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閱讀教學是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思維導圖作為一種思維工具,對英語閱讀教學優勢尤為明顯。為了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筆者結合平常的閱讀教學實際,嘗試使用思維導圖這一教學工具,探索如何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更好地運用思維導圖,優化小學英語閱讀課堂。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蘇麗亭,廈門市同安區新星小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英語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基本英語素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的任務。閱讀是英語教學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語言技能的有力途徑。伴隨著教育改革的實施,教育教學模式與方法不斷創新與豐富,思維導圖也隨之在教學中得到推廣應用,它是一種放射性思維的自然表達方式,它通過圖文并茂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相互隸屬的層級圖表現出來,使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建立記憶鏈接。它通過線條或者圖形的方式,圍繞中心主題進行問題分析,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結合起來,記錄了人的思維過程,實現思維活動的整理和問題思路的梳理。本文以PEP五年級下冊Unit2“My favourite season” PartB Read and write這課(圖1)為例,從讀前導“讀”、讀中導“思”、讀后導“法”三大方面,探討如何將思維導圖有效地運用到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從而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提高小學英語閱讀教學質量。
一、讀前導“讀”,導入情境,引自主學習
閱讀前的思維導圖,旨在激發學生對文本的關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步感知文本的話題,并對文本內容進行猜測,為學生學習本課內容做好知識鋪墊。借助思維導圖,讀前導“讀”,導入情境,幫助學生認識到所學內容與自己舊知有實質性的聯系并加以思考,自主學習。學生在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一步步走進本課情境,直觀地進行知識的建構,掃清閱讀障礙,自然地導入所學內容。
例如在PEP五下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B Read and write的pre-reading環節中,筆者引導學生觀察文中圖片(圖1),激起話題,幫助喚醒舊知,預測新知,推斷主題。教師提問:
T: 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s?
S1: Seasons. /S2: Robin.
T: 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
S2: Four.
T: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S3: Spring.
在學生回答后,教師繼續追問:
T: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spring?
T: What do you often do in spring?
T: What do you wear in spring?學生思考后用學過的知識回答,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回答老師的問題,依托主題展開聯想,很容易找出閱讀材料的主題是關于seasons,自然地走進本課堂,走進文本。通過閱讀文本內容,教師把中心詞“seasons”寫黑板上,運用思維導圖(圖2)導入情景,與學生討論favourite season,學生樂于分享自己最喜歡的季節。最后老師提問:What about Robin? Which season does Robin like? 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在文本中找出相關信息。學生在整理的過程中,自主學習,快速抓住文章的框架,從而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有一定程度了解。
所以,思維導圖在閱讀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一方面,對閱讀文本進行預習鋪墊,另一方面,通過自主學習建立英語閱讀的自信心。
二、讀中導“思”,梳理框架,促深度閱讀
閱讀中的思維導圖,主要是為了促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文本閱讀中,更好地理解語篇內容,提升閱讀能力。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課堂講解環節是最重要的一環,是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重要環節。借助思維導圖,讀中導“思”,梳理框架,運用思維導圖突出語篇的重難點,使學生對知識框架更清晰,通過分析梳理,形成知識網絡,提高了學習效率。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思維導圖中可運用多個分支表示問題,發散問題,進而逐步深入研究的問題。同時,出現單個問題,也可以引發出多個與之相關的小問題。筆者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根據中心主題和關鍵點自主閱讀,分層閱讀,深度探究,文章的脈絡更清晰。這一過程,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和信息整合能力,提高了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如在PEP五下Unit2“My favourite season ”PartB Read and write的while-reading環節中,由于Pre-reading環節中已經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抓住文章關鍵信息和理解主要內容了,于是在while-reading環節,筆者給學生時間進行小組交流,讓學生一步步去完善“Robin's favourite season”導圖各部分內容。該思維導圖框架包含四個季節,看似零碎的各部分通過思維導圖(圖3)呈現出來,以完整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梳理框架,整體感知語篇。
實踐證明,閱讀中用思維導圖構建框架,學生能夠理解文本各個段落,而不是看著長長的語篇無從下手。
三、讀后導“法”,回顧整體,謀拓展提高
閱讀后的思維導圖,能夠引領學生回顧、總結整堂課的內容。課堂教學環節結束后,并不代表閱讀教學的結束。借助思維導圖,讀后導“法”,回顧整體,教師鼓勵和引導學生回顧課堂內容,并畫下思維導圖進行復述。妙用思維導圖,針對課堂教學的內容整體回顧,及時復習和鞏固所學內容,針對教學過程、內容、目標和效果進行總結反思。學生還可在原有思維導圖基礎上,進行相關主題的發散思維,拓展提高自己的視野,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有效性。
如在PEP五下Unit2“My favourite season ”PartB Read and write的Post-reading環節中,筆者利用思維導圖讓學生對文本再次歸納和復述,從而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達到學而用之的效果。在小組討論環節,學生借助思維導圖,不斷地討論出和季節相關的話題“colours” “weather”“activities”“food”。最后教師示范了一份關于seasons的思維導圖(圖4),示范了其中一個季節,接著放手讓學生去自主設計思維導圖,學生興趣濃厚,在討論中不斷調整思維導圖的框架,細化各分支內容,大大擴展了學生的思維,充實了四季的信息量。設計后根據自己的導圖,思路清晰地介紹Four seasons: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It's warm and rainy in spring. I often go hiking in spring. I wear dress and pants……
閱讀后的思維導圖,教師可用來對整節課的情況進行反思,適時進行調整。學生在老師引導下,在原有導圖的基礎上,進行思維發散,開拓了自己的視野。
總之,通過思維導圖在讀前、讀中、讀后的巧妙使用,提高孩子的閱讀興趣,促進自主學習;幫助學生梳理框架,促進深入閱讀;提升學生創新思維,拓展提高。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根據閱讀內容和實際情況,合理應用思維導圖,真正發揮思維導圖的作用,從而提升學生英語閱讀能力,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丹.思維導圖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D].遼寧師范大學,2005.
[3]東尼·博贊.思維導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4]沈金.關于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校園英語,2017(7):150.
[5]文玉.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9 (6):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