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秀菊
摘要:小學數學教學涉及的范圍很廣,內容非常豐富??谒闶切W數學的重要學習內容之一。新課程標準對小學生的口算能力提出了具體的要求,但仍有部分學生難以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基于此,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不斷調整口算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有效鍛煉。本文著重分析了現階段小學口算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口算教學;教學策略
前言
數學學科可以鍛煉人的思維能力,能幫助人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在提高學生推理能力、創造能力、抽象能力等方面都具有促進作用。口算是數學學習內容之一,對開發學生智力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要提高對口算教學的重視,并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1小學數學口算教學的重要性
口算是指學生不依靠其他計算工具,只憑借自己的記憶力和思維能力進行數學計算,快速、靈活地得出計算結果的能力??谒銓W生來說十分重要,學習口算技能,學生可以加快數學解題速度,能為之后物理、化學等學科的學習打好基礎。
2小學數學口算教學現階段存在的問題
2.1部分教師對口算教學的重視程度不高
口算學習十分重要,但一些教師認為口算只是小學數學中很小的一部分,未能給予足夠的重視,仍然采用傳統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導致口算教學質量低下。
2.2部分教師只重視結果,未能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
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重視學生的計算結果,只要求學生把結果計算正確,缺乏對學生思維的引導,未能幫助學生掌握高效的計算方法,導致學生學習效率較低。同時,教師過于追求學生的計算速度,沒有對學生計算結果的正確率做出要求。
3小學數學口算教學的有效策略
3.1在小學數學口算教學中引導學生掌握運算法則和規律
任何知識的學習都需要學生掌握其基本理論和規律。小學數學是一個完整的系統,教師在教學時要先使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即運算規律和法則,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計算速度和正確率。例如,在小學口算教學中,教師可以教學生使用分配律和交換律。有些學生能夠很快計算出28×4的結果,因為他們使用了分配律將原式轉化為(25×4)+(3×4)。在進行25×18×4的計算時,學生可以使用交換律,即(25×4)×18。學生使用這些運算規律和法則,能夠提高解題速度。其實,這些法則和規律的“中心思想”就是湊整,人們在進行加、減、乘、除運算時都會進行湊整。
3.2長期開展口算訓練
只有長時間的訓練才能提高學生的口算技巧。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讓學生保持長期的訓練。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每天抽出5-10分鐘練習口算題目,長期堅持下去,學生將會取得明顯進步。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口算能力對其進行分層,對不同能力的學生進行不同難度的訓練。對于口算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可以針對他們的薄弱之處為其編寫口算題目并適當延長其訓練時間,使每位學生都能在訓練中得到進步。
3.3在小學數學口算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長期的口算練習中,學生會感到枯燥,對口算學習缺乏興趣。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采取適當的方法激發學生對口算的學習興趣。教師還可以使用童話故事來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教師可以將一些卡通人物引入口算題目中:懶羊羊一共有20塊巧克力,它分給了喜羊羊5塊、美羊羊12塊,它還剩多少塊巧克力?這些卡通人物深受學生喜愛,教師利用這些卡通人物能夠使題目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從而使學生樂于學習。除上述方法外,教師還可以設計有趣的游戲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組圍成一個圈,讓第一名學生提出口算問題,并隨機指定第二名學生快速回答。之后第二名學生提出自己的口算問題,并指定第三名學生快速作答,以此類推。回答錯誤的學生可以為大家表演節目,唱首歌或者跳支舞。這樣使全班學生參與到游戲中,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既鞏固了學生的口算知識,又提高學生的口算技巧和能力。教師還可以在班級里開展口算競賽。在學習加減法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口算加減比賽”。教師先在黑板上隨機寫出10-99中的幾個數字,再準備一副撲克牌,讓學生在撲克牌1-9中抽取數字,然后讓學生快速說出黑板上的數字加或減撲克牌上數字的結果。
3.4在小學數學口算教學中將教學與實踐相結合
小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難度,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口算的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數學是一門與實際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教師在口算教學過程中可以結合生活中的事例,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相關知識。教師可以在口算練習中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小紅、小明、張蘭和李強四名同學的平均身高是170厘米,小紅身高是160厘米,小明的身高是169厘米,張蘭的身高是165厘米,請問李強的身高是多少厘米?在這樣貼近實際的情境中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認識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
除此之外,有條件的話,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創造實踐的機會。例如,在教學完加、減、乘、除運算后,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一次義賣活動,讓學生把家中閑置的課外書、玩具或其他學習用品帶到學校進行義賣,并將賺到的錢捐獻給貧困山區的孩子們。這一活動不僅讓學生在義賣活動中運用到所學的口算知識,還培養了學生的愛心,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交流能力和動手能力,有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
教師還應與家長配合加深學生對口算的練習。例如,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帶著孩子去超市購物,并讓家長提出讓孩子幫忙計算需要支付多少錢,收銀員應找回多少錢。學生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口算練習,如吃飯前、吃飯后或者與家長一起散步時。這樣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口算能力,并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存在數學。
結語
綜上所述,口算是小學數學中的重要學習內容,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利用多元化的教學策略,有效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和口算速度,為學生之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貝貝.試論小學數學口算教學的有效策略[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