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小學語文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有效提升學生理解能力的方式。而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中心環(huán)節(jié),而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也是如今語文教學中的重要課程。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拓展多種閱讀的途徑,倡導學生自主閱讀,也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質量的關鍵舉措。隨著如今課程教學的不斷改革,教學過程中也非常關注學生學習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在教學的過程中也重視到了閱讀教學。同時對于教師教學來說,在開展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過程中也需要從多個方面考慮,如何有效展開閱讀教學,如何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而這些問題也是筆者將要進行展開探討的內容。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加強基礎字詞訓練;做好課前預習;啟發(fā)課文思考;鼓勵課外閱讀
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對于促進語文學科綜合成績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幫助作用。而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目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以及寫作能力,而閱讀能力就是其中重要的分支。閱讀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采取的方式過于片面性,導致學生在進行語文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夠及時的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得教學效果不夠顯著。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也沒有關注到教學方式上改變,重視對于閱讀教學的分析。實際上閱讀能力的提升也并不是簡單達成的,更加在于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做到有效配合。
一、加強基礎字詞訓練
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也會發(fā)現(xiàn),所閱讀的材料中往往有一些字詞,難以把握其含義也就會影響學生最終閱讀效果。因此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對于學生的字詞掌握情況也是教師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內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處于基礎階段,也要求學生重點掌握字詞,提高學習效果。在引導學生理解字詞,積累字詞這一環(huán)節(jié)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本身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需要重視和基礎字詞以及句子的積累,在閱讀教學開展中需要重視好這兩方面的教學。
例如,在進行《秋天》這一篇內容時,對于基本的課文講解來說,最重要的就是讓學生對于課文中一些生字詞學會認讀,學會組詞。那么在課堂開始之前,教師先將這節(jié)課中需要學生重點認讀的生字詞在黑板中抄寫下來。第一步就是教師教學生認讀,由學生跟著教師讀,提高發(fā)音的準確度。學生在認讀完成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對生詞進行組詞。比如說“樹”,讓學生組詞,可以是“大樹”,“樹苗”等,而組詞的目的也是為了擴大學生的詞匯量,特別是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對于課文中的某些字詞,也需要引起學生的重視程度,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字詞,從而能夠更好的幫助學生提高課文閱讀的熟練度。字詞的積累也是學生展開閱讀的基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才可以更好的對于其中的一些字詞含義進行重點把握,幫助學生分析課文內容。
二、做好課前預習
開展閱讀教學,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課堂中有效的時間,那么在課堂開始之前,需要引導學生展開課前預習,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課堂實際教學質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那么教師在開展的過程中,為了有效的提升學生的預習效果,也需要在課堂中展開閱讀訓練項目。同時也需要給學生有計劃的進行,隨著學生閱讀訓練項目的增多,對于學生的預習要求也需要提高,在訓練的基礎上給學生方向性的預習提綱,讓學生能夠有所遵循。課堂前學生做了充分的預習,不僅僅可以提高教師教學的效果,也為學生大量閱讀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學生在課堂中養(yǎng)成好的預習習慣,在自身閱讀的過程中才會有所運用。
例如,在進行《夜色》這一篇內容時,在展開課堂知識內容講解之前,引導學生展開課文內容的閱讀,在閱讀的過程中也需要讓學生結合課后生字,先學會認讀。再次對課文進行閱讀,閱讀中需要有重點的標記,特別是一些重點的字詞以及關鍵性的語句,需要圈記下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學生在學習起來并不難以理解,主要講解了以詩歌的形式寫“我”的膽子變大了,由怕黑到發(fā)現(xiàn)黑夜也很美好。那么在引導學生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做到對于課文中重點字詞做好認讀。同時特別是對于課文內容學生在課堂中需要多讀幾遍,增加課文內容的熟悉度。
三、啟發(fā)引導課文思考
在一般的語文課堂中,往往會發(fā)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存在之多: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提出問題學生回答而所提出的問題往往具有片面性,所提問的學生往往也都是相同的。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處于被動的局面,且也不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因此在教學的過程中,要通過一篇課文教學,使學生學習到閱讀知識的方法,從而有效的形成自身的閱讀能力,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啟發(f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碰到難以理解的問題,需要及時的提出自己的質疑。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解決閱讀過程中的疑惑,從而達到深刻理解的效果。
例如,在進行《曹沖稱象》這一篇內容時,那么在進行講解這篇課文內容的過程中,也需要注重好對學生思維的啟發(fā),由于這篇課文也需要學生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其中的思想。這篇課文中主要講解的就是曹操的兒子曹沖小時候動腦筋想出了稱大象的辦法。而這篇課文中最主要的對比就是七歲的孩子想出的辦法比官員妙,體現(xiàn)出了曹沖善于觀察,賦予聯(lián)想的優(yōu)秀品質。那么在具體課文內容分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講解時不間斷的對學生進行提問,同時提問的形式既是教師提出問題引導學生回答的過程,也是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疑惑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同時也保持思考的狀態(tài)。引導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可以及時的說出自己的疑惑,在課堂中有教師進行解答,幫助學生真正的深入理解課文。
四、鼓勵課外閱讀
語文知識學習的外延十分的廣泛,單純依賴于課堂中,對于課文內容的分析和學習也是完全不夠的,因此需要讓學生在學習課堂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展開課外閱讀,從課外閱讀中去積累和學習更多的課外知識。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所需要學習的內容往往范圍非常的廣泛,很多內容也都是教材上沒有學過的詞語,由此可見學生是在課外閱讀中可以獲得相關知識。那么教師也要注意適當?shù)臑閷W生推薦,符合學生水平的書籍,引導學生閱讀,啟發(fā)學生運用教學中學到的閱讀方式展開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開拓思路,豐富知識。
例如,在進行《我變成了一棵樹》這一篇內容時,由于這篇課文在學習起來非常具有趣味性,課文當中主要描繪了作者想要擺脫媽媽的束縛,于是幻想著自己變成一棵樹。在具體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于一些相關的童話故事來豐富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學生對于童話相關的故事比較感興趣,不妨教師就可以推薦學生更多的去閱讀一些與童話故事相關的課外書籍。閱讀這些書籍,不僅僅可以保護學生的想象力,而且也可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小學生在閱讀課外書籍的過程中,實際上可以學習到很多在課內所接觸不到的知識,可以有效的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也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渠道。最重要的是可以利用課外閱讀的形式增加學生的閱讀時間,小學生提高閱讀量也是教學課標中的要求,因此教師需要更多的給學生推薦一些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總而言之,在課堂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到有計劃有目標的開展課堂教學,同時也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適當?shù)恼{整教學環(huán)節(jié)。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更加需要重視到對學生的全方面培養(yǎng),不僅僅重視課內課文內容的教授,也需要引導學生展開課外學習,拓寬學生的學習渠道。同時也需要結合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學習的程度,做到有計劃有目標,循序漸進,不斷幫助學生逐步提升學習水平。
參考文獻:
[1]余玲艷,代建軍.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探析[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7(08):92-96.
[2]梁健.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文學教育(下),2016(09):74-76.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qū)第九中心小學?黃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