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的英語教學和學生的英語學習都應切忌一個“急”字。英語教學的目的不是為了將學生培養成考試的機器,更多的應該是教會學生學習的思維和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僅提升英語能力,其自身的整體素質也有所提高。
【關鍵詞】高校英語教學;語言能力;提升策略
【作者簡介】孔雨萌(1991.07-),女,漢族,山東牟平人,陜西學前師范學院,碩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英語教育和翻譯。
新時代的英語教學不同于傳統教學方式,現代的英語教學不是生搬硬套地給學生傳輸英語知識,而是以新型教學方式讓學生在課堂上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只在一旁起引導的作用。引導式學習方式,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對知識進行思考、探索和實踐,在這些機會中,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將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一、高校英語教學現狀
盡管英語教學一直受到我國的重視,但是學生對英語學習卻呈現較為費力的情況,社會上缺乏實用型英語人才。清華大學的教授曾調查過高校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盡管很多學生都通過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但是他們的英語寫作和閱讀能力卻較差,有的學生讀不懂英文文獻,寫的英語摘要更是有較多的語法錯誤。在另一項對本校本科生英語語言成績的調查中,成績得優(>90分)的學生只有4%,而成績為良(70-79分)的學生卻占了84%,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國高校英語教學的質量還有待提高。吳一安教授曾這樣評價:雖然我國的大學生已經學習英語很多年,但從整體上看,他們的英語綜合能力仍然不足以滿足社會對英語人才的需求。盡管本科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英語閱讀能力,但在英語寫作、口語表達和聽力上還有待提高。
由于大多數本科畢業生英語綜合能力相對較差,而社會對英語綜合能力較強的人才需求又較多,導致某些大學生并不能勝任英語翻譯工作和國際會議協助工作等。盡管有些學生已經拿到了大學英語六級證書,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然存在錯誤百出的情況。因此,作為培養人才的場所,各高校要重視這些問題,反思在英語教學中所采用的教育決策是否科學、教學模式是否合理,盡可能改變學生英語學習效率較差的問題。
二、高校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反思高校英語教學質量,找出問題所在是提升英語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
第一,高校一味開展英語交際活動,而忽略了對學生英語基礎知識的培養。英語交際能力不等于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盲目開展英語交際的英語教學,學生英語基礎知識較差。
第二,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變成了“習得”的過程。也就是說,本來是學習英語聽力卻變成了學生讀英語聽力材料,練習英語口語變成了老師說學生聽,使原本聽說讀寫的語言學習順序變了樣。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原因一,我國高校學生缺乏英語學習環境,只能通過記憶大量的英語單詞來提升英語語言能力;原因二,學生們學習英語口語的條件有限,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依靠口語學習軟件進行;原因三,不管是大學生還是進入社會的成人通常通過閱讀大量的英文資料來“習得”英語知識,但是英語語言運用的環境有限和文化的差異性是影響英語學習者學習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原因四,盡管“習得”英語的學習方式已經暴露出一定的不足,但這種學習方式卻是我們需要的重要學習策略,不得不采用。需要注意的是,這種學習方式只是在中國英語學習環境有限情況下的權宜之計,它對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發展能力有限,在英語教學中應結合其他的教學方式彌補該方法的不足之處。但在實際的英語教學中,某些高校卻誤解了“習得”學習方式的重要性,在英語教學中將英語閱讀理解作為教學的重點內容,嚴重忽視了對英語基本技能的訓練。這樣一來,學生的基礎知識掌握較差,對英語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較差,甚至已經缺乏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教學方式嚴重影響了學生英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三、高校英語教學改革措施
1.處理好英語等級考試和英語基礎技能學習的關系。四、六級考試對大學生來說是一個不錯的測試自己英語水平并督促自己學習英語的有效方式,因此正確地對待四、六級考試并做好準備對提升學生英語能力具有重大作用。但作為英語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幫助學生了解英國等英語語言國家的文化背景、人文情懷等,這對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和未來個人發展方向的選擇具有重要的作用。
此外,準備英語四、六級考試要采用正確的準備方法,不能為了通過等級考試而學習英語,不能為了取得等級考試較高的分數而選擇性地學習英語知識。比如,有的學生平時不認真學習英語,而為了通過四、六級考試而臨時抱佛腳;有的學生英語基礎較差,對四、六級試卷中分數占比較大的部分重點準備而對選詞填空這種分數占比較小的部分準備較少,甚至存在為了應付作文和翻譯而臨時背模板的情況。這種準備方式對英語能力的提高無疑是阻礙。
從提升學生聽說能力入手。加強學生對英語聽說能力的訓練并不代表只對學生進行聽說技能的訓練。將聽說作為學生學習英語的切入點是因為聽說是英語學習者應該首先掌握的基本能力。另外,這樣的學習方式對改變學生原本僵硬的只顧背單詞、記語法的學習模式具有重要意義。教師對學生進行聽說訓練時,學生通過聆聽和模仿,將其慢慢轉換成自己的技能。再通過后期的不斷練習、重復和實踐將英語單詞和英語語法牢記于心。
(1)把握英語聽說能力的持續性和長期性。對任何事物的學習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凡事欲速則不達。因此,學生在練習英語聽說能力時需要放平心態,慢慢地積累和進步,同時要養成持之以恒、終身學習的學習理念,主動學習、善于總結和反思的學習習慣。只有這樣,在未來的某一天,才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在英語課堂上,教師要提供給學生鍛煉的機會。例如堅持在每堂課上設置學生英語展示環節,讓學生在臺上當著眾人的面進行英語展示。長此以往,學生在大眾面前講英語的勇氣和能力必會得到提升。當然,在學生進行英語展示時,教師要在一旁進行適當的指導,對學生每個英語句子的停頓、發音等進行及時的評價和引導。對學生的進步要鼓勵,讓學生們越來越自信,在享受大膽講出來所帶來的成就感的同時能更加主動、積極地練習英語口語。
