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力文
摘 要: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一個嚴峻的社會問題,其中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更是不容樂觀。做好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工作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基礎。本文從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現狀出發,運用SWOT分析理論探索目前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存在的有利和不利因素,以及潛在的機遇和挑戰,并以此為基礎提出針對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幫扶對策。
關鍵詞:SWOT;少數民族學生;就業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4 — 0143 — 04
少數民族學生作為大學生中的特殊群體,他們對于順利就業有著更強的欲望。少數民族學生大都出自經濟困難地區,他們的就業往往關系著一個家庭的生計,對于維護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近年來少數民族學生在就業過程中整體上處于不利地位。據調查發現,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與普通學生相比,在就業崗位上層次不高,簽約成功率明顯偏低。作為就業中的弱勢群體,如何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已經成為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工作中的一個難題。筆者嘗試運用SWOT分析法,在分析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內部條件和外部環境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相應的就業幫扶措施,在幫助少數民族學生成功就業的同時,也為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機制改革提供新的理論基礎,促使高職院校不斷推陳出新,完善自身的大學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
當前,我國整體經濟增速放緩,但大學畢業生數量卻屢創新高,大學生就業難不僅是學生個人問題,其實質更是一個社會問題。少數民族學生是大學生畢業群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除了具有普通大學畢業生的共性問題以外,還存在自身的一些特性問題。〔1〕分析近幾年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情況,發現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存在以下問題:
(一)少數民族學生專業技能不強,職業競爭力不夠
少數民族學生大多來自經濟落后地區,受其經濟條件影響,當地的教育設施、教育水平都相對落后,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求學的少數民族學生很難接收到全新的理論知識。同時由于地區師資力量相對緊缺,教師自身的學歷水平也參差不齊,在教授課程時也很難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再加上受到傳統觀念和家庭因素的影響,許多少數民族學生很晚才開始接受教育,這些都致使民族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學習和領悟力不強。這樣的少數民族學生進入大學后學業成績不佳,專業技術水平不夠,實踐能力較弱,甚至出現部分民族生不能如期畢業。最終導致少數民族學生在未來的職場中缺乏競爭力,就業相對困難。
(二)少數民族學生漢語言水平不高,溝通能力相對較弱
少數民族學生大多生活在少數民族聚居區,日常多用本民族語言進行交流,即使在求學階段接受了漢語言教學,但是基于當地教師極有可能也是少數民族出生,漢語言水平并不高,加上當地基礎教育相對落后,最終少數民族學生漢語言表達水平不高,漢學知識積淀不足,導致在和其他民族尤其是漢族學生的交流上不夠順暢,直接影響了求職應聘。即使一時成功就業,但隨著工作中的溝通不暢,必然影響到用人單位在工作適應性上對民族生的考察,最終削弱了民族生在工作中的持久性。
(三)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心理素質不高,求職中抗挫力不夠
少數民族學生大多來自邊遠地區,當地經濟水平相對落后,人際交流也較為封閉,加上生活習慣和文化上的差異,造成了少數民族生進入大學以后性格內向、敏感、自卑,對學業、人際交往、生活困難上的處理能力不夠,受挫后的心理承受力較差。這種薄弱的心理素質在求職遇挫時也會引起一系列的心理反映,例如悲觀、失望、焦慮、仇恨等。而且靠自己往往很難去調整這些負面情緒,最終導致少數民族學生消極就業。
(四)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定位不準,求職期望值過高
隨著高職院校擴招力度的加大,越來越多的少數民族學生前往大城市求學。這些民族生在求學中開拓了眼界,畢業后也更青睞于在大城市發展,期望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而現實是大城市大學畢業生過剩,工作崗位趨近飽和,就業競爭激烈,少數民族生在大城市就業并不順利。
(一)SWOT的定義
