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斯 龐凱云
摘? 要: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是一項長期而又刻不容緩的任務,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是響應“雙創”時代的要求,符合人才培養的趨勢,也是大學生創業就業的關鍵,因此本文著重探究了LPBL教學培養模式、“互聯網+”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培養模式、課外競賽培養模式、“全人教育”理念等培養模式來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的教育。
關鍵詞:高職院校;創新創業素質;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30-0148-03
素質是指一個人在社會生活中思想與行為的具體表現,結合創新創業活動層面,創新創業素質是指有助于創新創業活動所具備的內在特質,包括品質、能力、態度等綜合要素;創新創業素質是一種綜合素質,是創新創業活動對個體的要求,需要個體在能力、品質、知識、態度等特質有全面的發展;創新創業素質是大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必不可少的特質,因此,素質的培養有助于提升學生創新創業水平。
一、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的重要性
(一)響應了時代要求
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在2015年3月份到2015年9月份短短六個月期間,我國國務院辦公廳分別發布《關于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構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支撐平臺的指導意見》三份文件,從目標、思想、任務和舉措等方面指導高等教育領域的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并闡述創新創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提高人的創新創業素質,進而全面提升人的綜合素質。全國上到企業、下到個人都在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而大學生是最具有主動性和創新性的群體,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主力軍。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響應國家政策,順應時代發展潮流,能夠有力推動社會進步。然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成功率較低,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現狀堪憂,有些大學生甚至完全不具備創新創業素質。因此,全面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迫在眉睫,這也是高職院校自身發展的重要機遇。
(二)順應了高職教育改革的潮流
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是順應“雙創時代”的發展要求和高職教育改革的潮流,符合人才培養改革的趨勢。一直以來,我國傳統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識的培養,課堂講授方式一直以知識灌輸為主。雖然一直提倡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其實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并未落到實處,特別是不夠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這種傳統的教育和培養人的方式已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發展趨勢,改革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方式迫在眉睫。1999年6月,國家在大力提倡高校素質教育教育背景下提出發展創業教育,重點強調要培育創業素質,即“高等教育要重視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業精神,普遍提高大學生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1]因此,高職院校樹立科學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養方式、提升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是順應高職教育改革的潮流。
(三)是大學生創業就業成功的必備條件
近年來,隨著院校辦學規模擴大,招生數量不斷增加,再加上大數據的發展,新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得有些崗位逐漸被淘汰,導致工作崗位變少。為解決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國務院引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新形勢下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強調把創業和就業結合起來。有些學生秉承傳統觀念,穩扎穩打找一份工作生存;有些學生因為家庭經濟情況不佳,沒有創業的念頭;有些學生有創業想法,但不具備創新創業的素質,在創業道路上屢屢受挫。如果能培養和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就能讓他們更好地進行創業活動。即使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創業,具備了優秀的素質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實現就業。相關研究表明,初創企業不僅是推動創新的引擎,還是增加就業的引擎[2]。所以積極鼓勵和扶持大學生開展自主創業,是一項幫助大學生以創業帶動就業十分有效的舉措。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培養的模式探究
美國高校主動摸索出了創業素質培養理論和實施路徑,并產生了產學研式、案例教學式、綜合式和科技園式的人才培養模式;英國在政府的督促下,發展了地區合作發展和數字化培養模式[3]。我國高職院校相比于本科院校,更注重大學生技能型發展,針對社會就業需求進行專業設置與培養。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不僅需要技能型人才,更需要全面綜合型人才。因此高職院校要設置符合時代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探究提升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模式,如PBL教學培養模式,“互聯網+”培養模式,校企合作培養模式,課外競賽培養模式,“全人教育”理念的培養模式。
(一)PBL教學培養模式
