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海燕
摘要:新課改背景下,深度學習成為備受關注的熱點。深度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引領下,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積極參與,深入探究,對所學的知識進行全面而深刻的理解與認知。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中滲透深度學習理念,并通過有效的教學策略落實深度學習教學目標,取得了一些成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有效策略
一、確定恰當教學目標,開啟深度學習之旅
深度學習,要基于學生的認知水平發展目標的基礎上,發展學生的思維。但是,學生思維發展具有明顯的差異性、階段性特點。因此,教師在教學目標的制定上,不要脫離實際,一味求高、求難,而是要突出目標的針對性、層次性、靈活性。以課時目標確定為例,要做到明確細化、合理可行。特別是在“過程與方法”目標的確定上,要重點關注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結合教學內容與學情,一一作出介紹,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還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對教學目標作出靈活的調整。
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激發深度學習興趣
實現小學數學的深度學習,教師首先要從激趣入手。興趣是學生學習任何一門知識的內在驅動,大多數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初步印象是枯燥、抽象、缺少樂趣的。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讓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感受數學的魅力。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數學能力、生活體驗等,設計合適的問題,激發學生求知的欲望,讓學生在興趣的引領下去思考、探究問題。如課堂教學的導入設計,是能夠吸引學生學習的關鍵環節,教師應該通過懸念式的問題,吸引學生思考,為一堂課的深度學習按下啟動鍵。
三、創設開放教學情境,滲透深度學習理念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開放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開放的教學情境中,教師引領學生同時獲取知識和技能。基于深度學習理念進行創新,讓學生在全身心的參與中,獲得數學學科素養的提升。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深度參與程度,是檢驗教學有效性高低的重要標準。
四、組織開展合作學習,促進學生深度理解
新課改背景下合作學習成為備受推崇的學習方式。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探究、討論,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得到激活,充分挖掘出學生的學習潛力。通過學生的合作交流,集思廣益,獲得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基于此,在以深度學習為目標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對問題形成深度的理解,教師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出現的難題作出及時的啟發、點撥,使學生的探究思維得到拓展。
五、開展動手操作教學
深度學習的表現之一在于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動手操作教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于教學內容上,并培養學生在動手操作過程中深入思考問題、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同時也提高其想象力、創造力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必須加強操作和實踐的聯系,將二者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搭建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生產實踐之間的橋梁,讓學生在深度學習中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后續學習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圓柱體體積”一課時,筆者課前設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測量并準確記錄家中圓柱體水杯的相關數據,并自行準備課上所需要用的圓柱體水杯和洗干凈的小石塊。在課堂教學中,筆者首先讓學生在一張空白紙上畫出圓柱體水杯的杯底在紙上所占據的面積;二是引導學生將水杯平放,滾動兩圈,思考茶杯在滾動過程中與課桌桌面的接觸面積。在這兩個環節中,筆者以實踐教學的方式讓學生復習計算圓柱體的底面積和側面積的相關知識點。完成基礎知識的復習后,筆者再讓學生思考水杯內盛滿水后水的體積,引入新課教學。最后,筆者要求學生思考如何用水杯來計算小石塊的體積大小,引導學生將小石塊投入水杯中,水杯內水位上升的體積便為小石塊的體積。在筆者的引導下,不少學生順利完成相關動手實踐,準確算出小石塊的體積大小,在很大程度上樹立了學習自信。以動手操作開展教學,從圓柱體的底面積、側面積到體積,再到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環環相扣,一方面教會學生新知識,鞏固舊知識;另一方面又做到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有效延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高了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深度學習是基于落實深度學習理念,教學有效性的明顯提升。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小學生的數學水平、認知能力、思維特點、生活經驗等,設計深度學習目標,創設深度學習環境,應用更有效的深度學習策略,讓學生通過深度學習,發展數學學科的核心素養,提升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居逸云.小學數學教學中實現學生深度學習的策略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1(04):2.
[2]韓小玲.深度學習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策略[J].小學生(中旬刊),2020(11):87.
[3]龍菲.初探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有效策略[J].才智,2020(0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