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進步,給人們生活帶來便利同時,也產生一定負面影響,尤其是網絡輿情,不但影響的社會穩定,而且與我國經濟發展密切相關。因此,在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治理大數據能力建設的研究迫在眉睫。基于此,本文主要闡述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大數據特點,提出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治理大數據的能力建設途徑,希望對相關人員提供參考,提升網絡輿情治理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關鍵詞:新媒體;網絡;輿情;治理;大數據;能力;建設
前言:
互聯網發展,使得各項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給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據統計,2021年我國網民規模已經達到9.89億,網絡移動化和手機智能化豐富信息傳播渠道同時,新媒體平臺的出現也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當前,最為普遍的新媒體傳播平臺就是微信、微博以及微視頻等,這些作為社會輿論主要傳播渠道,既有正面影響,又有負面影響,為了維護社會風氣,弘揚正能量,形成良好的社會環境,就需要在大數據背景下,對網絡輿情進行有效治理和引導,避免極端情緒規模化爆發,從而推動經濟社會和諧穩定發展。
一、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大數據特點
1.1信息量大
自媒體和社交的有機結合實現了新的網絡輿論場所,使得信息量朝著最大化發展[1]。以“微信”為例,它作為一種自媒體,其社交功能可以將用戶之間的聯系加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現實生活中的社交關系。與此同時,微信公眾號也打破熟人社交的形式,創造了信息傳播空間,這種形式改變了輿論場所的占比,大大加深輿論深度和廣度,交叉的信息傳播方式使得輿論發展呈現出爆發式的增長趨勢。
1.2傳播速度快
網絡媒體的出現,給信息傳播帶來新的機遇,傳播方式逐漸多元化和開放化。多元化的信息傳播模式逐漸取代了傳統主流媒體,使得各類信息資源相互影響,如果將這類信息集中在一起,以“點”的形式呈現,就會產生一種分散式的傳播結構,在此結構當中,不同節點都有著不同中心,傳播功能非常強大,速度也非常迅猛,如果將節點彼此聯系起來,也會組成新的傳播方式,這樣就會使得人們在獲取熱點信息時,產生多項反饋與累積效應,加快網絡輿情傳播速度,拓寬傳播面,特別是負面影響,往往會形成蝴蝶效應,此時,在進行網絡輿情治理時,就會更加困難。
二、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治理大數據的能力建設途徑
2.1樹立大數據網絡輿情治理觀念
一方面,增強網絡輿情意識。全媒體時代,要求政府、宣傳崗位人員具有輿情意識。隨著網絡的普及化和便利化,社交媒體越來越成為反應社情民意的晴雨表,群眾訴求不僅可以通過媒體,也可以通過微博、短視頻等新興平臺進行表達,群眾話語權獲得充分保障。此時此刻,僅通過傳統的封、堵、刪輿情管理舉措已不能滿足公眾,平息輿論,政府及宣傳人員需與時俱進,樹立新時代輿情工作意識,正確感知時代脈搏,運用科學方式引導網民發表理性態度,促進輿論場正向發展。
另一方面,增強數據分析能力,將數據分析結果作為決策依據[2]。在治理傳統網絡輿情時,往往會忽視前期處理工作,包括信息數據挖掘收集以及分析,網絡輿情治理人員憑借經驗和個人判斷對資源進行調動,壓制和刪除輿論信息,然后利用官方進行引導,這種決策方式沒有達到良好效果。大數據網絡輿情治理思想就是要重視信息間的聯系,利用數據信息預測未來和捕捉當下,并作出科學合理的預測,尤其是輿情工作人員,要發揮大數據的最大效應,學會對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和處理,為決策提供依據。
2.2合理運用大數據輿情處理技術
