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教育不僅僅是單純地為了升學考試,更應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本文分析了現階段初中英語閱讀教學現狀,論述了加強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策略,以便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進一步推進初中英語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英語閱讀教學;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劉丹紅,惠州市第八中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惠州市教育科學科研課題“在‘一三五高效課堂中開展初中英語閱讀分層教學應用研究”(課題編號:2019hzkt262)的研究成果。
英語核心素養引領了新一輪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也是很多英語教師新的工作目標。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涵蓋語言能力、文化意識、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四大維度。閱讀占據初中英語課堂的“半壁江山”,英語教師要立足學科核心素養,自主開發課外閱讀素材,利用好英語報刊和書籍,促進學生閱讀量的提升和文化意識的提升;積極開展分層閱讀,對學生、閱讀教學內容進行科學分層,讓不同英語閱讀水平的學生都可以有所收獲;閱讀中滲透情感教育,利用初中生熟悉的生活話題和素材導入閱讀課,讓學生感受英語閱讀材料中蘊含的積極情感;積極開發課外閱讀素材,在豐富閱讀教學素材的同時滲透中西方語言文化教育,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用問題鏈引導學生閱讀,理清課文寫作思路,讓學生在閱讀中自主思考、自主推理,促進他們英語思維的形成與發展。
一、核心素養在初中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性
隨著新教改的深入推進,英語作為一門語言類課程,不僅要實現提高學生語言技能的教學目標,還應注重學生思維能力、判斷能力等綜合素養的提升。英語閱讀教學在提高學生語言素養的基礎上還應擴展教學目標,滲透到學生生活與學習的各個方面。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語言的應用能力、思維轉換能力、學習習慣、知識品質等,《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在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英語情感的培養,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便學生掌握基本的日常交際能力,進而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實現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
初中生英語閱讀水平差異明顯,很多學生深受漢語思維的影響,對英語中的倒裝句、祈使句和虛擬語氣等理解有限,在閱讀中常常無法領會課文的含義,課文翻譯能力參差不齊。教師可以運用核心素養縮小學生的英語閱讀水平差距,對閱讀材料進行分層,兼顧英語學困生、優等生和中等生不同的閱讀需求。例如篩選篇幅不一的閱讀材料,設計難易程度不同的閱讀問題和閱讀評價標準,循序漸進地提升閱讀教學難度,讓每一名學生在閱讀課上都“學有所得”。
日常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強化教學環節中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將其作為重點教學任務,通過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促進學生身心的全方面發展。
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如何融入核心素養
1.豐富閱讀素材,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認知。通過閱讀實現核心素養的培養要充分結合學生自身的特點,并允許學生個體差異的存在,選取恰當的閱讀教材,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激發學生內在學習動力,進而推進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認識,實現初中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此外,還應平衡閱讀素材的難易程度,避免由于閱讀素材難度較大,學生不易理解,導致對英語閱讀的消極情緒。同時,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教師應加強引導,讓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注重在閱讀過程中發現并解決問題,創造閱讀情境,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
2.采取分層閱讀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隨著教改的不斷推進,教學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由于成長環境的不同導致學習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差異,尤其是英語閱讀教學中更應注重學生的差異,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分層閱讀教學的開展,以學生的英語素養為基礎,以強化學生閱讀能力為目標,創新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實際教學中,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的基本情況后根據學生的英語水平對學生進行分類,以便制訂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針對英語水平較高的學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其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情感的提升,適當加大的課外閱讀難度;針對中等水平的學生,應注重其閱讀技能的培養,增強其對英語知識的掌握程度;針對英語閱讀基礎稍弱的學生,應強化其對基本閱讀能力的實踐應用。教師在教學環節設計過程中,要根據不同基礎的學生設定不同的教學目標,這樣確保所有學生的英語水平有所提升。
三、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策略
