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琪
摘要:音樂是一門能準確反映人類思想情感的藝術形式。在新課標的大背景下,小學音樂教師應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立足現狀,創新音樂課堂授課模式和授課內容,整合課內、外的音樂教學資源,給予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展示的空間,增加音樂課堂的趣味性,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基于此,以下對核心素養培育下小學音樂課堂優化策略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音樂課堂;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193
引言
核心素養培育學生的價值觀,要求能夠將眼前的教育行為與未來學生關鍵能力和核心素質的發展關聯起來,著眼于未來,確保學生在未來在學科上有著持續的發展基礎。小學音樂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將學生培養成音樂家,而在于讓學生喚起心中的音樂興趣,萌生音樂學習的欲望,并積極參與實際教學課堂的興趣。
一、尊重學生的個體化差異
音樂活動是最原始、最自然的人類行為,通過學習音樂可以陶冶情操,培養鑒賞音樂和欣賞音樂的能力。目前很多小學音樂課程依舊存在故步自封的問題,教師不懂得如何創新,或者創新的效果不理想。想要改變這一現狀,教師要充分掌握小學生活潑好動、對新奇事物容易產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特點,增加音樂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音樂課堂的參與度和自主性。同時,教師也要充分尊重個體差異性,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仔細觀察學生的音樂基礎和審美水平。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案時,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審美和興趣愛好,根據對學生的了解程度,開展有針對性的、有差別的、科學的音樂教學活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因材施教,從而使學生的音樂素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推崇主動學習形態,實現課堂的翻轉
傳統小學音樂教育教學中,學習形態自然而然地成為教師為主導的灌輸性課堂,學生就處于相對被動的狀態,主動學習音樂的意識和能力會在這樣的學習形態中不斷弱化,這樣就難以實現小學音樂核心素養培育的目標。對此就需要積極推崇主動學習形態,確保音樂課堂可以實現有效翻轉。例如,人教版小學音樂三年級下冊《太陽出來了》學習之前,教師了解到很多學生對于日出這個概念不是很理解,為了改變這樣的局面,教師就積極推崇主動學習形態:其一,在課堂開展之前,組織班級學生開展看日出的實踐活動,選擇特定的區域,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組織學生一起去公園看日出,在這樣的實踐活動中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日出的整個過程,并且想象一下日出的樣子是怎樣的,嘗試著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由此使學生有著充實的體驗;其二,鼓勵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去學習《太陽出來了》,首先去理解作品的意境,鼓勵選擇音樂作品中的部分片段,開展一次繪畫活動,將自己理解的音樂作品意境以繪畫的方式呈現出來,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來呈現自己繪制的作品,并且發表自己創作的原因和過程,依靠這樣的方式,步入更加自主性的音樂作品理解格局。
三、緊扣教材,優化課堂教學
一節音樂綜合課往往包含了發聲練習,視唱練耳,樂理知識,復習舊課,導入新課,鞏固新課,布置作業等好幾個環節,要達到好的教學效果就應該圍繞著一個總的教學目的進行。不能互不關聯,否則整堂課就雜亂松散,課堂的一切活動又都不是多余的,缺一個也不行,例如這節課教的是雄壯的進行曲,那么發音練習就要根據進行曲的演唱特點去選用相應的材料,視唱練耳就找歌曲中的困難部分與它的旋律、音程、節奏等相類似的,樂理知識講授則配合進行曲的特點進行安排,舊課的復習也要選擇和新課有關的進行,提問與鞏固都應密切圍繞這個新課的中心,課本中的插圖要注意使用,可自己制作或再選其他。
四、創造音樂教學情境,增加學生的音樂知識與技能
興趣永遠是學生最好的老師,要想提升小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首要任務就是對學生音樂感知能力進行培養,只有當學生具有了一定的音樂悟性,才能更好地對音樂中蘊含的內容進行分析,從而完成對音樂的評價與鑒賞,最終實現提高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悟能力較為有效的方式,就是創造良好的音樂教學情境,在生動可感的音樂情境中促使學生對音樂形成感性認識,在此基礎上實現音樂感知能力的提高。教師在實際開展音樂課堂時,應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及內容,結合學生的實際音樂鑒賞能力,創設一個特定的音樂學習情境,然后引導學生融入情境之中來感受音樂。除此之外,在培養學生的音樂悟性時,教師還應結合學生的興趣,為他們播放大量的音樂作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來主動欣賞音樂,從而增加學生在音樂課堂中的情感體驗,更好地促進小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全面提升。例如,在《踏雪尋梅》的教學中,筆者先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回想一下在冬天看到的梅花是什么樣子的,激發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隨后,筆者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一些冬日里梅花盛放的圖片與視頻,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并向學生簡單介紹梅花的開放時間及其特點。通過創設情境的教學方式,教師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有利于學生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盡情想象音樂作品所表達的畫面,從而引導學生對音樂作品進行賞析與理解,使學生能夠產生自己的理解與感悟,從而達到培養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根本目的。
結束語
音樂教育要實實在在地體現和落實素質教育,著重在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以及內容與形式的統一等方面下功夫。探索音樂課堂教學的最佳模式在教學中一步步更新,一種比一種更好,這樣才能提高教學效率,達到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魏秀霞.核心素養下小學音樂課堂優化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15):215-216.
[2]陸曉玲.淺談核心素養視域下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8(12):24+29.
[3]安雷雷.小學音樂課堂有效教學中核心素養理論運用策略[J].北方音樂,2018,38(20):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