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要以教材為基礎,分析單元文本內容及其關聯,以主題為綱統整單元內容,整合單元教學內容,提煉核心素養要素,以優化教學效果的教學設計。
【關鍵詞】核心素養視角;高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
【作者簡介】林年端,福建省南平市順昌縣第二中學。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單元是承載主題意義的基本單位。”主要要求教師認真分析單元教學的內容,梳通并概括與單元主題相關的語言知識和技能、學習策略與文化知識,結合學生的學習需求以及實際水平,整合單元教學的內容,提煉核心素養要素,設計學習的活動任務。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從單元整體的視角去關注、去思考編寫的意圖,要基于學情對單元教學內容進行一個整體設計,碎片化的教學是不利于實現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四個維度的融合發展的。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就是一個整體設計、統籌安排的過程。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必須要分析單元框架,新人教版教材每個單元的教學內容都圍繞一個大主題展開,各個版塊的教學活動所談論的小主題都為單元大主題服務。同時,每個單元設有八個主要版塊,每個版塊都有相對獨立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但各版塊之間在主題和語言上互相聯系和支撐,理解與表達相結合,輸入與輸出相結合。
本文以新人教版《英語》必修第三冊第二單元“Morals And Virtues”為例,探究單元整體教學設計的策略。本單元圍繞“道德與美德”這一主題展開,通過探討生活中常見的“道德困境”、人生中的抉擇、如何傳遞愛心、如何面對問題和障礙、如何理解儒家思想中的“仁”、如何善待他人等諸多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關的話題,啟發學生思考、分析、理解和領悟生活中人與事,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塑造良好的品格,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承優秀傳統美德。在整體設計單元教學時,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都要圍繞單元主題進行設計。
一、圍繞本單元主題,整合單元主要內容
單元作為承載主題意義的基本單位,教師要以主題意義為主線整合學習內容,確定教學重點,統籌安排教學,在教學活動中拓展主題意義,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在教授“Morals And Virtues”時,根據學生情況,學生的用書以及練習冊的部分活動進行整合設計,教師可以從道德與美德這一主題進行單元整合,制定單元內容整合設計,如表1所示。
教師從深化文本的角度,整合本單元內容,培養學生的主題語境意識。單元語篇整合圍繞“道德與美德”這一主題,教師要創設與單元主題意義相關的語境,設計課堂教學活動。在整合閱讀語篇教學時,教師可以將第二至第三課時與第六至第七課時整合為兩個學習小單元,這樣整合后,學生除了了解生活中常見的“道德困境”,還學會如何傳遞愛心、如何面對問題和障礙、如何理解儒家思想中的“仁”、如何善待他人等諸多與社會生活緊密相關的話題,從而學會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抉擇,合理規劃人生。
二、依據課標與單元主題,制訂單元整體教學目標
為單元整體語言學習提供語境的是主題。教師對主題意義的探究也是教授語言最重要的內容,會直接影響學生對語篇理解的深度和思維發展的水平。主題語境是發展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依托,是引領教學目標制訂與學習活動開展的關鍵。
制訂單元教學目標時,我們要圍繞單元主題語境進行學習活動,拓展主題意義,每個課時目標的設定都要根據學情需要有所側重,適當整合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避免脫離主題意義。因此,教師要以探究主題意義為教與學的核心任務,避免碎片化的呈現方式,引領學生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的融合發展。
據此, “Morals and Virtues”這一單元的教學目標可以確定如下:
1.通過閱讀我國婦產科專家林巧稚大夫的人物小傳,整理出林巧稚的生平經歷,通過分析她的人生抉擇發現其高貴的品質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學會以積極的態度面對人生抉擇,合理規劃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2.通過聽和說了解什么是道德困境,探討如何傳遞愛心,學會辨別說話人的態度,能有條理地講述愛心故事。
3.通過閱讀抓住寓言故事的體裁特點,理解故事所隱含的道理或教育意義,能夠基于對故事的理解,對情節和人物進行分析和評價,完成一篇結構完整、層次分明的讀后感。