SWOT分析法是一種組織內部分析方法,又稱為態勢分析法,是舊金山大學的管理學教授于20世紀80年代初提出來的。就是將與研究對象密切相關的主要內部優勢、內部劣勢、外部機遇和外部威脅等通過調查列舉出來,并依據矩陣形式排列,然后運用系統分析的思想,把各種因素相互匹配加以分析,從中得出一系列相應的結論,從而根據研究結果制定相應的發展計劃、作出決策等。〔2〕其中S代表Strengths(內部優勢),W代表Weaknesses(內部弱勢),O代表Opportunities(外部機會),T代表Threats(外部威脅)。運用SWOT理論通過自我分析得出個人內部優勢和弱勢因素,通過環境分析得出個人發展外部機會和威脅因素,并將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形成自己機構化的系統分析體系。SWOT分析法通常用于組織發展戰略的制定或者競爭對手的分析。隨著理論的發展,SWOT分析法也開始逐漸引入到其他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中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將其運用到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中。借鑒該理論的實用性,筆者也嘗試將其運用到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以期能給僵化的就業指導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二)SWOT分析引入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幫扶的現實意義
陳云達在研究少數民族學生和漢族學生就業差異時指出,少數民族學生就業不理想的根本在于“就業能力差異導致了勞動力市場的縱向差異”。〔3〕畢業生就業能力成為用人單位選人用人的重要標準,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競爭力是解決民族生就業的關鍵。而如何提高少數民族生的就業能力是擺在所有高職院校面前的一道難題。雖然外圍就業形勢日益嚴峻,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轉型升級以及國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出臺,社會對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的變化,那么高職院校就需要尋求更系統的理論分析方法,更全面的去分析少數民族生在就業中的有利和不利因素,進而才能幫助他們發揮優勢、規避風險,成功就業。
SWOT分析法作為較成熟的企業戰略與規劃領域的分析工具,也越來越多地被高職院校等非盈利組織采用。在紛繁復雜的就業競爭背景下,高職院校應承擔有效整合學校內部優勢、劣勢與外部機會、挑戰的責任與義務,為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制定最滿意的組織策略。〔4〕因此,在高職院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導入SWOT分析理論對于提升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競爭力的SWOT分析
1.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優勢(S)
因大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的家庭經濟情況都較為困難,因此少數民族學生,在心理上更為重視就業,也更珍惜就業的機會。生活中比較勤儉,不怕辛苦,并且一般都具有堅韌的性格和進取的精神,對成功有著更強烈的渴望。這種堅持不懈和銳意進取的精神是少數民族學生的自身優勢,也是用人單位招賢納士的重要考量。
2.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劣勢(W)
少數民族學生雖然自身存在一定優勢。但是不可否認,因為經濟水平、成長環境、生活習俗、教育水平的不同也存在一定的劣勢:學業成績和專業技能不高、綜合素質欠缺、就業期望值過高、就業心理素質薄弱等。此外,因為家庭條件有限,在就業成本上負擔較重。面對這些劣勢,少數民族學生更需要鼓足勇氣,增強自信,不斷學習,以此來改變自身的一些不足。
3.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機會(O)
隨著國家對大學生就業尤其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幫扶力度的不斷加大,眾多高職院校也開始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問題,采取了一系列的就業幫扶措施,如:勤工助學、頂崗實習、技能培訓等。這些措施的實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少數民族學生的經濟壓力,也鍛煉了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為他們將來成功就業增加了砝碼。同時,國家新興產業的興起,“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都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新的機遇。此外,國家大力鼓勵大學生下基層、去西部,少數民族學生大都來自經濟不發達地區,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利用民族優勢,去往國家建設更需要的地方,服務于基層民眾,實現自身的價值。
4.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威脅(T)
縱然,少數民族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原因更為珍惜就業機會,也具有吃苦耐勞的品質和銳意進取的精神。但是因為社會大環境的影響,還是存在一定的就業威脅。如近年來世界經濟形勢不佳加上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經濟增速放緩,導致大學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再者,因為少數民族學生學業基礎和專業技能水平不高,人際語言溝通力不夠等因素,在社會招聘中可能會受到企業的區別對待。此外,高職院校對于少數民族學生的資助和就業幫扶體系不夠完善,少數民族學生又缺少家庭幫扶,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少數民族生就業難。
(四)構造高職院校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的SWOT矩陣
在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競爭力進行SWOT分析的基礎上,將對影響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的各種因素羅列出來,通過重要性和影響程度的比較和排序,據此得到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的SWOT矩陣。
