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后,“課程思政”一詞逐漸進入大眾視野,許多高校就此對學校課程進行了改革。本文形成之前,筆者以紙質調查問卷和網絡問卷的形式,對本校1242名在校生進行了有關大學英語課程中思想政治內容教學的調查。問卷主要調查學生對于當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以及教師教學方式等的看法以及建議。在仔細分析此次調查結果之后,對此次調查中的內容進行總結并最終完成本文。本文主要論述當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存在的問題、課程思政的意義,探討了應當采取怎樣的教學方法來將思想政治內容融入大學英語。
【關鍵詞】認知度調查;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方法
【作者簡介】周蘭,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課部。
思想政治教育不應當只是思想政治老師或者輔導員的任務,思想政治內容的教學應當存在、穿插在任何學科之中,不論是必修課還是選修課。思想政治內容的學習,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使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大學英語課程中,主要是英語語法、英語口語等英語專業知識的講解,教師在進行英語內容的講解時,應當在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相關內容,讓英語課程成為既能夠教授知識又可以育人的課程,達成大學英語課程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一、當前大學英語課程思想政治教學面臨的問題
在分析問卷結果時,筆者發現在1242名學生中,有1037名學生認為當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在教材內容、教學內容、教師團隊、教學方式等方面存在著或多或少的問題,只有205名學生認為當前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比較完美。當前大學英語課程思想政治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如下。
1.大學英語的教學內容中思想政治內容占比過少。首先,當前采用的大學英語教材中,與思想政治相關的教學內容較少,教材中大部分是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風俗文化、故事小說、人物事跡等,中國文化相關內容占比過少。這種教材編撰方式會導致西方文化被越來越多的學生熟知,部分學生癡迷和熱衷于西方文化,卻不太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會削弱學生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信心,降低學生的文化自信。
其次,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更加重視專業知識的講授,忽視了思想政治相關內容。教師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只是單純地講解英語知識點、英語文化,并不穿插思想政治相關內容,沒有將思想政治內容滲透到英語教學過程中。另外,由于學校教學任務、課程安排過于緊湊,教師一直需要趕課程進度,導致教師沒有時間準備思想政治教學內容,基本的英語課程都講解不完,根本沒有時間來講解與思想政治相關的內容。
2.部分大學英語教師思想政治素養不高。英語教師因為學習專業是英語,所以接觸西方文化、西方風土人情較多,可能會存在不熟悉中國傳統文化、不熟悉中國社會現狀等情況。除此之外,高校在招聘教師時,更加注重對教師專業知識的考查,忽視了教師的道德素養,沒有注重對教師思想政治方面知識掌握情況的考查。在教師上崗以后,高校也并未安排思想政治相關的教育、培訓等。還有一些教師,只是注重自己的科研成果、教學成績,認為思想政治教育是輔導員的任務,與己無關。在平時的課程教學過程中,不會去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狀況,更不要說采取一定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了。若大學英語教師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無法正常開展,更不要說通過英語課程使學生具備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了。
二、課程思政進入大學英語課堂的意義
1.有助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學教育的目的是給社會提供高素質的人才,大學生不僅要掌握專業知識,也要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要避免“高分低能”“高分低素質”學生的出現。因此大學教育要以德育為先,培養學生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當前很多大學生道德素質仍有待提高,課程思政的出現,為這些問題帶來了解決方案。將思想政治內容融入英語課堂之中,讓學生在學習西方知識、西方文化的同時,也能認識到中華文化的魅力,能夠增強學生對于中華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自豪感,加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同時,在英語課堂中融入思想政治內容,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非觀,同時也能夠激發學生的愛國精神,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無形地提高了學生的道德素養、職業素養。
2.豐富了大學英語教學內容。在傳統大學英語課堂中,教師主要向學生講授英語詞匯、英語文章、西方文化風俗等內容。英語課程是大學生培養過程中的一門重要課程,課程思政教學的開展,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英語教學之中,豐富了英語課堂的教學內容,這種教學方式使得英語教學得到升華。教師在進行英語教學時,可以結合社會實況,穿插與思想政治相關的教學內容,這就促使教師在上課前更加認真地準備教學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語教學的質量。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更能吸引學生,促進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方法
