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歡
摘要: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教師要加快推進古詩詞教學模式的改革,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豐富古詩詞教學內容,培養小學生的人文素養,促使小學生在教學情境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強化學生古詩詞學習體驗,豐富學生精神世界。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情景;古詩背誦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414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對古詩詞學習興趣
情境教學法應用到古詩詞教學中,發揮了積極正面的作用,教師廣泛應用情境教學這一教學手段,旨在更好地將古詩詞中所要傳達出來的內容呈現出來。在實際開展古詩詞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不斷培養自身的信息化素養,充分應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構建古詩詞教學情境;強化小學生在情境中的體驗感,并在情境中收獲快樂,體會古詩詞帶來的精神層面的滿足,進而感悟到古詩詞的魅力,產生濃厚的興趣,更加熱愛中國古詩詞。古詩詞教學情境的創建,將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情境,降低了小學生理解難度,強化學生對古詩詞意境美的體驗;基于此,教師在古詩詞教學中,發揮多媒體教學工具的作用,為學生營造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對古詩詞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古詩三首》時,按照語文新課標要求,優化教學設計,制定教學目標:把握詩意,激發學生想象力,體會古詩詞抒發的情感;在教學計劃上首先引導學生學習前兩首古詩:《山居秋暝》、《楓橋夜泊》,其次,以誦讀為主,逐步引導學生進入情境中,深入理解詩情;最后,開展《長相思》教學,抓住重點詞語和意向,邊讀邊想象;提升學生對詞句的鑒賞能力,強化學生情境想象能力,促使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教師以問題引導式方法,引入古詩,在多媒體課件中,出示了詩人王維的圖片,詢問學生:“同學們了解這位詩人么?”并給出關于詩人王維相關的背景介紹注釋;學生基本了解后,教師繼續在課件中出示《山居秋暝》詩題,進而強化小學生對古詩內容的把握,引導學生齊讀古詩,抓住古詩中的關鍵詞想象畫面,例如:傍晚、秋天、山里等。緊接著,教師將課前準備好的范讀錄音播放給學生聽,鼓勵學生真聽、真感受,強化學生的感悟能力,深刻感受古詩內容中描繪的畫面。
在此基礎上,教師按照上述情境教學模式,開展《楓橋夜泊》這首古詩教學;在課件中出示月、霜、漁火、船舶、鐘聲等字眼,引導學生對具體的詩句進行品讀,如:“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按照3~4人/組進行劃分,展開小組討論,培養學生探究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加深對情境畫面的感悟,激發小學生的想象力;最后,教師在PPT中,再次向學生詢問:“《山居秋暝》和《楓橋夜泊》兩首古詩共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學生運用本堂課學習的知識,回答道:“共同之處是描寫的都是秋天的景色;不同之處是,第一首描寫的是自由、愜意的美感;第二首描寫的是寂寞、思緒萬千的情緒”。學生對兩首古詩中心思想的理解比較正確,強化情感的把握,有效完成了課堂教學任務。
二、豐富古詩詞教學形式,增強小學生在情境中的融入感
教學情境的營造,以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呈現在小學生視野中,再現故事情境,強化小學生在情境學習中的體驗感。為進一步豐富古詩詞教學形式,教師引導學生有感情誦讀的基礎上,進行角色扮演,確保學生在情境中感悟和體會作者所要傳遞的思想感情,最大程度上提高小學生古詩詞學習效果和質量。
例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牧童》這首古詩時,以情境創設的方式引導學生感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然生活與恬靜,領悟牧童無羈無絆、自然放松的心靈”;基于《牧童》這首古詩與小學生天性和個性特征吻合度較高,為此,教師在實際設計教學活動中,小學生更容易接納;教師根據小學生已經掌握的技巧和經驗,鼓勵學生自主了解詩意,把握《牧童》主題的基礎上,完成背誦任務;在此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牧童、村民等,此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工具為學生播放一段輕松愜意的音樂,烘托課堂氛圍,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促使學生在角色扮演中,解放兒童天性,自主表演,教師給足學生表演的時間和空間;確保小學生在切身表演過程中,體會牧童無憂無慮、自由生活的情感;并真正的融入到牧童的生活情境中;通過角色扮演,學生切實在古詩詞學習中,感受到樂趣,加深對古詩詞內容的理解,升華對古詩詞中心思想的掌握;更好感悟“童年”這一字眼背后蘊藏的內涵。同時,教師根據學生在角色情境中的表現,引導學生誦讀,喚醒學生的閱讀思維,更好帶著角色進入到《牧童》畫面中,了解詩意;教師在PPT中出現了一張牧童晚歸休憩的圖片,學生馬上在腦海中浮現出更多的情境畫面,教師引導學生將自己想象的畫面記錄下來,并同小組成員進行交流,深層次的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發現,情境教學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有效路徑,激發了學生對古詩詞的熱愛,更好參與到教學情境活動中,在角色扮演中,小學生樂在其中、樂不思蜀,有效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增強小學生在情境中的融入感。
為進一步豐富古詩詞教學形式,教師為學生創建想象情境,培養小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給予小學生更多自主想象的空間和機會,進而在想象的基礎上聯想古詩詞內容,深入體會古詩詞中蘊含的情感,最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陶冶學生的情操,潛移默化中提升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是學生在小學階段必須掌握的內容,其中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和智慧;要想提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教師要積極踐行新課標提出的教育教學要求,為學生營造古詩詞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促使學生熏陶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深入體會詩人的內心世界,理解古詩詞更深層次的含義,切實提高語文古詩詞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寶娟.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研究[D].安慶師范大學,2020.
[2]冷霞.部編版小學語文古詩詞閱讀教學問題思考[J].文學教育(下),2020(03):124-125.
[3]李志玲.小學語文古詩詞鑒賞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10):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