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穎
摘 要: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把“立德樹人”作為了高等教育的根本目標。這就需要不斷提升輔導員的思想政治素養,以影響力、傳播力和感染力引導和帶動廣大青年學生,堅持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努力拼搏、勤學苦練,進而成為德才兼備的社會主義新青年,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多貢獻。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輔導員;政治素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21)04 — 0147 — 03
所謂的政治素養,通常指個體在政治立場、政治品格、政治修養、政治能力方面的綜合水平,是對一個人的政治覺悟、道德品質和作風人格方面的全面考量。而具備優良的思想政治素養,更是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必備前提和基礎。作為高校思政輔導員,要時刻把加強和提升個人政治素養內化到日常工作、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黨中央和國務院十分重視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學校的思想政治建設工作。為此,高校思政和教師管理部門,應當把政治素養提升納入高校輔導員的正規化、專業化、綜合化、創新化建設的全局工作中去安排、去部署、去落實。
高校輔導員也被稱之為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可見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的根本屬性和核心目標,這也是高等教育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內在要求。解決這一任務的重要途徑,早在共產主義思想形成前后,馬克思、恩格斯在相關的著述中具體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這一理念,馬克思強調,“個人的全面發展,只有到了外部世界對個人才能的實際發展所起的推動作用為個人本身所駕馭的時候,才不再是理想、職責等等,這也正是共產主義者所向往的。”“只有在共同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而恩格斯也提出了人只有得到了全面的發展,就會成長為全新的人,這種人可以在生產環節進行輪轉,依托的就是社會生產對他們的需要與他們個人的興趣愛好,在多方面都具有能力,就會對整個的生產系統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在高等教育產業化縱深推進,高等教育招生規模逐步擴大,高等學校的毛入學率已經達到了70%以上,這就意味著大部分適齡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要在高等學校這一重大載體得以實現。高等學校勢必成為了青年一代學生德育、智育、美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和主課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道之所存,師之所存。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讓學生領悟馬克思主義之道,踐行社會主義之理,做共產主義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政教育不僅包括了基本的政治理論指導,還包括了人格思想品德、價值觀念、終身學習素養、健康的人格和心理品質等多方面,真正的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馬克思、恩格斯人的全面發展理念的具體實踐和體現。在這樣的理論指導下,作為實施思政教育主體的輔導員群體,就勢必要把推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核心工作目標,以目標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加快提升個人的政治素養,適應新形勢下,思政工作對其的新要求。輔導員要加強個人的學習實踐,與青年學生成長同發展。
(一)凸顯社會主義辦學本色的基本要求
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的教育是在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基本政治道路的前提下開展各項工作的,學術的研究和社會的實踐,都必須有這一基本的政治認同。這樣才能確保培養的人才真正為社會主義建設、中國人民幸福生活、國家的乃至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應有貢獻。在這一本質要求下,高校輔導員必須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較高的政治覺悟,高度的政治站位,才能去正面和積極的引導學生、感染學生、朝著社會主義方向的學習研究之路上闊步前行。作為高校輔導員,應當有基本的政治素養品格,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黨章、黨規,嚴格執行黨的紀律,按照黨對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總體要求開展學生工作,做好榜樣示范和模范帶頭作用。堅持把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貫徹落實到位,做大學生群體政治信仰的引領者,政治立場的確立者、黨和國家形象的維護者。只有堅持不斷加強這些基本的政治素養的提升,才能讓高校的社會主義本色更加鮮明,才能把從嚴治黨和從嚴治校的重大戰略要求得以落地見效。