4.通過觀看視頻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智慧結晶,通過閱讀和討論理解儒家思想中的“仁義禮智信”等道德準則,并能用英語表述其內涵。
上述目標表述說明了教學活動中學生能做什么,提供了學生行為的指導,還有明確的行為結果要求,這樣的目標表述清晰、具體、可操作。單元教學目標相對具有基礎性和統一性,注意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和多元化發展需求,逐步增加目標層次以及活動或任務的開放性和選擇性。單元目標是落實課程總目標的行動方向和路徑,恰當的單元目標表述有利于教學實施,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依據單元整體教學目標,踐行英語學習活動觀
制訂單位整體教學目標是教學實踐中的重要環節。單元目標是落實課程總目標的行動方向和路徑,恰當的單元目標有利于教學實施,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課標提出了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英語學習活動觀要求教師要整合課程內容、實施深度教學、落實課程總目標,同時革新學生的學習方式,保證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此外,教師應從英語學習活動觀的視角重新審視課堂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整合課程內容,優化教學方式,為學生設計有語境、有梯度、有實效的英語課堂學習活動。
基于“Morals and Virtues”這一單元的教學設計,教師可以整合單元教學內容,制訂指向單元目標的單元學習活動方案,教師可根據各課時的教學目標設計以下的學習活動:
第一課時,學生觀察主題圖,理解單元主題內涵,對本單元所涵蓋的美德品質有初步了解,并描述有關道德困境的場景圖,理解道德困境的定義和內涵。
第二至第三課時,學生閱讀了解林巧稚大夫的生平經歷,分析她的人生抉擇和性格品質,并從這位優秀人物身上獲得啟迪,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規劃自己的人生。同時,觀察和歸納人物小傳的文本特征和語言特點,關注語言結構,然后能夠運用所學語言進行表述,實現遷移應用。
第五課時,學生獲取電臺訪談節目的細節信息,理解嘉賓講述的故事及其活動倡議。
第六至第七課時,學生閱讀寓言故事獲取大意和細節信息,分析故事的內涵,總結寓言故事隱含的道理或教育意義。同時學生通過閱讀一篇讀后感的范文,了解這一文體的基本框架,梳理要點,整理有用的語言表達;然后基于這兩節課時的內容鋪墊寫出讀后感的初稿,并與同伴互評、修改,最后定稿。
學生觀看視頻,并對視頻中被采訪者的表述內容進行分析和推斷,分享自己對不同引言的理解,闡述“仁義禮智信”這五種美德的重要性。
又如,為了完成單元目標2,讓學生了解什么是道德困境,探討如何傳遞愛心,學會辨別說話人的態度,能有條理地講述愛心故事,教師可設計如下學習活動:第二至第三課時,教師創設語境,學生兩人一組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新聞記者向林巧稚提問,了解她人生中的幾次重大抉擇。
學生在課堂上觀看有關傳遞友善、愛心接力的視頻,并復述短片內容或進行表演,生動展現愛心鏈的主題。這樣可以增加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有更多發揮和想象的空間,從而提高講故事的能力;第六至第七課時,學生收集與美德相關的名言警句,制作宣傳海報,鼓勵大家踐行美德,塑造學生的優良品格,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單元目標的制訂都是圍繞四大核心素養,通過學生的學習活動促進其品格和能力的變化,單元教學目標的設計明確反映核心素養的價值觀。以上活動圍繞“道德與美德”這一共同主題,學生了解本單元所涵蓋的美德品質,理解道德困境的定義和內涵,同時教師分享自己的人生經歷來啟發學生思考人生不同階段的重要抉擇,幫助他們理解做出人生抉擇的重要意義。最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收集與美德相關的名言,與小組成員合作完成美德宣傳海報,引導他們形成正面積極的價值觀。
單元整體教學設計可以避免脫離主題意義或碎片化教學。碎片化教學阻礙學生建構完整的單元知識體系,阻礙學生對單元主題的深化認識,阻礙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要求教師要從整體的視角審視單元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要求教師要根據單元主題語境設計學習活動,重組教學內容;要求教師關注各個版塊之間的關聯,統籌安排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單元整體教學設計有助于教師建構整體化的教學思維,有助于學生建構多元化視角,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參考文獻:
[1]王薔.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高中英語[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
[2]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