調查顯示,不少剛升入大學學生幾乎沒有受過英語口語的訓練,他們往往不敢在他人面前講英語,有許多學生甚至連基本的日??谡Z都難以說出口,這就是學的啞巴英語。因此,如果在大學階段再不抓住機會提升這些學生的英語口語技能,那么以后步入社會學習英語口語的時間將會越來越少。在英語課堂中,教師要抓住學生不敢說、怕說錯的心理,對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鼓勵他們勇敢地講出來,敢犯錯才有機會進步。例如,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先講一些簡單的短句子,對學生的發音進行糾正,把握好句子的停頓和語速等;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某些有趣的故事進行講述,一步一步增強學生自信。
(2)給學生提供輕松、有趣的,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課堂。將英語教學課堂設置為“研討會(seminar)”的形式,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充分地參與討論,在展現自己觀點的同時得到更多英語學習的機會。因為在“研討會”開始之前,學生們進行充分的前期準備,對于自己發音、語法等方面的問題他們會提前查資料解決,這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在“研討會”中,每位學生都會認真聆聽正在展示的同學講述的內容,對講得好的同學進行鼓勵,對與自己觀點不同者又會引起下一輪討論,這營造了輕松的、學生們參與積極的學習環境,讓所有的學生得到了一定的鍛煉。最后,在激烈討論中,學生們鍛煉了與他人交際和團結合作的能力。讓學生明白集體在個人進步和成功中起到的作用,這對形成良好風氣的班級集體具有重要的意義。
2.開展英語短劇表演提升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1)創設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新型課堂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要轉變自己的角色,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學生本身具有活潑愛動、表現欲強等特點,因此在選擇英語短劇的時候,教師要選擇趣味性和幽默性強的,讓學生主動地去準備每個角色。在英語短劇表演的過程中,氛圍輕松、有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不知不覺地學習到英語短語,提升英語表達的能力。此外,教師要給予學生自主選擇劇本的權利,提高學生參與英語短劇表演的熱情。但需要注意的是,交給學生選擇英語短劇的權利并不代表學生可以任意選擇短劇,教師要引導學生選擇結合當下英語語言特點的,具有生活氣息的短劇,讓學生查閱資料提出自己希望演的英語短劇,教師和學生投票決定,讓學生在充分參與的同時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尊重。在英語短劇準備過程中,教師要允許學生適當調整、修改劇情,讓學生充分展示出短劇中人物的形象。
(2)引導學生組隊排練短劇。組隊排練英語短劇對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英語交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短劇排練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角色進行合理的選擇和分組,一般以5-6人為一組,每組表演一幕為最佳。對于短劇表演場景的布置、道具的準備等,讓學生自行組織和分配,讓學生有創造表演場景的機會,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在角色的選擇上,教師應給予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能力和愛好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同時教師在一旁引導,對不敢參與的、害怕表演和英語表達的學生進行鼓勵和指導。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排練,并對學生表演中的句子表達、每個動作和神情進行點評和指導,讓學生在娛樂中學到英語知識和英語國家的文化。
(3)重視學生的英語交流實踐。實踐得真知,重視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實踐對促進學生的英語學習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提供給學生更多實踐的機會,同時在教學中要不斷探索基于實踐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慢慢地理解英語語法,掌握英語基礎知識。英語語言與生活息息相關,英語的學習應該融入學生的生活中。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融入生活的英語學習不是枯燥無味的,而是充滿樂趣的。原本枯燥的英語知識能夠得到實際應用,英語知識也會變得鮮活起來。這樣的學習更加具體和具有針對性,學生對英語知識記憶起來也會更加容易。同時在生活中利用英語,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促進學生在不斷的實踐中解決英語學習能力。例如,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聽與生活具有一定相關性的學習材料,比如BBC新聞等。在聽完聽力后,針對其中重要的句型進行簡單講解,并對學生不正確的發音進行糾正。
英語學習是一個持續的、漫長的過程,只會讀和看而不會說、寫和聽的英語是啞巴英語,這樣的學生英語語言綜合運用能力較差。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不僅要會“習得”,還要掌握如何“學得”。這兩種學習模式是英語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方式。改變傳統的應付式學習,主動、積極、勇敢地學習和表達英語并加強實踐,學生即使在沒有英語語言的環境下也能取得較好的進步。
參考文獻:
[1]賈宇輝.試分析高校英語翻譯教學中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J].才智,2017(18):61.
[2]張艷麗,楊靜.論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生翻譯能力的提升[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7(5):331-332.
[3]潘學軍.試論英語教學中學生語言運用能力提升的途徑[J].新課程研究(下旬刊),2010(2):167-169.
[3]竇坤.高校英語教學中學生語言能力及素質的培養[J].陜西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報,2004(4):8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