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杰明
摘要:“工匠精神”是出現于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可見這個精神是政府要大力弘揚的,是得到國家認可的,而事實也證明它對于實現中國夢具有歷史性的意義。而當今教育行業之中,職業教育所關注的“工匠精神”是指一種能夠培育已經形成不正確價值觀的學生成為具有良好價值觀的高技能型人才。所以在中職德育教學中,教育者應該做到能夠有效地將“工匠精神”融入中職德育課堂,落實“工匠精神”的真正意義。本文將從教學實際出發現今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究,同時也針對改些問題做出一些有效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工匠精神;德育工作;重要性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6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了“工匠精神”?!肮そ尘瘛笔侵v述了一大批工匠在自己的行業領域方面能夠做到精益求精,在任何艱苦的環境下都能夠秉持自己的職業理念堅持不懈的完成產品,很顯然,這種具有追求極致以及堅持不懈的精神是要大力倡導,尤其作為實現中國夢未來主力軍的學生更是要真正形成“工匠精神”,這樣能夠促進他們個人價值的實現以及中國夢的實現。此時教育行業就成為了實施該偉大計劃的重要陣地,因此在當今中職教育中,需要向學生傳達工匠的精神和理念,促使學生去學習與踐行工匠精神。這樣做不僅僅能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還能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擔當意識,最終能夠發展成為實現中國夢的主力軍。
一、當今中職學生現狀以及存在的問題
眾所周知,中等職業教育是同于高等教育的,它的教育目的并不是培養學生成為什么全能型人才恰恰相反,它們的目的只是培育學生成為單項鄰域的高機能型人才。這種教育意義卻決定了中職學校對學生挑選來源的局限性,能接受中等職業教育的學生基本上是由于各種因素而形成了較差的行為習慣和不正常的行為價值觀,因此該類學校所接收的學生都是那些不但是文化基礎差,對學習也是很抵觸是缺乏上進的精神,更讓人煩惱的是由于他們不愿意主動接受正確的教育而造成了大部分的中職生缺乏責任與社會擔當意識,這樣導致了他們沒有形成正確的三觀,在入學以后也是終日頹靡,做事情漫無目的,他們在學習上根本沒有任何動力,更不用說好好學習進行爭取習得一技之長來實現他們自己的個人價值,為社會做出貢獻從而報效祖國。
可以發現上述的這些問題顯然決定了中職德育工作真正進行是十分困難但是又不得不的十分迫切的進行?!肮そ尘瘛弊鳛楫斀駜炐憔瘢岢氖枪そ衬欠N認真的態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這種優良精神對于培育接受中職教育的學生正確價值觀,加強中職學生的個人約束力,然后將已經脫離人生正確軌道的他們強行帶正,使其能夠順利成長為國家所需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中職德育工作中融入“工匠精神”是非常迫切以及重要的。
二、弘揚“工匠精神”在中職德育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1)有助于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實現自我約束、健康生活
“工匠精神”主要是說工匠們在生產過程中能夠做到踏踏實實不去動歪心思,而后還要確保每個部件的高質量,他們會有自己的一套高水平的制作標準,在制作過程中他們會嚴格根據標準對產品進行修正完善,他們強行要求自己要把產品從99%努力提高到99.99%。假如把上述工匠的行為準則和精神能夠很好的融入到中職德育工作中,學生必定能夠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態度和刻苦鉆研的優秀精神,而能夠做到這些要求之前,他們顯然是已經養成良好的行為生活習慣,他們已經在這種精神的激勵下實現自我約束管理和健康生活。
(2)有助于培養中職生責任擔當意識
“工匠精神”要求工匠們要不斷改進自己的工作標準和完善產品的細節問題,同時要把打造本行業最優質產品放在自己心里的第一位,力求制造出獨一無二的最強優質產品。無論是從哪一方面哪一角度看,它實際上體現的都是一位優秀從業者的個人素養和他對自己產行業完成度負責任的態度,反映的都是工匠敢于承擔使命的鏗鏘精神。那么融合工匠精神,中職德育必須要滲透他們精神內涵中的耐心、專注與堅持,貫徹真正的“工匠精神”,只有做到這些,學生才能夠從心里面感受到工匠精神的深刻內涵,然后他們會自發的去踐行該精神,當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成為他們自己精神的一部分時,學生的社會責任擔當意識就會被慢慢喚醒,一旦該意識被喚醒,學生就會真正成長成為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這樣也能促使中國夢的最終實現。
