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燕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學科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也是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必要環節。教師要認真分析當下閱讀教學過程中的困境,可以通過思維導圖引領學生閱讀探究,改變原有閱讀教學方法、轉變學生傳統的閱讀學習方式,從而營造更具活力的閱讀學習氛圍,提高學生閱讀理解的效率。
關鍵詞:中學語文;思維導圖;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1)20/23-0023-02
教師要適應新課改的時代發展思路,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學科概念,打造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自主閱讀、促進閱讀知識的構建、輔助語文學科記憶、優化閱讀活動實踐,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打造充滿創意的語文閱讀精品課堂。
一、思維導圖助力自主閱讀
在傳統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的閱讀學習活動在教師牽引下進行,往往會缺乏自主閱讀動力。而教師通過引進思維導圖來助力閱讀教學,可以鼓勵學生自主閱讀,提高其閱讀行為的主動性。
教師鼓勵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文本內容進行自主閱讀。比如在教學《狼》這篇課文時,首先幫助學生梳理故事情節,讓學生對故事發展進行階段性概括,以“遇狼”為思維導圖的起點,對屠夫一系列的表現進行閱讀探究,然后圍繞故事發展過程構建完整的思維導圖,將事件的始末在導圖中體現出來。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故事情節為主干構建思維導圖,他們在回顧導圖的過程中,能根據導圖的主干內容,對其進行詳細補充、對文本內容進行細致探究。教師以思維導圖為閱讀引領,改變傳統閱讀課堂中教師一講到底的教學模式,極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自主性,給了學生充足的自主閱讀空間,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有針對性地把握閱讀重點,最大程度上發揮閱讀的個性化特征。教師鼓勵學生個性化閱讀,形成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從而提高學生自主閱讀水平。
二、思維導圖促進知識構建
傳統閱讀課堂注重知識點的陳列,將閱讀過程中可能涉及的知識點由點到線串聯起來,這種羅列式的閱讀教學方法能幫學生有效梳理文本內容,讓其快速進入閱讀,但也束縛了學生自主閱讀的思維活性。而教師借助思維導圖開展閱讀教學,能促進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提高學生自主閱讀的能力。
教師鼓勵學生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對文本內容進行整合閱讀。例如教學《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教師引導學生梳理文本內容,劃分相應段落,構成簡易的思維導圖——沿空間順序探尋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之樂,以“百草園中的游戲玩樂”和“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為起點,圍繞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鳥等內容,對思維導圖進行網狀延伸,讓思維導圖呈現更細化的知識脈絡,方便學生有序梳理文本內容,提高閱讀學習的效率。教師幫學生構建思維導圖、理清文本寫作思路,能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自主性,讓學生自主探究文本內容,并進行細致解讀,而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能自主構建閱讀學習的知識體系,讓閱讀過程呈現整體化特點。
三、思維導圖助力學科記憶
教師運用思維導圖開展閱讀教學活動,學生按思維導圖將文本中的關鍵信息進行梳理和識記,學科記憶在梳理過程中得到溫習加固。教師鼓勵學生以思維導圖的方式復習,將細碎的知識點加工成信息網,深化學生學科記憶的同時,也讓其掌握了科學的閱讀學習方法。
學生在文本閱讀過程中會遇到許多瑣碎問題,尤其在缺少閱讀教學指導時,學生只能機械地整合這些問題,不能達到理想的連貫效果,也不能有序地縱觀全文。比如在教學《論語十二章》中,教師幫助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從學習方法、個人修身和學習態度入手,填充相應的論語章節,就達到了分門別類記憶的目的。學生在學到“與朋友交而不信乎”時,能自然而然將此處的“信”解釋為誠信;教師再引導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的文言文《陳太丘與友期行》,文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這句,也出現了“信”字,學生能順利解釋“信”的意思。于是教師將思維導圖的脈絡進行拓展,學生復習時再遇到“信”字,自然就會聯想到之前所學,達到了很好的復習效果。教師幫學生構建思維導圖,實際就是在幫學生梳理復習脈絡,學生按思維導圖進行嚴密有序的復習,能擴大閱讀學習的知識覆蓋面、輻射閱讀復習的盲區,最終加深學科記憶,達到理想的記憶效果。
四、思維導圖助力活動實踐優化
傳統閱讀課堂的教學手段較為單一、教學內容更偏理論性、課堂活動模式相對固定,所以學生無法在傳統閱讀課堂中充分發散思維活力,展現個性解讀結果。而利用思維導圖能解放學生的閱讀固化思維,帶給學生全新的課堂互動體驗,讓學生在活動實踐中優化閱讀認知。教師打破傳統課堂相對古板的授課模式,能激發學生自主閱讀的活力,以文本內容導入的方式幫學生規劃思維導圖。
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情特點,圍繞思維導圖設計更多的課堂活動方案。比如在教學《散步》時,用文本中的散步情節作為閱讀學習的導入部分,引導學生自讀課文,順故事發展的脈絡,用自己喜歡的切入角度去構建閱讀學習的思維導圖,并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思維導圖內容進行討論和改進,最后上黑板進行展示評比。學生對評比活動有先天的敏感度,在接到教師的活動任務后,學生在小組內對自己的構建相互展開細致講解,力爭思維導圖構建的最佳方案。學生展示的結果呈多樣性,最終都回歸到主題本身,教師從這個過程中發現學生在閱讀課堂有很強的表現性,思維導圖反映的就是學生深入探究的閱讀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再受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束縛,自主對文本內容進行個性化解讀,新的閱讀實踐活動帶動了學生的參與熱情,也營造了全新的閱讀學習氛圍。
利用思維導圖創新語文閱讀課堂,是新課改背景下學科建設發展的教學實踐應用。思維導圖具有發散性,教師要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發展,特別是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困難與挑戰,成功發散學生的閱讀學習思維,激發語文閱讀課堂的活力,讓思維導圖閱讀教學理念成為創新閱讀的開拓之舉,帶動語文學科教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