
3. 閱讀方面。本研究制作了英語閱讀微課,撰寫信息化教學閱讀教案,制作有聲讀物,配套提供閱讀試題庫,引導學生掌握閱讀的各種方法和技巧。通過兩個學期的教學實踐,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有了明顯提高,在了解異國文化的基礎上,提高了英語閱讀能力,培養了閱讀興趣,激發了學生的閱讀熱情,體驗到英語閱讀的快樂,促進了學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更有效地推進閱讀教學。
B級考試之后統計分析學生在閱讀部分的得分情況,這部分滿分為31分,實驗班平均成績是24.2分,而對照班的平均成績是18.4分。
4. 翻譯方面。英語課堂中的翻譯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充分了解各個國家的文化與先進理念,在提高學生自學能力、交流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這次教學實踐中,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用云平臺課件針對出現的普遍問題進行翻譯做題技巧以及背景知識的重點講解。課后用云平臺發布翻譯練習題,幫助學生進一步鞏固翻譯做題技巧,豐富單詞量,并為下一次課堂教學做好學生知識點的查漏補缺工作。
B級考試之后統計分析,學生在翻譯部分的得分滿分為15分,實驗班平均成績是12.5分,而對照班的平均成績是9.1分。
5. 寫作方面。英語寫作是英語教學的重要一環,是對聽、說、讀等語言技能的綜合運用,也是在生活實際中利用英語進行交流的重要途徑。在這次教學實踐中,實驗班利用云平臺安排預習,分專題講解寫作類型,進行單項寫作訓練,從固定句型和不同類型的作文等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講授和練習。利用移動云平臺,教師創建線上課堂,互動、高效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起到督促和引導的作用。課前推送學習資料,課中增加師生互動和實時的學習數據反饋,課后根據對課上學習數據的分析,實現“精準教學”,推送適當的復習資料和拓展材料。
B級考試統計分析學生在寫作模塊的得分情況,滿分為15分,實驗班平均成績是10.9分,而對照班的平均分是7.4成績。
在整個實驗期,我們做了多次問卷調查,大多數學生認為這種學習方式能極大提高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熱情,利用閑散時間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和成績,并能增強團隊合作和相互學習的精神。學生表示非常感謝老師采用這樣新型教學模式十分有效地提高了他們的英語考試成績。
歷時一年的基于移動云平臺的的高職英語教學應用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實驗班和對照班在實驗前的英語水平基本接近,實驗后則有了明顯的差異。基于移動云平臺的高職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可跨越不同時間、地點開展教學,它的多能性與便捷性實現了師生的實時互動、隨時隨地的引導式學習,革新、提升了我院高職英語教學現狀和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梁鉑瓊.基于App盒子魚英語的翻轉課堂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校園英語,2017(52):8-9.
[2]譚春蘭.基于藍墨云班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改革實踐[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6(6):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