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小學音樂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音樂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小學生的音樂能力,還可以促進小學生藝術審美能力的提高,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不斷提升,使其身心健康成長。節奏是音樂的脈搏,節奏訓練在小學生音樂學習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小學低學段,教師更應對節奏訓練引起重視。本文對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節奏教學方法進行了分析和研究,闡述了小學音樂節奏感課的教學意義,希望能夠提高小學音樂節奏教學效果。
關鍵詞:音樂教學;音樂節奏;節奏訓練
中圖分類號:G40-014?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3-0014-02
引 言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小學音樂教學受到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而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最為重要的節奏感課更是受到了人們的高度重視。節奏感課不僅對小學生的音樂學習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還對小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及全面發展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當前小學音樂節奏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及小學生的成長。因此,教師采用有利于激發學生音樂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非常有必要,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從而真正發揮小學音樂教學的作用。
一、小學生音樂學習現狀
當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開始對節奏感教學予以重視,并采取了一定的教學策略,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不斷提高。但一些教師受傳統思想的影響,未能充分認識到音樂節奏感教學的意義,采取的教學方式較為落后,選取的教學內容較為陳舊,難以充分結合學生的身心特點開展教學。這樣不僅不利于小學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還不利于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
二、在音樂課堂上培養學生節奏感
(一)借助肢體動作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音樂的節奏感源于聲音,聲音有高低、輕重之分,學生通過傾聽和辨別音樂中不同音調可以掌握音樂的節奏感。因此,要想培養小學生的音樂節奏感,教師可以在音樂教學中引入肢體動作,搭配肢體動作讓學生感受音樂的節奏。音樂中的聲勢是指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把身體當作樂器,伴隨著音樂,做出動作,進而感受音樂的節奏。肢體動作是指拍腿、捻指和拍手,這些肢體動作對于小學生而言比較簡單,教師在教學中只需引導學生跟隨音樂做出正確的肢體動作即可。
(二)利用形象化的音樂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小學音樂教學的模式和方法多種多樣,而形象化的音樂教學模式深受教師青睞。形象化的音樂教學就是化抽象為具體,借助具體畫面進行音樂節奏感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抽象的音樂通過畫面形象化,從視覺和聽覺上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感覺,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使其感受到音樂的內涵,進而更好地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三)運用演奏技巧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音樂學習越來越重視,當前音樂學習已經逐漸趨于系統化。比如,一些學生會定期參加學校外的音樂培訓班;大部分學校已經逐步配備了完善的音樂教學設備,這為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進行樂器演奏,讓學生觀察教師的演奏技巧,結合教師的演奏想象音樂內容,在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新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促進小學生音樂素養的全面發展。
(四)開展聽力節奏訓練培養學生的節奏感
節奏感強的音樂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節奏感強的音樂,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一些學生比較喜歡的節奏感強的音樂,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隨著音樂的律動進行搖頭、拍手等,從而有效開展節奏感訓練,促進小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教師還可以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開展音樂聽力訓練,如帶領學生到室外感受大自然中的水聲、蟲鳴等聲音,在放松心情的同時,感受音樂的節奏感。
三、結合國外音樂教學經驗,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近幾年,很多國外先進的教學法已被逐漸引入我國中小學音樂課堂,如奧爾夫教學法、達爾克羅茲教學法、柯達伊教學法等。這些教學法有一個共同特點——抓住了兒童“好動、好奇”的心理,順應兒童的“自然發展”,結合其已有的生活經驗有效地開展音樂課堂教學,提高其對音樂節奏的掌握程度。這些教學法包涵動作肢體、言語藝術、舞蹈表演等方面的節奏訓練。教師可以結合這些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音樂節奏,激發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
此外,游戲教學法也非常適合小學音樂節奏教學。小學生身心尚不成熟,喜歡玩游戲是他們的天性。教師在教學中適當開展游戲,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需要注意的是,在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經驗時,教師應“取其精華”,結合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及音樂學習能力,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創新,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四、開展生活化節奏感教學
音樂本身是比較抽象的,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知識、感受音樂節奏,教師在安排教學內容時要盡量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使課堂教學生活化,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比如,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音樂,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音樂中的情感和節奏。例如,在教學《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一說媽媽對自己的愛都表現在哪些地方,讓學生結合生活中媽媽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和歌曲內容,深入理解歌詞,感受歌曲的節奏,進而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五、引導學生自制打擊樂器,提高學生的音樂節奏感
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充分利用學校的音樂器材,引導學生正確使用音樂設備,還要引導學生進行動手實踐,自制打擊樂器。自制打擊樂器可以激發小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親身感受音樂節奏,在提高學生音樂素養的同時,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結? 語
小學音樂節奏教學不僅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還能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落實,人們越來越重視音樂及音樂節奏感的教學。小學是奠定學生未來發展基礎的重要階段,教師應在這一時期采取有效的節奏教學策略,為學生音樂素養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丹.淺談小學音樂節奏感課教學方法[J].兒童大世界(下半月),2016(06):97.
[2]浦江園.淺談培養小學生音樂節奏感的有效方法[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7(24):42.
[3]凌干.淺談小學音樂節奏感課教學策略[J].兒童音樂,2013(04):50-51.
[4]高銘澤.元認知理論在小學音樂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探析[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6.
[5]趙丹.對小學音樂節奏感課的淺識[J].成功(教育版),2011(23):95.
[6]王婷婷.多元化的方式進行小學音樂節奏訓練的策略研究[J].中華少年,2020(13):61+63.
[7]李曉玲.淺析如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進行節奏訓練[J].北方音樂,2020(08):159-160.
[8]鄧美霞.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音樂節奏訓練教學探討[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9,2(24):56-57.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學會“十三五”教育科研規劃課題“小學生節奏感培養路徑研究”(課題批準號:19B6M1YZ64)的研究成果之一;揚州市教育學會2019年教育科研重點課題“小學生節奏感在藝術考試改革背景下培養路徑的實踐研究”(課題批準號:yjhkt2019108)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陳麗麗(1986.3-),女,江蘇儀征人,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