(二)凈化思想提高品德的必然要求
當前高校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總體情況是好的,但是也出現了一些令人惋惜和痛惜的現象,受到了市場經濟下一些不良思想和國外西方敵對實力的價值觀滲透,有些大學生在品德涵養上面出現了問題,有些學生功利主義思想強烈,只追求短期收益,置道義、公平、基本的道德原則于不顧,投機取巧,找捷徑去達到目標,而沒有想到去腳踏實地,努力奮斗。比如在今年曝光的為了獲取研究生保送資格“主動”去農村支教,卻發表歧視農村學生言論的某高校女大學生,就是突出的反面典型。加強高校輔導員的政治素養建設,就是為了讓輔導員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為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思想理念,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和人格品行,建立健康積極的道德學生道德品質評價標準,營造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大學思政文化環境。
(三)高校政治思想理論研究水平的重要舉措
高校輔導員是高校教職工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思政理論水平也是高校總體政治理論研究實力的體現,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出了高的政治站位和政治擔當情況。我們黨和國家所堅持的馬克思主義及其一系列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社會主義思想,也是不斷與時俱進,革新變化的,需要高校輔導員持續不斷的加強學習和研究,結合當前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的重要契機,以黨史學習教育為主題,開展對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的系統學習和研討,讀原著,看原型,悟原理,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工作的踐行者。與此同時,也要不斷的提升輔導員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能夠針對學生在學習生活腫么面臨的實際困難和疑惑,進行答疑解惑,幫助解決困難,做學生的知心人。這樣能夠拉進學生和輔導員之間的心理距離,打破之間的溝通障礙,從而能夠更好的實施相關的思政教育工作,把高素質的理論素養知識向學生心中有效的滲透。當前,有部分的高校輔導員,在基本的思政理論知識儲備和理論認知上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有些缺乏基本得思想政治認知,對于什么是馬克思基本哲學原理,唯物辯證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歷程等,也是相對模糊的概念,這種現狀做學生的思想政治輔導是十分危險的,必須把思想政治素養的培育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強化輔導員的理論基礎,筑牢他們的信仰基石,從而更好的推進學生在身心發展各方面的健康成長。從這一點來看,研究探索提升輔導員政治素養是有為必要和緊迫的。
(一)信仰崇高,立場正確,信念堅定
信仰指引人生的方向,只有具備崇高信仰,才才能讓青年一代擁有強大的內動力,才能朝著目標奮力前行。當前高校輔導員隊伍,年齡普遍在28到35歲之間,是90后和00后一代,他們沒有經歷過革命的腥風血雨,更多得是感受到了現代中國的繁榮昌盛,因此在信仰的基因里缺少艱苦奮斗,革命斗爭等革命戰爭和困難時期精神要素。因此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青年一代培養斗爭精神,就是筑牢信仰之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高校輔導員政治素養中,應當把共產主義作為最為遠大的信仰目標,而把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和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開啟思政工作的新局面作為核心信仰。政治立場是讓人在面對重大政治問題時所的觀點和角度。信念則是人在實現信仰目標時內在的價值觀念和思想品質。缺少正確立場,理想信念,就會得精神上的“軟骨病“,被不良思想所誘惑,偏離人生道路。因此,新時代的高校輔導員必須堅定做到兩個維護,樹牢四個意識,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一切思政教育行動的指南,站穩社會主義政治立場和理想信念,培養的大學生也會和輔導員在信念立場信仰上保持一致。
(二)服務學生,品行優良,德才兼備
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強化高校輔導員的政治素養,就是要把這一根本宗旨全面的踐行〔3〕。對于輔導員來說,他們沒面對的基層群眾就是一個個青春年華的大學生,學生工作要把學生的主體地位放在更加突出位置,秉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真正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在思想上,學習上,生活上做好幫扶和引導,特別是在學生面臨的社會人際交往,兩性感情矛盾,就業創業和升學深造等方面,結合個人的實際經歷,進行針對性的指導咨詢,特別要把一些良好的社會公德,個人道德要素有機的滲透其中,讓學生在輔導員的耳濡目染下學思踐悟,為進入社會這個大熔爐做好準備。高校輔導員的師德師風也是政治素養的一部分,良好的師德師風既是為廣大學生起到了表率和榜樣作用〔2〕。又能以更加斗志昂揚的姿態投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去,間建立更加和諧的師生關系,向學生傳遞正向道德觀念。