大數據輿情處理技術的有效應用,不但可以細化網絡輿情分析,使得分析更加全面化、立體化和動態化,而且還可以對海量信息進行收集和解構,深度對信息之間的關系進行挖掘,從而實現科學治理。大數據處理技術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數據抽取和采集,要想實現數據分析,就需要進行數據采集,將數據采集這一工作完成之后,還應對數據加以清洗,將噪音去除,之后提取重點信息,提取之后進行聚合與關聯,最后使用元數據加以存儲。當前,使用最為廣泛的網絡輿情數據采集技術有網絡爬蟲和定向采集技術等。第二,熱點挖掘,這一技術主要是對新媒體結構中的文本信息進行挖掘,比如,微信和微博等,可以對主題特征進行提取,通過信息抽取和分析技術,將輿情涉及到的信息特征加以識別,并進行匹配。通過熱點識別這一技術,使用聚類和分類算法,對信息進行分類,從而獲取和監測主題相關信息。最后,對熱點信息加以跟蹤,對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有效預測。第三,用戶分析與處理技術。人是網絡背后主要操控者,通常情況下,網絡輿情傳播用戶擔任的角色有:網絡水軍、推手、意見領袖等,大數據這一技術能夠實現對不同用戶信息進行收集與分析,依據輿情傳播呈現出不同的網絡社會關系,對網絡用戶角色進行定位。第四,可視化技術。在網絡輿情治理過程中,數據分析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廣大網絡用戶,最關心的就是最某一時間的處理結果,在處理完成之后,要以一種便于理解的形式呈現出來,如果用戶不接受這一處理結果,往往會造成極端事件發生,因此,運用可視化這一技術,可以將分析結果也能夠圖表形式體現出來,更好地讓大眾去理解。一般而言,可視化技術有歷史流和標簽云等,在實際使用時,要合理進行選擇,確保大數據輿情處理更加科學有效。以長城新媒體集團為例,同時運用多個大數據系統對用戶畫像、傳播畫像進行數據化的整理與分析,幫助宣傳與輿情人員正確感知傳播態勢,為有關部門撰寫數據化、專業性的智庫報告輔助決策。
2.3建立健全網絡輿情應急管理體制
網絡輿情治理離不開應急管理體制的有效支撐,在某種條件下貫穿于治理的始終[3]。要想建立健全網絡輿情應急管理體制,就需要制定多部門協同管理的體制,比如,建立信息暢通與權責明確的管理機制,科學組織各部門人員的工作。現階段,在輿情治理時,涉及各部門,包括網絡安全、監管、安全和內容管制以及互聯網中心等,除了以上行政部門,還有執法和技術等多個部門,所以,就需要及時對不同部門負責的工作進行明確,避免相互甩鍋的行為,與此同時,還要完善信息溝通機制,讓多個部門之間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優化管理機制,促進輿情監測、應對以及引導協同發展,另外,還要發揮信息技術、行政與執法這三部門的協同作用,從而提升治理水平和效率。
結語:
綜上所述,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離不開大數據影響,要想適應現代社會發展需求,就需要重視網絡輿情治理大數據能力的建設。作為網絡輿情人員,就需要改變思想觀念,及時了解和掌握當前網絡輿情所表現出來的大數據特征,并且對其進行有效研究與分析,找出正確方法,比如,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系和培養優秀大數據人才,從而為網絡輿情治理大數據能力建設創造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郭春俠, 劉惠, 儲節旺. 新媒體環境下網絡輿情治理大數據能力建設研究[J]. 情報理論與實踐, 2018,(012):46-54.
[2]肖金克, 張藝茹. 新媒體環境下高校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特點及應對研究[J]. 新媒體研究, 2020,(09):75-76.
[3]王晰巍, 張柳, 李師萌,等. 新媒體環境下社會公益網絡輿情傳播研究——以新浪微博"畫出生命線"話題為例[J].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2017,(6):93-101.
作者簡介:齊欣(1995-05),性別:女,民族:漢族,籍貫:河北石家莊,學歷:本科,單位:長城新媒體集團有限公司,研究方向:網絡輿情,單位所在省市及郵編:河北石家莊 0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