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寫作規律, 引導學生寫作,幫助學生明確作文訓練的目的和要求。在指導學生寫作時,教師要突出重點,做到內容具體、詳略得當,給學生營造自由和輕松的寫作氛圍,讓學生敢寫、愛寫、樂寫,進而寫出佳作。本文對如何引導學生寫作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廣大語文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寫作;小學語文;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3-0025-02
引? 言
很多學生害怕寫作文,提起作文便眉頭緊蹙、唉聲嘆氣,或無從下筆,或生拼硬湊,抵觸寫作文。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教師又該如何引導?《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為此,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尊重每位學生,讓他們自由發揮、大膽想象,想自己所想,寫自己所寫;在學生遇到困難時,應給予學生有效的指導和幫助,給學生營造自由和輕松的寫作氛圍,讓他們敢寫、愛寫、樂寫。
一、情感為上,寫自己所愛
學生的內心世界是豐富多彩的,在生活中,他們用獨特的思維來感受生活,他們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有表達的愿望。教師應鼓勵學生及時用自己的語言表達情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寫下來,這就是作文。這樣的作文有真情實感,學生寫起來也得心應手。
(1)建立日記制度。教師應鼓勵學生堅持寫日記,引導其把自己的感受、體會及時地記錄下來,且要對學生的日記及時進行批改,并選出有特色的日記進行講評。
(2)建立寫作明星資料庫。教師應鼓勵學生將平時感受深的人、事、物、景等寫下來,并將學生修改后的作文放入資料庫,對優秀習作或進行張貼或投稿(投至學校廣播室、全國各地的期刊等)。
(3)辦手抄小報。教師可鼓勵學生通過創作手抄報的形式,抒發情感,如“教師節巡禮”“國慶歡歌”“寫作交心”“情感對對碰”等。教師只有采用多種作文形式,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讓他們樂于寫作。
(4)選自己愛寫的材料。例如,在“? ? ? 能手”主題寫作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先補充題目,然后選出自己最感興趣的一項填充,再確定相宜的人、事、物來寫。這樣能保證學生對所寫事物充滿情感,進而寫出情感充沛的文章。
(5)給予選擇情感的空間。教師可設計開放型作文題目,讓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進行自由習作,根據自己的感情實際選定題目進行寫作。比如,教師可以給一物——橘子,那么,學生就可以根據橘子來選定一項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自擬題目進行寫作,如“橘子的故事”“橘子的構造”“橘子的說明”“橘子的苦惱”等。
二、自定目標,寫自己所想
教師應為學生創設習作的情境,創造有利條件,把重點放在喚醒學生的記憶和素材積累的指導上,引導他們大膽地展開聯想和想象,讓學生自由選題、選內容、定寫作順序、選擇喜歡的表達方式、表達情感。
(1)鼓勵學生自由擇題寫。對于同一個人,學生可從不同視角,擬出不同的題目進行寫作。如寫一位同學,以“我的同學”為題,可能多數學生會寫現在的同桌,寫作思路較為狹窄。若教師放手讓學生自擬題目,那么諸如《我最喜歡的一位同學》《我最難忘的一位同學》《我的初識同學》《我心目中的好同學》的題目就會出現。這樣作文選材豐富了,內容自然不枯燥,形式自然不會單一,感情也自然真摯、強烈。
(2)鼓勵學生從不同角度寫。如寫“家鄉的公園”,學生可寫公園的景色宜人、過去的公園、未來的公園、公園中的新變化等。
(3)鼓勵學生選用不同的文體寫。如教師給學生展示了一個電話手表,讓學生通過觀察再思考、討論,最后確定寫什么話題,用什么方式來寫。結果,這次作文的內容豐富多彩,包括記敘文《手表的風波》、童話故事《神奇的手表》、科普文《漫話手表》、詩歌《手表頌》等。由于沒有文體的限制,學生都樂于思考、自由表達。
三、過程開放,寫自己所愿
《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當然寫作過程也應是有序開放的,即允許學生自己完成,自由討論;可以一次性定稿,也可多次調查、觀察后再寫;可以一事寫一篇,也可以一事寫多篇。總之,教師要讓學生自由地“寫”,對學生“寫”的方式、過程始終持開放、鼓勵的態度。
(1)引導學生組建有效的習作交流團隊。如“小觀察員”寫作小組,可就校內、校外某個社會現象、自然現象展開觀察、實驗、調查,以掌握詳細材料,然后再寫作、交流,在交流和寫作中提高認識,養成寫作習慣,培養寫作能力。
(2)對民主、開放的表達給予鼓勵。教師要鼓勵學生表達不同的看法和意見,只要是真誠、善意的都可以,如在“老師,我想對你說……”主題寫作中,允許學生說教師的優點,也允許學生說出教師的不足。教師要接受學生提出的意見并改正,當然,對學生的誤解和錯誤的認識也要給予指正,做到教學相長。
(3)寫作時間和空間的開放。作文可在班級內完成,也可在家里完成;單元作文可在本單元寫作,也可提前寫作,有時甚至可延后寫作。一位教師讓學生以“我的媽媽”為題寫一篇作文,并給學生兩周的時間,讓學生去采訪父母、親戚、鄰居,觀察媽媽工作和做家務的情形。學生通過觀察和采訪,深入、全面地了解了自己的媽媽,為自己的寫作積累了大量的素材,自然有話可說、情真意切。
四、因材施評,寫自己所能
《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評價的目的是有效促進學生發展。為此,在開展作文評價時,教師不要采用統一標準,而應進行彈性的評價指導。評價指導只求反映學生的進步,而不求反映水平,鼓勵學生修改自己的作文。
(1)評價因人而異。對于語言功底較好、語句通順、寫作條理清楚,但內容不夠生動的作文,教師應指導學生注意細節描寫,合理運用修辭,提高其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因語句不通、條理混亂,難以下筆修改的作文,就讓學生先說后改,逐句逐段改好;對于內容與題意不符、任意編造的作文,就幫助學生查找癥因,指導他們重寫。
(2)評語要清晰具體。評語既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點,又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不足,更要讓學生知道自己存在什么問題、該怎樣修改。有些教師的評語寫“寫得不具體”“層次不清楚”,面對這樣的評語,學生不知道怎么改。教師可以改為:“對××我們都想知道得更多,對其再做一些描寫好嗎?”“你寫了許多令人感興趣的內容,如能按時間順序寫,我們一定可以更清楚地了解,你可否試著改改?”
五、激勵夸獎,寫自己所樂
在寫作教學活動中,教師給予學生合理、公正、有效的評價,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特別是褒獎和鼓勵性語言,可以激發學生內心強大的學習動力。筆者的做法如下。
其一,充分肯定學生作文的每一點進步,即使是一篇不太成功的作文,也應抓住它的某一優點給予表揚,可以在全班同學面前進行范讀,給學生以成就感。其二,在對學生的作文進行評價時,要因人而異,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進步給予鼓勵和開放性評價。其三,教師及時將學生的優秀作文或片段挑選出來,張貼到“作文園地”“寫作明星資料庫”或納入班級小報中,并向廣播站、電視臺投稿或推薦報刊發表。這樣能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 語
總之,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難中之難。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幫助學生消除寫作文的畏難情緒,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引導學生寫好作文,讓他們敢寫、愛寫、樂寫,進而寫出佳作,提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歐葉瀾.教育研究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簡介:肖世友(1968.6-),男,福建南平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