三、在中職德育工作中如何弘揚“工匠精神”
(1)在校園文化建設融入“工匠精神”,充分發揮文化潛移默化的作用
弘揚一種精神是需要大范圍的宣傳以及滲入到日常生活之中的,讓他們的生活中根本不可能沒有該精神的身影。因此在學校文化環境布置時,應把世界各地的各類典型工匠以及企業所體現的精神內涵及其示例粘貼在學校各處,讓他們經常是出現在學生的周邊以此促使他們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工匠精神的影響,增加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當然在這一項里面學校還可以組織一次對這些事例自己的感想討論交流會,加深大家對該精神的理解。其次,學校還可以進行以弘揚“工匠精神”為主題的各種形式校園比賽,當然需要有獎勵制度,不然對于缺乏學習主動性的中職學生是很難激發他們的積極性,只有在多方面因素的催促下,中職學生才去主動了解“工匠精神”和主動實踐“工匠精神”。這就是說既然學生不愿意主動接受就讓他們在被迫接受以至于到了最后發展成為主動接受。最后,我再建議能夠將“工匠精神”的相關內容加入到中職教學的課本中,讓中職學生的“工匠精神”在日常學習中也知道“工匠精神”。
(2)在課堂教學中融入“工匠精神”,充分發揮教學的主要渠道作用
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的主體,學生二十四小時至少有一半的時間是在課堂中度過的,而學生能夠接受到最直接的影響也是來自課堂教學的。那么作為課堂教學的引導者,教師就顯得額外重要了。教師必須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告訴學生“工匠精神”的實際內涵。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夠要求別人也要做到。教師需要以精雕細啄的精神完成教學工作的每一個環節。比如在德育課堂上,教師可以把明顯體現了“工匠精神”的個人或企業的事例融入教學內容,這樣不斷在教學中融入匠人精神,給學生一個心理暗示,告訴他們工匠精神是重中之重的。當然,理論不能夠只是理論,很有可能學生會左耳進右耳出,真正能夠讓學生感受到的只能是不斷的實踐。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情況以及專業情況,將“工匠精神”的理念融合進入到教學實踐中,不讓工匠精神只是浮于表面,讓學生在參加實訓的過程中,體會到“工匠精神”,同樣也是告訴他們實踐勝于理論,有些事情并不是口頭說說的。這樣讓他們能夠從心里受到敲打,讓工匠精神走進心里,從而促使他們主動接受這個精神,然后逐步養成精雕細琢的習慣,形成優秀的“工匠素養”。
(3)在學校管理中融入“工匠精神”,充分發揮行為育人的模范作用
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改變,由此可以知道培養學生行為習慣在中職教育改革中是十分重要的。行為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日積月累,在一天天之中慢慢形成的。因此學校要做出對日常管理方面做出改變。例如可以設置詳細的日常行為準則和獎懲制度,要求每位學生都記錄下來當天所完成的符合行為準則的任務,當完成度高的學生學校要給予表揚與獎勵,自然有獎也有罰,對于完成度過于低的則要進行適當的懲罰比如打掃衛生等,在這樣的制度下相信能夠很好的激發學生主動做出改變的積極性。
而要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自然和德育工作離不開,它主要是培育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和優秀的思想道德品質,對于青少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學校的德育教育工作起著帶頭羊和發動機的作用。所以在中職學校的教育中德育教育必須得到高度重視,一來也是為了響應弘揚“工匠精神”,二來也是最重要的是達到自己的教育目的,培育學生成為一名真正的高技能型人才為國家做貢獻。因此,我們必須將“工匠精神”融入到中職德育工作中,以充分發揮它的巨大作用,才能讓每一處的教育都落到實處,為國家發展源源不斷送入人才。
參考文獻:
[1]焦旭偉.技工院校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實踐與探索. 《廣東教育:職教》.2017(1).
[2]鄭秉玉.中職德育教師培育學生工匠精神的路徑研究.《文存閱刊》.2016年第6期
[3]郭建峰. 淺談工匠精神在中職機械專業技能訓練中的滲透教育. 《學苑教育》.2016(20).
[4]李超.如何結合工匠精神做好技工院校學生德育工作.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