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發生了改變,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學習反饋情況,制訂更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同時結合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技術,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探究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期能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思維可視化;小學數學;應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3-0057-02
引? 言
小學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多元性和高維性的特點,小學生的年齡較小,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較弱,學習抽象的數學知識有一定的難度。教師如果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教學,容易使學生感到壓抑,不能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此,教師應對自己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進行創新和調整,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營造和諧的課堂學習氣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
一、思維可視化的優勢
思維可視化是指通過圖文結合的方式,把原本抽象的思考方法和知識展現出來,使之更生動、形象,能被學生較快掌握和吸收。思維可視化能更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記憶知識。
教師將思維可視化教學法有效地運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只是簡單地對知識進行講解,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感受和心理想法,占據了課堂主體的位置,導致學生被動地學習知識,且容易產生抵觸心理。基于此,教師需要運用思維可視化教學法,將知識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傳授給學生,使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興趣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可視化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可視化教學可以幫助教師根據教學任務的內容和性質做出科學決策。隨著時代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可視化教學必將是充滿發展潛力和極具實用意義的。因此,教師一定要充分了解各種可視化技術下的教學手段,真正做到合理應用,并積極探尋能夠提高教學質量的可視化技術。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想真正實現可視化教學,教師就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合理認識,正確把握
可視化課堂是可視化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真正健康、高效地開展可視化教學,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可視化課堂的特征,并進行合理的挖掘和利用。可視化課堂最大的特點就是上課時間很短,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來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因此,教師在構建可視化課堂時,首先要明確這節課要介紹的知識點或解題方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觀看相關資料。這樣既能節約學生的時間,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有目的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從而實現可視化課堂教學的目標。
(二)“吃透”教材,有的放矢
可視化課堂主要由教師來構建,要想構建一個好的可視化課堂,教師首先要透徹理解教材,這樣才能確定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并著重解決問題。數學教師在建立可視化課堂前,首先要掌握考試大綱中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對學生較易犯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使教學更有針對性,從而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學時間。
(三)發揮可視化教學的優勢
因為大多數學生對可視化課堂還不熟悉,所以要想讓學生融入可視化課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可視化課堂的優點。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把學生容易混淆的部分題目制作成微課視頻,并把視頻分享給學生。學生若存在一些問題,就會自然而然地借助其進行復習。學生如果能通過可視化課堂來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體驗到可視化課堂帶來的學習便利,就能積極投入學習活動中,從而使可視化教學法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三、思維可視化的應用策略
(一)注重思維可視化的教學理念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思維可視化的運用,克服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豐富數學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空間。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可視化觀念的運用,指導學生結合圖片進行知識學習,集中和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和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在可視化教學情境中學到更多的數學知識 。
例如,在講授“100以內加減法”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學們,觀察一下這幅圖片上的‘雞籠’,看看每個‘雞籠’里有多少只雞?”“1號‘雞籠’里的雞比3號‘雞籠’里的雞多多少只?”這些問題能使學生迅速集中注意力,學生會用“1號雞籠”中的數減去“3號雞籠”中的數,從而得到答案。教師通過直觀的教學方法,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減法的相關知識,同時也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吸收知識。
(二)引入思維可視化數學推理
教師帶領學生對數學知識進行推理,能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使其在做各種數學練習題時,都能認真思考,從而更好地進行解答。因此,教師應以思維可視化教學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推理能力,使他們更好地解決數學問題。
例如,在講授“角的初步認識”時,教師就可以通過講解教材插圖中的“角”,說明角的特征——“由兩條直直的邊,一個頂點構成”,然后讓學生對教材所講的角進行辨別,學生回答“沒有頂點的不是角”“彎曲的邊不是角”“一條邊的不是角”等。接著,教師再把與“直角”“銳角”“鈍角”有關的知識傳授給學生,讓學生識別這些角,使學生通過思考進行辨別,從而對這些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
這種方法能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使與“角”有關的知識變得更生動、直觀,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知識。學生通過推理、思考來解決數學問題,能提高自己的數學推理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三)融入思維可視化數學實例
教師可以將思維可視化的案例融入教學中,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在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只是簡單地對知識進行講解,并未有效地將可視化數學實例融入其中,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容易感到困惑。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將可視化數學實例進行整合,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乘法”相關知識時,教師應注意將相關的數學實例融入教學中,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先對“幾個幾”的相關內容進行講解,如“5+5+5+5”“6+6+6”等,然后對相關的規則和知識進行講解,使學生更順利地吸收乘法知識。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對數學實例的分析,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為以后學習數學知識奠定堅實的基礎。
結? 語
綜上所述,在傳統教學模式下,部分教師使用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已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很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的心理,從而喪失主動學習的興趣。為此,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運用思維可視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為未來更好地學習知識和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濯源.思維可視化,讓學習真正發生[J].當代教育家,2017(11):69-71.
[2]范云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思維可視化”的研究[J].亞太教育,2020(04):97.
[3]金兆強.思維可視化在教學中應用的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9,13(11):24.
[4]徐義文.小學數學教學思維可視化應用研究[J].速讀(下旬),2019(01):94.
[5]衛佳男.探究思維可視化在小學數學課堂的應用[J].數學教學通訊,2021(04):68-69.
[6]馬蘭英.“思維可視化”視域下的小學數學教學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1(04):133-134.
[7]喬璽卉.創新路徑:讓數學思維可視化[J].數學教學通訊,2021(04):31-32.
作者簡介:蔡翠林(1976.8-),女,福建仙游人,本科學歷,小學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