利用SWOT分析,能夠清晰地了解到少數民族學生存在的就業優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國家、社會、學校、學生自身因素等都對就業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制定就業幫扶對策時,要發揮優勢因素,克服弱勢因素,利用機會因素,化解威脅因素。〔5〕將影響當前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的內外部因素進行分解,加以系統分析,從而制定出有利于少數民族學生就業的具體舉措。
(一)S>W,O>T利用優勢,抓住機會
1.盡早開展少數民族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制定科學的職業生涯規劃
眾所周知,許多新生進入大學后,因沒有升學壓力的束縛,往往開始放縱自己,進而荒廢了學業也浪費了自己的青春年華。為了讓新生能盡快適應大學生活,高職院校在新生報到后都會開展入學教育,讓新生能更快的了解學校,了解所學的專業以及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當然,適應大學生活只是第一步,高職院校更應該及早在學生中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幫助他們合理規劃自己的大學生涯,進而長遠的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面對學業基礎薄弱,經濟水平較差的少數民族學生,更應該幫助他們及早地樹立規劃意識,有目標有方向的開啟自己的大學生活。在大學期間努力彌補自己的不足,并能堅持不懈的向著自己規劃的方向努力。
2.加強就創業指導,建立全程化的就業跟蹤服務。
就業指導工作是高職院校學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業指導工作不僅要考慮學校實際,還要統籌兼顧,要為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搭建雙選橋梁,還要為畢業生提供就業政策咨詢、就業形勢分析、就業心理輔導、就業求職技巧培訓等服務工作,要幫助畢業生正確認識自我,合理進行職業規劃。〔6〕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為了社會的和諧穩定,高職院校更應重視其就業指導工作,建立全程化的就業跟蹤服務體系,及時掌握學生的就業動態,有針對性的開展就業幫扶,如國家少數民族學生就業政策解讀、就業經濟資助、學業扶助、心理輔導、就業一對一精準幫扶等。多種舉措的施行都意在幫助少數民族學生能及時了解就業形勢,尋找就業機會,彌補自身不足,充分展現自己的優勢,為民族生鋪就一條就業坦途。
(二)S>W,O 1.培養職業教育應用型人才,發揮優勢,建設家鄉 隨著大學的擴招,大學生價值亦在貶值,而高職學生和本科學生相比,在學習能力等方面更是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何提高高職學生的職業競爭力,這是所有大專院校需要面對的難題。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陣地,國家高度重視現代職業教育,2014年6月國務院頒發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了響應國家號召,高職院校更應高度重視人才培育,引入高層次人才,加強校企合作,形成產、學、研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培育應用型精英人才。高職院校也應高度重視少數民族學生,分析他們的民族習性和區域特色,利用少數民族學生的民族特色,有針對性地開展技能培育和就創業指導工作,鼓勵他們發揮優勢,畢業后將先進的理念和知識帶回當地,建設家鄉。同時也響應了國家建設西部和大學生下基層的就業號召。 2.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期望值,珍惜工作機會 少數民族學生多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他們對成功有著更強烈的渴望。但現實是,在求職過程中,考慮語言、性格、習慣、教育水平等因素而往往遭受用人單位不公正的對待。加上當前就業形勢嚴峻,少數民族學生在缺少家庭幫扶的情況下,可能面對更多的就業威脅。此時作為學校就業指導教師更應加強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指導,幫助他們樹立合理的就業理念,調整就業期望值,鼓勵他們珍惜每一個就業機會,腳踏實地的努力,勇敢的直面各種威脅,增強就業自信。 3.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職業競爭力 少數民族學生因受限于家庭經濟水平和基礎教育環境,整體綜合素質不高。面對現今嚴峻的就業形勢,為了尋求公平的就業機會,高職院校要注重對少數民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例如:語言溝通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實踐操作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從民族意識層面著手,淡化他們的民族區別意識,學會和其他民族尤其是漢族學生交流溝通,鍛煉自己的人際交往能力,不斷學習其他民族的優勢,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并提升自己的環境適應能力,進而增強自身的職業競爭力。 (三)S 1.少數民族學生多來自邊遠地區,在學業、眼界、生活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這導致他們易產生自卑心理。 少數民族學生在性格上較為內斂,不善言辭,人際交往不順。如果學校不予以重視,長此以往很可能會出現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一旦將此類情緒帶入到求職中去,必將與就業機會失之交臂。學校要時刻關心少數民族學生的心理狀態,建立起家校聯動的教育機制,通過舉辦各種學生活動,讓他們能感受到學校的關懷、老師的關愛和同學的關心,使其能盡快融入到大學生活中去,提高自己的人際交往和溝通能力。只有充滿自信,才能在就業中不畏困難,堅持不懈,最終抓住機會,成功就業。 2.改進機制,不斷完善,提高少數民族學生的實踐能力 部分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不能與時俱進,課程設置過于老化,已不能滿足社會人才需求。