1.分層閱讀案例實踐分析。英語學習不同于語文學習,除了基本的寫作教學還有口語表達教學,需要學生具備聽、說、讀、寫能力。初中階段是學生表達能力養成的重要時期,英語閱讀能力的培養最終是為了強化學生的溝通能力。教師采用分層閱讀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意識,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感,因材施教,更好地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將英語知識更好地應用于實踐。例如,在教學實踐環節,教師在掌握學生的英語能力前提下,將不同英語水平的學生劃分為三類,其中A組為英語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B組為英語閱讀能力中等的學生,C組為英語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針對這三類學生制訂專門的教學計劃。在章節學習中,教師對于A組學生的學習要求是在閱讀本的章節文章同時還應閱讀難度更高的同一主題的文章;對于B組學生,在讓其認真實踐章節內容的同時還應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對于C組學生來說,教師應幫助其正確閱讀課本內容,反復練習。分層教學的實踐還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實現。例如在“My Neighbourhood”章節閱讀中,教學可以設置不同難度的問題讓學生回答,A組是“Who are your neighbors?”,B組是“Who are your favorite neighbor? And Why”,C組是“What kind of neighbor is your best favorite?”。學生在回答不同難度問題的過程中逐漸提升自身的英語能力,加深學生對英語知識的理解,不斷探究自主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英語思維邏輯,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
2.學生英語情感案例實踐分析。英語是一門講求實際應用的學科,英語學習是為了學生長遠的發展,學習英語的重要目標要回歸到日常生活學習中,注重課上課下的英語練習,通過英語閱讀的學習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為此在教學中還應加強學生英語情感的升華。例如在“Our Environments”章節教學中,教師應對教材內容進行升華,教師通過閱讀素材激發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并引導學生保護環境,從力所能及的身邊小事做起,加強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并上升到一定高度,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教師還應不斷創新閱讀方式,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例如,教師可以用微課呈現垃圾分類視頻,展示一些和垃圾分類相關的單詞和詞語,對課文內容進行延伸,進一步啟發學生對環境保護的思考,例如中學生應該如何保護環境、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如何更好地保護野生動物等問題,讓學生結合課文、問題和微課進行閱讀,鼓勵學生用英語闡述自己對環境保護的觀點,落實英語學科德育教育目標,讓英語閱讀浸潤學生心田。
3.積極開發課外閱讀素材,滲透跨文化意識培養。初中英語教師要根據近期閱讀教學內容開發課文素材,搜集和課文主題相關的英語報刊或英語原文書籍,實現課內外的“互通有無”,用新穎的課外閱讀素材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品味英漢語言文化差異,同時感受中西方不同的風土人情和文學創作理念。例如在講授“Travel”這一章節時,教師可以穿插英文版《魯濱遜漂流記》,讓學生把魯濱遜荒島求生的故事和課文內容進行對比,品味魯濱遜的冒險精神,讓學生體驗不一樣的旅游方式。這本冒險小說學生都比較熟悉,學生可以嘗試閱讀該書全英文版,學習書中的英語高級句型、新詞匯和諺語,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積累量,讓學生嘗試進行自主翻譯,提升文化理解能力,讓學生品味英語原作和中譯本的差異,進一步加快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育。
4.設計閱讀問題鏈,促進學生思維發展。英語教師要樹立深度閱讀教學理念,逐步糾正學生淺嘗輒止、粗略跳讀和機械性閱讀等問題,設計連貫性問題鏈,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度剖析。例如在教授“My future”這一單元時,教師可以設計“What will you be?What's your dream”等問題,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度閱讀,明確課文主人公的未來規劃,如未來職業生涯規劃、興趣愛好、如何實現自己的夢想、朋友對自己夢想的建議等,一步步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度閱讀。教師要傳授給學生課文精讀技巧,例如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遍做標記,標注出關鍵語句,標記出關鍵單詞的漢語意思,用漢字簡單批注段落大意,通讀完課文以后再次對重點段落進行閱讀,進一步完善自己的答案,培養學生良好的批注式閱讀習慣。英語教師可以用循序漸進的問題鏈引導學生對課文情節、人物關系和情感等進行分析,鼓勵學生對課文進行詳細批注,也可以和學生進行討論,從課文中找到線索印證自己的觀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逐步提升初中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四、結語
素質教育全面落實過程中,傳統應試教育的弊端逐漸暴露,為更好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應加強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在有效提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的同時確保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此本文闡述了英語閱讀教學中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意義,并探究了如何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更好地融入核心素養,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科素養,可以將英語學科更好地應用于實際的生活與學習,最后結合具體案例對教學實踐進行分析。
參考文獻:
[1]趙惠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J].當代教研論叢,2019(5):113.
[2]么少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分層教學策略的運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5(11):281-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