PBL教學培養法是1969年由美國的神經病學教授首創的教育方式,該培養法基于現實世界,以學生為中心,與傳統以學科為基礎的教學法有很大不同,強調以學生為主體,與傳統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模式不一樣。將PBL教學模式應用在創新創業課堂中,可以讓高職院校在教學中走出不同于傳統教學的道路,更好優化教學流程,同時能夠建立創業學院教師有效、操作性強的教學思維,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吸收知識,真正實現“教”與“學”相聯系。在PBL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角色變得更加主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自己動手、獨立思考,教師只需要適時地提供一些學生難以找到的資料。學生之間需要組建團隊一起合作,在處理實際問題的情境中,學生需要尋找答案解決問題,不斷提升自身能力。在此過程中,可以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發展學生自身的品質以及探究知識的態度。陜西師范大學張紅艷在其發表的碩士論文《PBL網絡學習環境設計研究》中已經證明,PBL教學法培養出的畢業生與傳統畢業生相比,在職業技能、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獨立能力等方面顯現出一定的優勢,而這些正是適應當今社會最重要的素質,也是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所需要的素質。所以PBL 教學培養模式可以成為高職院校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教學模式。
(二)“互聯網+”培養模式
2014年11月,李克強出席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指出,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工具,可見互聯網在創新創業方面的重要作用。“互聯網+”通過自身的優勢對傳統行業進行優化升級轉型,使得傳統行業能夠適應當下的新發展,從而最終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4]。現在是大數據時代,“互聯網+”讓人們不管是在生活還是在學習中都能及時獲取最新的信息,而“互聯網+”培養模式更是推動了院校主動接觸和探索最新的信息交換技術,不管是教師教學還是學生的知識獲取都能采用更行之有效、更便捷的方式展開。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創新創業素質培養的活動可以跨越時空界限,隨時隨地展開。教學活動的線上線下開展,讓信息無時無刻處在流動之中,提高教學效率。院校可以采用翻轉課堂、微視頻、實景模擬等各種模式使得學生能夠更便捷地體驗到多元化創新創業活動過程,并在活動期間培養學生的創新理念,熏陶學生創新創業的意識。創新創業的課程資源獲取不僅僅在校園,甚至可以是國外,學生可以借助網絡資源,足不出戶了解世界最新資訊。通過對前沿信息的搜集,學生在創業過程中可以借鑒國外優秀的創業模式,獲取更為多樣的創業資源,學生在學習和整合自己掌握的創業資源時,通過主動思考將前沿信息與本地的創業資源進行有效的融合,這樣便能夠在互聯網背景下逐步形成創新創業活動所需要的創新思維。
(三)校企合作培養模式
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5] 校企合作是學校與企業建立的一種合作互惠的模式,企業的到來不僅能讓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理論和實際相結合的能力,培養出符合社會所需的學生,也能讓企業獲取更多人才的培養模式,直接解決企業人才緊缺的問題,間接解決學生就業困難的問題。將企業管理模式引入創新創業教育的活動,有利于學生更早地熟悉創業或者就業活動過程中真實的商業運營模式,更好地掌握創業的關鍵點;了解創業或者就業所面臨的風險和機遇,尤其是對于風險的管理,能夠對于職業工作整體有一個更加真實、準確的把握。當學生進入社會,面對創業就業帶來的問題時,就能以平和的心態去迎接和解決,而不是一遇到問題就逃避或者是直接放棄。此外,校企合作過程中,企業秉著無私賜教的原則,給予學生免費咨詢指導服務,既能幫助學生解答關于創新創業的困惑,又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思考創業,直接提升學生自身創新創業的素質。
(四)課外競賽培養模式
大學是一個朝氣蓬勃、充滿能量的聚集地,也是每一位學子構建夢想、實現夢想的發源地。在校大學生對未來充滿了希望,他們好學、上進,喜歡參與各種課外競賽活動,對很多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也渴望通過參與校園活動來充實自己的大學生活,讓自己課外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創新創業大賽作為一項大學校園重要的賽事之一,對學生的創業意識、創新思維以及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該比賽真實地模擬了實際的創新創業過程,學生在比賽中的經歷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到真實的創新創業過程,比賽中學生需要自己尋找志同道合的朋友來組建團隊,一起思考創業的重點,例如如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如何看待目前的創業市場并有效地抓住機遇。通過課外競賽的設置,有利于學生更早地熟悉創業環境、如何去分析市場的現狀、把握機遇,管理風險,從而讓自己將來在步入社會創業大環境時更加游刃有余。基于此,學校應適時地舉辦創新創業大賽,以模擬大賽來鍛煉學生的能力和心理品質,加大比賽的獎勵力度以此來扶持和鼓勵大學生多多參與類似的比賽,從而達到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的目標。
(五)“全人教育”理念的培養模式
“全人教育”由羅杰斯提出,“全人教育”即以促進學生認知素質、情意素質全面發展和自我實現為教學目標的教育,包括對個體的智力、社會性、創造性與潛力等的全面挖掘,而理念是和創新創業素質的培養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因此,教學培養模式應借鑒、引入“全人教育”理念,從學生自身特點出發,分析每個學生的優缺點,從而更加科學地制定因材施教的培養計劃。課程設置方面應樹立“全人教育”理念,重點構建具有高效性、實效性的創新創業課程,并與高校所開設的專業課、選修課、必修課相配合,同時學科選修課中要融入具有個性化的創新創業學科課程。例如引入企業家精神的概念及其培養方式,基于此設置的“全人教育”理念課程就能將創新創業教育滲透到課程設計的每一個環節,為學生的創新創業發展提供指導和具體實踐,同時也培養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
三、結語
隨著現代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國家越來越需要具備創新創業素質的大學生,因此,高職院校不管在理念上還是實踐上,都需要加強大學生創新創業素質教育,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高質量的人才。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 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為建設創新型國家而努力奮斗——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的講話[N/OL]. [2006-
01-09]. http://www.gov.cn/ldhd/2006-01/09/content_152487.htm.
[2] 李志東. 創新創業:當代大學生就業的新趨勢[J]. 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6,35(05):101-105.
[3] 首都高校大學生創業素質調查課題組. 美英高校大學生的創業素質培養[J]. 學校黨建和思想教育,2009(31):94-96.
[4] 搜狗百科. 互聯網+[EB/OL]. https://baike.sogou.com/v76281348.htm?fromTitle=%E4%BA%92%E8%81%94%E7%BD%91%E5%8A%A0.
[5] 新華社. 習近平提出,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EB/OL]. [2017-10-18]. http://www.xinhuanet.com/
politics/19cpcnc/2017-10/18/c_1121820849.htm.
(薦稿人:朱月明,湛江幼兒師范專科學校科研處處長,教授)
(責任編輯:羅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