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云
摘? 要:一個好的課堂導入就像是一塊擁有強大吸引力的磁鐵,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來。在初中生物課堂中,如果教師能夠給學生呈現一個好的課堂導入,就可以激發學生探究生物知識的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進而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由此可見,課堂導入的好壞直接影響整堂課的成功與否。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導入;設計策略
在初中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對于生物學科缺乏重視,在這種情況下,如何讓學生愛上生物課成為了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文章從課堂導入設計入手,給出了有效的建議。
一、巧設問題,提升課堂導入的趣味性
有了疑惑才有學習的動力,問題是開啟學生思維的重要途徑。對于生物學科的學習更是如此。教師可以在課堂導入設計中增加一些懸念,使學生產生好奇心,想要理解本節課學習的知識,從而投入到課堂問題的解決中。如果能在設置疑問方面下功夫,使提出的問題具有精、新、奇的特點,能夠引起學生的深思,使學生主動思考。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生物學》(以下統稱“教材”)七年級上冊“植物種子的萌發”中的“種子萌發需要的條件”時,教師向學生提問:為什么在寒冷干燥的冬天種子不容易萌發,而在溫度較為適宜也比較濕潤的時候,種子萌發率就高?種子萌發的條件到底與哪些因素有關?與哪些因素無關?種子自身的完整與否,是否也會影響萌發的效果?不同種子的萌發條件是否不同?這樣接二連三的提問,學生內心不知道答案,心中必然會產生疑問,由此很容易將學生的情緒帶入到課堂中來,使學生聯想到自己曾經的生活經驗,產生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欲望,對本節課學習的內容也產生了更大的興趣。這樣上完一整節課后,學生都會保持著對生物課堂濃厚的興趣,也就更容易掌握本節課的核心內容:種子萌發需要種子結構是完整的,胚是活的且不在休眠期,外界條件還需要適宜的溫度,適量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氣。巧設問題,創設懸念,可以引起學生愉快的情緒,提升課堂導入的趣味性,增加學生對于生物知識的情感體驗。
二、活用資源,提升課堂導入多樣性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各種媒體軟件更新換代非常迅速,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豐富的資源,將各種音像視頻等材料作為課堂導入材料。色彩鮮艷的圖片和生動形象的視頻對于學生而言,無疑擁有著很大的吸引力。只靠教師文字性或者口頭敘述性的課堂導入,很難使學生真正對課堂產生學習欲望。因此,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資源,增加課堂導入的多樣性。
例如,一些涉及生物知識的電視節目受到學生的廣泛喜愛。這些節目圖文并茂、聲像俱全,有很大的交互性,可以突破教學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化抽象為形象。如果將節目中的內容應用到課堂導入中,會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
又如,在教學教材七年級上冊“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利用科普節目《加油!向未來》第二季中“神秘大自然——植物防御取決于生物”的部分進行課堂導入。課堂上,教師先給學生放一小段節目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輔以必要的解說,兩者結合,將平面的教材知識立體化、動態化,更容易突出教學重點,讓學生了解生物能適應環境,也能影響環境,學生對此也會產生學習積極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三、實驗探究,提升課堂導入專業性
生物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科學理論的產生主要來自實驗。因此,把實驗探究作為課堂導入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方法。這樣設計的優勢,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生動化、形象化,增加了課堂導入的專業性。學生可以通過親自動手參與實驗或者觀看教師直觀演示的實驗,對于課堂所要學習的知識有系統的了解,在教師教授知識時能更好地理解、消化。
例如,在教學教材八年級下冊“生物的無性生殖”中有關酵母菌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自制作酵母菌臨時玻片標本,并在顯微鏡下觀察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實驗。在短短幾分鐘內,就可以讓學生認識酵母菌的形態結構和酵母菌的芽體,同時還可以強化學生使用顯微鏡的熟練程度。教師要在課前提前準備好實驗器材,制作好酵母菌的培養液和臨時裝片,避免在課堂上浪費不必要的時間。實驗時,教師應指導學生先用顯微鏡觀察酵母菌的臨時裝片,再用稀碘液對酵母菌進行染色。在整個實驗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看到的酵母菌圖像記錄下來,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酵母菌出芽的過程,這樣學生對于有關酵母菌的知識記憶更加深刻。這種將實驗探究作為課程導入的方法,使學生在觀察實物的過程中獲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識,同時課堂也突出了教學重點,突破了教學難點,為學生學習相關酵母菌的知識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四、結束語
要想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各種各樣的課堂導入是不可或缺的。課堂導入是教學過程中極為關鍵的一個環節,它有很多豐富的形式,具體應該如何應用,還要教師親自通過教學實踐,根據知識點的不同和學生程度的不同,因勢利導。正所謂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師將上述策略恰當地應用于生物課堂教學中,能夠在緊扣教材知識點的同時,迎合學生探究生物知識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對于初中生物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參考文獻:
[1]耿安軍. 有效導入? 高效產出:淺析初中生物課堂導入的有效策略[J]. 考試周刊,2018(18).
[2]宗桂楹. 未成曲調先有情:例談高中生物課的“情境導入”藝術[J]. 中學生物學,2011(10).
[3]楊自嶺. 淺談初中生物課堂導入的有效探索[J].中華少年,20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