要想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就必須以市場為導向,及時改進人才培養模式,以培養復“核“型人才為目標,提高他們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幫助他們快速定位,成功應聘。當然,好學生的培養離不開一支過硬的師資隊伍。學校要不斷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探索一流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提升學生實踐能力。只有學校在教學、管理、科研等方面都能與時俱進,才能培養出具有競爭力的學生,也才能讓學生在未來的就業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 3.注重校企合作,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推薦就業 與本科院校不同,高職院校重點培養應用型人才。近年來,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政策鼓舞下,高職院校紛紛改變人才培養模式,尋求與企業合作辦學,加強實訓基地建設,不斷組織學生前往合作企業開展頂崗實習。實踐出真知,實踐長才干。通過頂崗實習不僅幫助學生轉變就業觀念、增強崗位意識和社會經驗,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增長了才干,提高了工作能力。而且,企業也可從實習學生中選拔優秀人才及時補充企業的人才梯隊,為企業發展積蓄力量。可以說,頂崗實習對于企業和學生而言是互惠互利的。作為高職院校中的少數民族學生,學校在組織學生參與頂崗實習的同時,也可以有選擇性的推薦學生去往合作企業工作,這既幫助少數民族學生降低了就業成本,也為他們就業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選擇。 (四)S 1.組織各項就業調查,制定科學的就業指導工作評價體系,完善就業指導服務機制 作為培養高技人才的職業院校,為了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更好的服務于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就業指導部門應針對畢業生尤其是少數民族學生、用人單位雙方開展就業滿意度調查,及時整理雙方對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在下一階段的就業工作中改善不足,創新方法,完善機制,建立一種更為周到和全面的就業指導機制來幫扶大學生就業。 學校就業指導部門也可以根據就業滿意度調查結果制定自己的就業工作評價標準,并對開展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的二級學院進行綜合考核,規范各學院的就業指導工作,并鼓勵各學院推陳出新,尤其是針對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幫扶工作,更要集全院智力集思廣益,探尋出一條更典型更成功的民族生就業幫扶路徑,助他們順利就業。 此外,高職院校也可利用數理統計方法,構建能反映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狀況的指數模型,從而掌握少數民族學生的就業需求和就業狀況,并根據數理分析結果并結合每個少數民族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向他們推薦就業信息,幫助其回避就業風險,成功就業。 2.改進就業指導課程,有重點的開展少數民族學生就創業教育 傳統的就業指導課程泛泛而談,對少數民族學生缺乏針對性。為此需要就業指導課程教師在課程教學之中有針對性的增加特殊群體的就創業指導知識,有重點的宣傳國家有關少數民族學生的就創業政策,將就創業理念深植學生內心,幫助他們堅定信心,緊緊抓住國家和戶籍地經濟發展機會,通過發揮自身優勢來規避風險,快速就業。 SWOT分析法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需要根據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及時調整策略,才能發揮其分析就業形勢的作用。運用好SWOT分析法,對于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質量乃至職業生涯規劃都有一定的積極作用。〔7〕當前國家新興產業的崛起和“一帶一路“政策的施行都給大學生就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作為少數民族學生更應抓住次此發展機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彌補劣勢,規避外部威脅,捕捉各種就業信息,拓寬就業渠道,最終實現高質量就業。四、結語:
〔參 考 文 獻〕
〔1〕張為波.高職院校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問題及對策研究-以西南民族大學為例〔J〕.民族學刊,2014,(21):82.
〔2〕劉艷艷.高職院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就業競爭力研究西安理工大學,2008:20.
〔3〕陳達云.大力發展民族高等教育 提高少數民族就業能力〔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社科版),2009,(12):61-64.
〔4〕王鋒,田筱鴻.民族地區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能力的SWOT分析〔J〕.貴州民族研究,2014,(02):172.
〔5〕楊邦勇.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0:35-155.
〔6〕李根.基于SWOT分析的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對策研究〔J〕.常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03):56-59.
〔7〕范宏民,張杰,王志強,李雯.運用SWOT方法淺析新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形勢〔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4,(03):157-158.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