1.加強教師對于思想政治知識的掌握,提高教師道德素養。高校在招聘大學英語教師時,應當考查該英語教師的背景。在考查英語專業知識掌握程度的同時,也要注重對該應聘者的道德素養、思想政治知識進行考查。在應聘者正式上崗之前,學校應當安排崗前培訓,給這些英語教師培訓思想政治知識,邀請專家、學者來為教師進行授課,向他們講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在培訓結束后,學校應當對教師們的思想政治水平進行考核,考核通過后,這些教師才能正式開始面向學生授課。與此同時,學校應當鼓勵教師們關注學生的道德素質水平,并不斷改革創新教學方法。除此之外,學校在這些教師授課前,應當向他們強調教師對于學生的榜樣作用。對于那些發表不當言論誤導學生的教師,學校應當對其進行處罰,取消其教學資格。
2.大學英語教師應當努力豐富教學內容,改進原有教學方法。調查過程中,有29.7%的學生認為當前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有關思想政治的教學內容過少、教學形式太過單一。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當努力豐富有關思想政治的教學內容。比如,在英語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英語講述最近社會上的熱點話題,并讓學生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思考與體會。這種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對于時事的關注度,也能夠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
教師也可以在英語課堂中,分享社會熱點,并教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這樣的問題時應當怎樣做,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另外,教師在講解西方文化時,可穿插中國文化相關內容。比如在講解“龍”在西方文化中的象征時,也可拓展講解“龍”對于我們中國人的意義。在講解西方社會制度時,可以拓展講解我國的政治制度,并分析二者的不同之處。與學生們一起用英文來探討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優越的政治制度,增強學生對國家、本國文化的認同感。教師可以用思想政治知識豐富英語課堂,從而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另外,教師也可運用多媒體來改進教學方式,可以采取播放英文版的有關中國文化,中國制度的PPT、視頻等,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同時,大學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應當時刻注意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多與學生進行交流,幫助他們提高自身素養。
3.增加與思想政治相關的課堂活動。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專門抽出一節課,組織學生進行有關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或者有關中國歷史上優秀人物介紹的英語演講活動,來進行英語演講;也可以舉辦思想政治知識的英語競答比賽,教師用英語提問思想政治方面的知識,學生用英語進行搶答;也可以就社會熱點話題來進行英語辯論賽,以小組形式進行團隊比賽。這些活動的開展,能夠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在比賽過程中,學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還能夠學習到思想政治知識,可謂一舉多得。
4.完善評價機制。英語教師在對學生的最終成績進行評定時,除了參考學生的最終英語考試成績外,也應當參考學生的平時課堂表現、學生對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同時學生的道德素養也應當占有一定的比重,促使學生重視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與道德素養的提高。學生也可以就教師的課程思政教學進行一定的反饋,向英語教師提出自己的想法,指出教師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幫助教師一起探求更有效的教學方法。
四、結語
思想政治知識的學習,是學生道德素養培養的必由之路,將思想政治內容融入大學生日常課程之中十分必要。大學英語是大學生的重要必修課之一,將思想政治內容融入英語課堂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大學英語與思想政治融合的教學方法仍需探究。這次調查讓我們更好地了解了大學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情況,并帶來了一定的啟示。教師的道德素養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的道德素養水平,因此教師的道德水平必須合格才能正式授課;教師在講授英語內容時,可以用思想政治知識來豐富課堂內容,采取多樣形式、開展多種課堂活動來講述思想政治內容,將思想政治內容真正融入英語課堂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道德素養,從而培養道德水平高尚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勇.課程思政在高校英語專業教學中的融入路徑研究[J].年輕人,2020(14):56.
[2]朱明艷.“四個自信”引領高校英語課程思政中的中國話語教學[J].文教資料,2020(14):205-206,236.
[3]李瑤.多模態視角下對高職英語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的研究[J].長江叢刊,2020(7):107-108.
[4]張麗娜.以提升文化自信為核心的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立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中外交流,2019(40):1.
[5]孟廣君,許昌富.“會展英語”課程思政的邏輯思考[J].卷宗, 2020(5):221.
[6]張婧.中國西部大學生“跨文化交際”課程中“課程思政”的構建研究[J].英語教師,2020(16):8-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