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斯齊錄
【摘? ? 要】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后續學習奠定基礎,初中也是提升學生數學邏輯思維、構建數學知識體系的關鍵時期。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如何運用有效提問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效率,保證教學效果是需要教師思考的問題。本文通過對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意義及現狀進行闡釋,分析初中數學課題提問中存在的問題,探究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課堂提問? 有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2.041
一、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意義
(一)新課改的要求
提問是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掌握學生知識學習情況,與學生構建良好溝通橋梁、提高課堂活躍度、提升教學效率的關鍵環節。正所謂“凡善教者,必善問”,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能夠促進課堂教學效果,還能夠加深學生對重點內容的認知,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求知欲、探索欲。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提問可以說是教學的靈魂之一。我國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對我國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打破傳統教學的枯燥、單一特性,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自主學習能力、數字創新素養等為目標,讓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能夠主動參與到數學知識學習中,善于發現、探究、創新,這就為初中數學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提問具有串聯、承載的作用,不同方式的有效提問能夠引發學生對數學知識不同層次的思考,在一定程度上會提高教學效果。所以,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對有效提問做到有層次的引導,設計深入淺出的有效問題,以此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實現課堂效率、學生成績、學生綜合素養等方面的全面提升。
(二)教師專業素質發展的要求
教師除了要學會如何將知識傳輸給學生,還需要學會如何提問,而提問也是檢驗課堂教學是否合格的標準之一。優秀的初中數學教師不僅能夠通過課堂教學提問來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學進度、教學效果,還能夠通過提問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探究學習的欲望,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所以,在初中數學授課中,教師不僅應該熟練掌握教學內容,對課程教學計劃進行設計,還需要根據授課內容對課堂教學提問進行設計,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更新教學理念,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靈活多樣地設計有效提問,達到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目的,同時完成教學要求。
(三)初中數學教學對課堂提問的要求
三年的初中教學制度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是時間短、任務重的一個階段,教師既需要在授課過程中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還需要確保學生能夠在后續穩定升學。而初中數學與小學數學相比,其教學跨度較大,數學邏輯性較強,這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新的挑戰。所以在實際學習過程中有部分學生就會出現數學成績不理想,且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逐漸降低等情況。在此背景下,教師想要更好地開展數學教學,引導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構建數學知識體系,就需要實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曲線和邏輯思維發展情況,而有效提問就是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路標,也是為學生梳理數學知識體系、打開學習思路的關鍵。所以,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對課堂教學的提問做好有效策劃,并根據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次、有條理地進行提問,從而全面激發班級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保證班級學生數學知識體系能夠得到整體提升。
二、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現狀
(一)學生仍處于被動學習狀態下
雖然我國新課改的工作已經在全國各地推進了很長一段時間,但受到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仍然有部分初中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采用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這就導致學生仍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下。在實際授課過程中教師過于注重對數學知識、解題思路、規范解題步驟等方面的講解,在提問設計上并沒有結合學生學習實際情況進行思考。這就導致長期處于此狀態下的學生對學習數學的興趣度逐漸降低,數學思維發展和數學知識結構構建受到限制,大大消磨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造成部分學生出現厭學的情況。顯然這并不利于數學教學工作的開展,給學生的未來發展也帶來了影響。
(二)師生之間的溝通效果不理想
在部分學校,傳統數學教學方式的采用會造成師生溝通不暢通,交流機會變少,再加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邏輯思維能力發展和解答問題能力等方面的不了解,使教師的授課方式無法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而學生的知識儲備也無法應對教師的提問,造成教學質量下降。受到尊師重道的思想影響,有部分學生不敢主動表達自己對數學知識的想法或疑問,教師無法接收學生的反饋,也導致授課中的無效提問次數增加,影響了學生解答問題能力的提升,進而影響教學目標的達成。
三、初中數學課堂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對新課改教學理念的理解存在誤區
目前,新課改的實施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多采用提倡式、啟發式、討論式等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而教師在授課中講得越少越好,發揮學生作為課堂主人的能動性,鼓勵學生對知識學習的積極探究和專研,這就對課堂提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數學課堂提問要做到把“問答”當作“對話”,使課堂上的有效提問能夠達到一問一答的效果。從表面上看,這種一問一答是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對話,是課堂上的師生、生生互動,但本質上是教師運用提問的方式為學生設計循序漸進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探究答案的過程中逐步掌握數學知識的重難點,提升數學水平。在實際授課中,看似大部分初中學校的數學教師已經在認真貫徹新課改的要求,但是在師生、生生互動過程中會明顯發現其交流互動的情況和效果并不理想,導致這種“對話”仍然停留在表面,流于形式,使新課改的推進始終無法滿足學生成長需求,影響學生更高層次能力的發展。
(二)數學教師對課堂提問的關注度不夠
