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教改的不斷進步與發展,教育與經濟的飛速變化,作為中職院校,辦學目的就是強化職業性教育。而在中職教育中,建筑工程施工專業是比較熱門的學科之一,但其教學過程仍然存在著一些難以避免的問題。因此,本文主要就本建筑工程施工專業的核心課程的建設,目前所體現出來的和一些有預兆的問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措施,并詳細解釋要根據的原則和關鍵步驟。
【關鍵詞】中職院校;建工專業;核心課程;建設探索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27.
自從中職院校創辦建立以來,中職學校的教學與課程安排就在不斷地改進和變化中,學校和教育部在不停地探索最適合中職學校的教學模式與方法。雖然多年來學校與教師都有進行不同程度的調試和改進,增加或減少了某些教學步驟或方法,但貌似根本的教學體系仍然沒有得到改善,以至于學生難以跟進教師與學校安排的教學進程,學生真正所學到的知識與真實工作要求的能力并不對等甚至脫節。因此,本文著重找出了中職學校對于建筑工程施工核心課程的課程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對策。
1、現階段中等教育學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核心課程已存在或即將出現的問題
1.1核心課程之間聯系少,難以貫通系統學習
建筑工程專業的許多專業的核心課程處于比較獨立的狀態,各個科目之間相關性不足,難以聯系到一起系統性學習。建筑工程施工專業是建工這類專業里特色明顯的專業,實踐性極強,但實踐性再強的課程也需要堅實的理論基礎來支撐實踐活動的進行。現如今,中等教育職業學校不能將所學專業核心課程有機聯系到一起,導致教學過程受阻,學生難以感受到自己學習了有用的知識,逐漸失去學習的樂趣和興趣,直接或間接地影響了學習的進程,進而導致學生普遍地專業水平和素養不足,實踐能力欠佳。
1.2學校所選教材與實際工作要求和技能聯系弱
職業學校地教學目的就是為社會培養有專業技能的人才,為社會做出貢獻,而當所學內容與工作或謀生所需內容不合時,這種教學模式必然是低效率甚至無用的。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作為一項熱門且實用性極強的學科,倘若學生在學校沒有學到工作所需的知識與技能,忽視學習與應用之間的聯系,理論與實踐嚴重不符,難以達到教學的根本意義,達不到應有的教學效果。
1.3實訓基地數量少,學生參觀不足導致了解不足
實踐是效果最佳的學習方式,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專業經常有安排學生到實驗基地參觀、了解和學習,但中等教育學校和一些大學,單純片面的認為參觀基地是種浪費人力和時間的行為,因此減少安排甚至不安排參觀基地的課程和時間,取而代之的是坐在教室看現成的有限的施工照片和PPT,更有甚者將實踐課直接取消為理論學習課,學生的學習興趣大打折扣,學習效果自然不得而知。
1.4師生之間交流甚少,互動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強
作為教師,應該積極主動與學生交流詢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掌握情況,主動提醒學生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監督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中等教育學校還存在的問題就是考核方式貧乏單一,導致難以得知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短時間的檢測并不能明確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應該采取多樣式或隨機檢測等形式,豐富考核方式,以便及時了解到學生的真實狀況,才能及時調整教學模式,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2、核心課程建設與探索的應對與思考
2.1構建理論實踐相結合的創新型教學模式
對于實踐性強的建筑工程相關課程,堅實的理論基礎必不可少,實踐課程也不可或缺。對于創新型教學,實踐課程與理論課程相結合的模式極大程度地幫助學生同時掌握理論與實踐知識。將真實地施工圖紙插入學生的學習教材,通過不同學習階段對圖紙進行不同程度的分析,能夠有效將理論與實際工作聯合起來,不僅能學到真正實用的知識,還能夠增加學生的求知欲與學習興趣;建立專業知識網,將主要的核心課程有機結合并聯系起來,增強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聯系,拓展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使用理論實踐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的識別、使用圖紙的能力和其他專業相關技能,鼓勵學生考取相關專業性證書,增強工作與學習的使命感,培養并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學習強度的適應能力,還可以通過資源豐富的線上多媒體工具輔助教學,開拓學生的視野,開展課內課外教學,有效提升專業課堂的教學效果。
2.2與相關企業合作,建成企業與學校合作的教學模式
通過種種要求與標準篩選適合的與專業最相關聯的企業,邀請企業與學校展開合作,創立教學內容和崗位要求相匹配的校企合作機制,結合企業職業的相關要求和企業標準,順應市場和社會的發展和創新要求,將企業中與課程相關聯的部分融入進課堂教學中,重新組建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選擇更合適的教材教本,匯成有效對接工作、獨具特色的核心課程的教學模式,設置合適、創新的考核方式,使得中職培養的人才更符合企業、社會和時代的要求和標準。
2.3開展實訓基地教學,建立線上線下交互式教學模式
要提高學生的感性認識,增強專業知識在腦海和心底的印象,最有效的方式必然是帶領學生進入施工場地實地觀察觀測。為了學生的人身安全,通常到畢業后實習才會到現實工地真切體驗,所以建議學校投資創建實習實訓基地,用高還原度建立一個既能真切體會施工現場,又能讓學生安全、有效、印象深刻地學到專業性知識。此外,借助多媒體和現代化的互聯網手段,能夠增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互和互動,增加師生間的日常聯系,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習通”“騰訊課堂”等校園常用APP輔助教學,豐富了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使得教師能夠實時把控學生的學習狀態和能力,從而及時調整教學手段,提升教學效率。
結語:
科技不斷進步,時代不斷發展,教學方式方法也將不斷完善和進化下去,而讓教學進步下去的重要前提,就是在每個階段把出現問題的部分及時修正和創新。理論是專業學習的重要基礎,實踐是檢驗理論知識的掌握的唯一標準。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專業不僅要注重理論的學習教育,更要注重實踐的重要意義。建設和改進教育課程和教學方法不僅是一個具有挑戰的工作,更是一個極具系統性的工作,作為教育工作者的我們,要不斷學習新思想,跟隨時代的改變,擯棄錯誤的舊思想,及時轉變教學方式,與時俱進,為社會為國家為世界培養優秀的專業性人才。
參考文獻:
[1]劉玲玲,陳文博,孫文.中職建筑工程施工專業“核心技能”思考[J].門窗,2019(24):228.
[2]袁瑞鑫.中高職專業核心課程有效銜接個案研究[D].貴州師范大學,2018.
[3]鄒志勇.中職建筑工程施工專業“核心技能”探討[J].現代職業教育,2018(21):178.
[4]樓江明.中職建筑工程施工專業“核心技能”淺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6):28-29+35.
作者簡介:
史少磊(1970.01—),女,山東省濱州市,漢族,正高級講師,本科。
課題項目:
基于“四融合、五步驟”的中職土建類專業核心課程構建與實踐研究(編號:2019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