(一)提升政治站位,強化思想理論教育
高校輔導員進入工作崗位后,依然要不斷加強學習,形成終身學習的理念,才能應對新時代高等教育新變局,把握新機遇。因此高校相關職能部門,必須以提升高校思政輔導員的政治站位為核心,通過形式多樣和豐富多元的理論學習培訓,切實提升輔導員的政治理論素養。高校可以啟動全校輔導員理論提升工程,以開設政治理論專題培訓班,邀請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體系的相關專家學者開展講座,座談,組織“四史”學習和政治理論學習排名評比,利用學習強國,當地黨建移動終端平臺,推廣線上線下一體化的理論學習渠道,打破傳統嚴肅,古板的課堂理論教學形式,讓輔導員眼前煥然一新,也迎合了輔導員的年齡特點和教育學習背景〔4〕。在注重形式多樣化的同時,還要注重學習培訓的質量,建立系統多元的學習成效評價體系,從基礎知識認知,原理領悟和掌握,學以致用能力等多個緯度加以考核,體現理論學習的務實和求真。當然,不應當把高校輔導員的政治理論學習和學生的思政理論教育割裂開來,要把輔導員的相關培訓資源也延伸和拓展到廣大青年學生當中,實現有機聯動,師生共學習共提升,從而以亦師亦友的方式,讓高校輔導員具備良好政理論素養基礎后,有效開展學生工作。
(二)引領輔導員積極投入教學和社會實踐
習總書記指出:在實踐中鍛煉、考驗和提高干部,始終是培養年輕干部的一個基本途徑。這一點對于高校輔導員隊伍來說也是適用的。輔導遠嗎面對的是一個個青春活力四射的青年學生,再高的理論素養,最終還是要落地到和學生的真切交流互動當中,實踐能力顯得尤為的關鍵〔5〕。學校應當就輔導員工作能力提升和經驗積累做專題研究,研究制定相關的總體政策和具體的實施方案。首先是平臺建設,高校應當為輔導員搭建更加高層次和廣域的實踐鍛煉平臺,提升他們的教育教學能力,組織管理能力,宣傳輔導能力,互動交流能力和心理問題的解決能力,讓輔導員成為多面手。可以組織開展輔導員工作能力大比武,構建輔導員實踐能力培訓實驗室,模擬更多的實際問題,發動輔導員的潛力和創造力,開發輔導員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潛能,并且以團隊合作和校內外交流互動形式,開拓輔導員視野,拓寬工作思路〔6〕。其次是要促進輔導員真正進入到學生基層一線,進課堂,進寢室,進圖書館,進學生活動,只有讓輔導員不斷的與學生加強面對面,心貼心的交流,才能把真心和經歷投入到學生的思政工作中,擺正心態,端正態度,這也是高校輔導員政治素養的另一重要的培養方式〔7〕。
(三)嚴格標準,修身養德,提升道德品質
把高校輔導員打造成為青年學生群體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優秀榜樣力量,讓學生見賢思齊,主動提升個人的品德修養。輔導員作為政工工作人員,是學生群體心目中行為和理念的對標主體,因此提升高校輔導員的道德思想標準,以更嚴的紀律和更優良的作風去約束輔導員就更加重要。輔導員本身應當主動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出的十二字要求,不斷的涵養提升社會公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做好批評和反省,努力補齊個人在社會活動,家庭活動和個人活動中存在的道德思想層面的不足和短板,要敢于突破現狀,虛心接受批評〔8〕。始終按照一個黨員黨務干部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標準嚴格要求各項行為,把學生的利益放在首位。
輔導員是高校學生最為親密的聯絡員,組織員和引導員,也是落實各項思政教育政策方針的“最后一公里”,大學生的健康成長需要輔導員的呵護、關愛和支持。教育部在輔導員的選拔標準中明確提出“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政治因素是首要標準,更是重要衡量因素,因此,要高度高校輔導員的政治素質提升,高校相關部門要切實擔起責任,下大力氣,切實推動建設提升工作取得實效。
〔1〕王祖榮.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素質現狀及提升對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6,(08).
〔2〕胡曉波.新時期高校輔導員提高政治素養的基本途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5,(14).
〔3〕史建生.高校輔導員共情能力的現實狀況及提升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9.
〔4〕安紅巖.探究新形勢下高校輔導員法律素養建設〔J〕.中外交流,2019,(17):100.
〔5〕劉杰.新時期高校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提高的方法研究〔J〕.教育科學,2004,(04).
〔6〕王丹丹,張聰.高校輔導員核心素養結構分析及培養策略〔J〕.長春大學學報,2017,(08):51-54.
〔7〕石偉.高校思想政治輔導員隊伍素質提升探討〔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2):97-98.
〔8〕陳華娟.新媒體時代高校輔導員思政工作策略的探究〔J〕.智庫時代,2019.
〔責任編輯:侯慶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