就目前而言,在初中數學課堂提問設計過程中,教師會在備課時為其進行專門的設計,大多數教師會認為提問對學生本堂課內容的理解具有一定幫助。但仍然有部分教師并不會花時間在課堂提問的設計上。對于課堂提問是引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對重難點的探究等認知不全面,沒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提問設計,導致課堂上的無效提問增加,也造成學生對數學知識構建不全面。
(三)數學教師對課堂提問的設計不夠重視
目前,部分數學教師會在課前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提問環節的設計。但仍有一些教師并不注重提問環節的設計,甚至也有不進行教學設計直接在課堂上進行隨機提問,這種隨機提問往往是“請某位同學回答某一題”,這樣的無效提問導致學生更注重數學計算的結果,對運算過程和步驟都存在忽視的情況,導致提問效果不理想,使學生成績無法得到較好的提升。
(四)教師對學生的答案沒有進行及時反饋
在實際授課過程中,如果學生沒有辦法第一時間回答出教師的提問,往往需要教師對其進行進一步的引導,讓學生對問題的答案進行展開式的思考。但由于初中數學教學任務重,授課時間有限,還有部分教師往往在學生無法回答出問題答案時直接請學生坐下而自己對提問進行解答,這種沒有適當引導得出的答案,讓學生逐漸喪失了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對知識探究的欲望。更有個別教師會對沒有解答出提問的學生進行批評,這顯然也會降低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導致厭學情緒出現。部分教師會將預設答案作為評判標準,一旦學生出現回答錯誤或不會回答的情況,教師就會直接公布答案,簡單機械的提問無法讓學生深入思考數學內容。同時,不及時的反饋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導致班級學生的成績差異越來越明顯,這就出現了喜歡數學的學生越來越喜歡數學,不喜歡的學生越來越不喜歡,很明顯這并不符合我國初中新課改的教學目標。
四、提高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一)教師需要熟悉新初中新課改的教學目標
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需要明確新課改的教學目標,以教學目標為依托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再結合班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數學提問進行合理設計,并在設計過程中突出教學重難點,簡化難點內容,辨析混淆的知識點等,以此達到提高數學提問效果,發揮提問作用的目的,達到提升班級學生數學知識水平,完成教學的根本目標。
(二)布置課前預習任務,培養學生提問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的提問習慣是保證學生能夠進一步學習的關鍵。教師在授課前期可以針對教學內容、班級學生學習層次等設計課前預習任務。任務的設計不但要符合數學教學內容,還需要尊重數學學習規則、運算方式、解題步驟等,讓學生在完成預習任務的過程中逐步梳理數學知識,對新教學內容有一定的了解,并對存在的疑問進行記錄,在課堂上進行提問,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有理數加減混合運算”時,教師在設計課前預習任務時,要以學生了解有理數加減法運算法則為目標進行設計。同時,要對預習任務進行難度升級,讓有能力的學生掌握加減混合運算和用加法交換律以及結合律簡化運算等方式進行解答,并要求學生將自己預習的結果進行記錄,對遇到的問題進行梳理,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統一解答,以培養學生良好的提問習慣,讓學生逐漸養成記錄疑問、探究答案的學習意識,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三)遵循數學提問的針對性、層次性、趣味性、創新性原則
1.數學課堂提問的針對性原則。在進行提問設計時,教師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提問設計,以教學目標為依托,以學生數學知識學習情況為基礎,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為前提,開展課堂數學提問。例如,在“分數的加減法”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的提問設計要在學生掌握同分母加減運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尋找分數的加減法運算規律,使學生對運算規律進行歸納總結,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數學課堂提問的層次性原則。由于班級學生掌握的數學知識層次不一,所以在課堂提問的設計上要有一定的層次性,以此來滿足不同學生學習數學的需求。提問的層次性能夠進一步引導學生循序漸進地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讓學生由表到里逐漸掌握數學知識的重難點,實現數學成績的提升。
3.數學課堂提問的趣味性原則。數學課堂提問一定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如果只是單純地讓學生回答答案或運算步驟等,久而久之,會讓學生逐漸不喜歡回答教師的提問。所以,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發展需求,從學生的實際生活入手,為學生設計富有趣味性的數學提問,以此來激發學生探究解答問題的積極性。這種趣味性的提問設計需要教師在備課時間對提問進行充分設計,才能夠在吃透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挖掘教材中的趣味性因素。
4.數學課堂提問的創新性原則。新時代社會需求的已經不是單一型人才,而是需求更多的綜合型、創新型人才,這就對初中數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眾所周知,數學是一項嚴謹的學科,其邏輯性、嚴謹性、科學性都較強,所以在數學課堂提問設計中,應該讓學生在解答過程時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重視提問的創新性,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主動學習性,讓學生在解決問題中逐漸運用自身的創新思維對答案進行探究,達到構建完整數學知識體系、提高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目標。
(四)面向全體學生提出問題
學習初中數學知識是學生進行更高層次學習的基礎,其具備基礎性、普及性、發展性的特點。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在提問過程中要以面向全體學生為前提,提升全體學生數學知識水平為目標開展提問設計。利用課堂提問使全體學生對初中數學活動能夠有新的認知,同時還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提高數學課堂的參與度和活躍度。另外,由于班級學生的知識層次有一定的差異,有部分學生的數學學習存在一定短板,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課堂壓力較大,而初中學生的自尊心較強,如果回答不上問題,就會出現自卑等情緒,這顯然不利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所以教師在提問設計上要面向全體學生,為“困難生”設計一些有梯度的問題,讓學生能夠伸伸手就回答得出來;對于“優等生”設計一些有難度的問題,引發學生進一步探究數學知識的興趣。針對個別“奇思妙想”的學生,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創新,提出質疑,讓全班學生參與到數學學習中,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為學生的學習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初中教師在數學課堂提問的設計過程中,需要對新課改的教育要求、班級學生的整體情況、課程教學重難點等進行深入了解,以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為前提,對課堂提問進行科學設計,從而實現啟發學生數學思維、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馬軍.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探究[J].魅力中國,2016(5):278-279.
[2]惠紅利.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探究[J].課程教育研究:外語學法教法研究,2018(09):155.
[3]陸雪紅.初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探究[J].數學大世界(中旬版),2018(8):67.
[4]雷蕾.以問帶學——淺談初中數學課堂提問技巧[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7(20):129,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