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立德樹人”是我國高校教育的靈魂,“課程思政”是“立德樹人”的中流砥柱。英語專業如何貫徹落實“課程思政”成為一項重要課題。本文進行了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英語專業教學改革路徑研究,其路徑有:科學取材、緊抓熱點、優化模式、自主探索、強化交流等。學習強國、中國日報、CGTN等主流媒體可作為素材中心,教師須緊密結合熱點話題,課堂模式需要優化重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培養,并且可以讓交換交流行為輔助“課程思政”的開展。
【關鍵詞】課程思政;英語專業;教學改革;路徑
【作者簡介】武高遠,石家莊學院外國語學院。
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北大師生座談會上提出“立德樹人”,要求“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自此,高校師生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在強化政治教育的大前提下進行一切教育教學工作。“課程思政”如火如荼推廣開來。
“課程思政”理念破土而出后,近年來,我國教育界對其研究如雨后春筍。在CNKI中檢索關鍵字“課程思政”,結果涵蓋了“課程思政”的意義、模式、路徑、問題,以及“課程思政”與各個專業相結合的本地化問題等諸多方面。然而,關于“課程思政”如何走進英語專業的研究相對較少。英語專業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一環,因而“課程思政”如何走進英語專業的教學改革也有重要價值。本文探索了“課程思政”理念在英語專業教學改革中的路徑。
一、 科學取材,緊抓熱點
英語專業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取自“學習強國”App、《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本、China Daily官方網站及App、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官方網站、CGTN中國國際電視臺等官方渠道,以思想高站位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秉承科學取材、嚴謹取材、熱點取材的學術態度,向學生輸出符合時代特征與學生年齡特征的正確價值觀。
以《高級英語》第三課“Mark Twain-Mirror of America (excerpt)”為例。
(1) The instant riches of a mining strike would not be his in the reporting trade, but for making money, his pen would prove mightier than his pickax.
這篇課文講述了年輕的馬克·吐溫歷經曲折之后終于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人生道路的故事。在人生選擇上,“削足適履”必定導致遍體鱗傷。最終,他選擇了做一個社會陰暗面的猛烈諷刺者——“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薦軒轅”。在實際教學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第一章的內容恰好能融入這一部分課文的闡釋。將“樹立正確的幸福觀、得失觀、苦樂觀、順逆觀、榮辱觀”與“Mark Twain's individual choice”相結合,把“思政課程”的理論知識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中來。
(2) Mark Twain suggested that an ingredient was missing in the American ambition when he said: “What a robust people, what a nation of thinkers we might be, if we would only lay ourselves on the shelf occasionally and renew our edges.”
這段文字透露出馬克·吐溫對于美國人缺乏銳意進取、革故鼎新之精神的失望。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China Daily對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情況速報讓青年學生們進一步了解國際疫情局勢、各個國家的疫情應對政策,從而培養愛國主義精神。
China Daily關于美國疫情的速報:
The U.S. had recorded more than 28 million COVID-19 cases and 500,054 fatalities. “That does not explain how a rich and sophisticated country can have the most percentage of deaths and be the hardest-hit country in the world.” (China Daily, 2021)
China Daily關于中國疫情的速報:
President Xi says, “the CPC has been of one mind with the people”. Constructions of the first batch of 1,500 rooms for centralized medical observation has been completed in 5 days to ensure people's safety. (China Daily, 2021)
對比分明,高下立判。學生既可以深入理解課文中馬克·吐溫的尖銳諷刺,也可以將愛國情根植于心。
二、 優化模式,自主探索
“課程思政”理念的滲透,是教學相長的結果。不僅需要英語專業的教師在課堂上弘揚正能量,還需要學生內化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內化的關鍵就是優化思想政治理論滲透模式,由教師主導的“喂飯”“填鴨”“灌輸”變為學生主導的“汲取”“感知”“表達”。其方式有翻轉課堂、線上互動、強化交流等。
1. 翻轉課堂。以《現代大學英語4》第12單元“Onward and Upward”為例。
本文開門見山地鋪陳了一條道德論點:In the rich world today, the idea of progress has become impoverished. ...Although technology and GDP advance, ...morals are reading water, or sinking back into decadence and barbarism. 利用好翻轉課堂的形式可以實現觀點交融、價值滲透。而翻轉課堂的形式十分多樣,課前presentation、課中debate、自由交火、師生角色互換等活動都可以實現以學生為主導的“課程思政”理念灌輸。例如,要求輪值學生以“Morals and a Healthy Society”“Traditional Chinese Morals and Me”等為題目,在課前抒發己見。再者,在課前告知學生辯論主題,設置一堂專門的道德觀點辯論課,主題可以是“Which goes first, morals or laws”等。
2. 線上互動。線上互動是疫情期間的主要教學方式,本是應對疫情的無奈之舉,但長期線上互動給我們一個重要啟示:線上教學行為也是高效的教學手段,應建立起線上互動長效機制,將線上交流納入常規教學方式中,“課程思政”理念也應頻繁出現在線上互動中。常見的平臺有教育企業創立的超星泛雅學習通、雨課堂、智慧課堂等,也有BAT等大型互聯網公司開發的釘釘、微信、騰訊視頻會議、QQ直播等,還有各大視頻網站建立的視頻錄制平臺,如超星泛雅學習通(如圖)。
線上互動形式可以有搶答、問卷、點名、簽到、投票等。以“Lord of the Flies”的講解為例,可以在平臺中選擇搶答環節,問“Do you think this book reveals the cruelty of human beings?” ,將搶答結果實時投屏,邀請搶答人自由發言。還可以設置問答環節,就“What literary terms do you learn?” 學生提交答案后,后臺可以顯示詞頻,教師可以直接在系統上操作本次問答的評分。
3. 強化交流。雖然英語專業學生的課程中有“思修”“馬原”“毛概”等公共課程,但存在頻率不高、考核不嚴、理論不精等問題。英語專業學生若想進一步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可以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專業進行交流學習。 “思政課程”協助“課程思政”,實踐系際交流,深入對方的專業領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指導英語專業學生的學習。
不過,系際交流不是簡單的蹭課,更不是與其他專業進行自發性聯誼活動。相反,它需要學校、學院以嚴格、制式、與時俱進的規章制度使這一行為規范化。比如,建立學分機制、修改畢業要求,達到一定學分要求的學生才能順利畢業。再如,建立評價機制,計入學生檔案。學生在交換行為中的表現被專門人員記錄、評價、打分,并記錄入檔案,這成為長效機制,伴隨學生一生。
教書育人,立德為先。思想政治教育是教書育人的排頭兵。“課程思政”應乘長風破萬里浪,各個專業都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導,扛起培養新時代的理想家、實干家、奮斗家的大旗。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英語專業教學改革路徑研究多種多樣,但無論“黑貓白貓”,“能抓到耗子的就是好貓”。希望回首來路時,祖國的園丁堅守“課程思政”理念,他們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有仁愛之心;也希望展望未來時,祖國的桃李有高尚之品格、淵博之學識、鐘靈之思維、憂國之赤膽。
參考文獻:
[1]沈壯海,王易.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楊立民,徐克容.現代大學英語精讀4[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3]張漢熙.高級英語[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