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英
摘 要:高質量、高水平專業群建設是職業院校適應國家戰略和職業教育發展新要求,促使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提升,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成為學校打造品牌特色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手段。高職院校財務專業群應積極應對轉型發展,深入探討建設形勢與人才培養定位,不斷創新建設舉措,做好新時代高素質復合型財務創新人才培養的必答題。
關鍵詞:高職院校;財務專業群;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2?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25-0116-03
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平臺對技術技能人才提出了新要求,作為全國院校專業覆蓋面最廣的財經類專業,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環境、教師素質等亟待提高和改變。新時代財務人才培養如何尋求轉變,如何貫徹《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雙高計劃”的具體要求,構建“十四五”時期財務專業群發展新格局,財務專業群建設應如何改革突破,如何打造財務專業升級版均需列入任務進行時。
一、新時代高職院校財務專業群建設形勢分析
黨中央、國務院對職業教育的重視和部署,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技能強國戰略與“四化”產業發展賦能職業教育進入4.0時代,為實現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高職院校財務專業群必須對接前沿、勇擔強國使命,培養跨領域、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真正為服務區域經濟發展提供良好的智力支持。
作為串聯人、財、物、供、產、銷等一切價值鏈條的專業人員,財務工作者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的推進,財務領域一大批新興技術影響著財務工作的方法與流程,如財務云、電子發票、RPA、移動支付、會計大數據技術等。部分財務崗位被智能機器所取代,“賬房先生”將轉型為“經營參謀”“決策智囊”“價值經理”“財務專家”,新時代財務人用更高視野、更遠眼光去分析決策,其核心特征應聚焦在是否擁有良好財務思維,是否真正實現“業財稅銀”高度融合,是否能應用數字化轉型重新定位財務職能,能否搭建企業智能財務體系,提升數據質量、工作效率和價值創造,做到資源配置合理與業務、管控、決策有效。
新的財務工作模式下,適應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云計算等背景下數字化轉型企業對財務人才的需求,急需培養懂業務、懂管理、懂技術,具有跨領域復合知識與數字化思維的財務管理、會計信息管理、內部審計、營銷管理、金融、投資理財復合型職業技能人才。積極應對財務領域新技術和轉型發展需求,群內專業需形成合力、協同發展,堅持共建共享共育人的理念,發揮聚集效應。
二、新時代高職院校財務專業群的人才培養定位
基于行業對應、產業相符、企業融合、地方需要,基于相同的財經商貿大類學科基礎,各專業之間相輔相成;基于共享度高的教育教學資源,將會計、財務管理、會計信息管理、審計、投資理財服務與管理等專業合理協同統籌并進。全面堅持和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教育和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多措并舉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職業精神、文化素養和職業技能。財務專業有效對接職業崗位,通過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課程體系、教學模式,全面優化財務專業群人才培養,滿足學生多元化需求。
以“寬口徑、厚基礎、重應用”為指導思想,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則,健全建設發展機制,形成高度契合地方經濟發展需要的建設思路,專業群結構不斷優化調整,實現優勢互補和資源效益。創新財務人才培養方式,深化產教融合,全面深化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提升專業群建設質量,提升雙師團隊教學水平,堅持可持續發展,堅持內涵式、特色化、創新性、開放性相結合。對比與同類專業群建設標桿的差距,借鑒高水平專業群建設經驗,不斷鞏固示范引領的改革成果,打造定位準確、特色鮮明、產教研融合密切人才培養質量優異、社會服務能力強、具有領先水平的專業群。
樹立“建設新財經、服務新時代”的專業群發展目標,積極推進智能財務新人才培養,解決“培養什么樣的人”的問題。新時代高職財務專業群應立足產業升級和數字財經新業態,培養理想信念堅定、德技并修、全面發展,富有人文精神、工匠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能積極應對行業變化,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管理會計技能、數據分析能力、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智能決策能力的新型“智能+業務+財務+管理”的復合型人才。
三、新時代高職院校財務專業群建設與人才培養策略
(一)加強專業群機制體制建設與質量控制
以“結果為導向”建立專業群評價體系,體現“以人為本”,緊緊圍繞“如何培養學生”開展。建立高質量運行的保障體系,制定財務專業群建設規劃、專業群建設標準、專業群運行機制、專業群管理制度和質量評價體系、建立監控機制和信息通報制度,對建設全過程實行動態管理。針對專業群基礎、專業群結進行構優化調整,對教學條件、教師隊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國際合作、成果與特色等建設內容賦予評價權重,有效實現重點建設任務目標。
定期召開專業群建設指導委員會論證會,建立人才需求調研和動態調整制度。群內各專業每年至少深入行業企業開展一次人才需求調研、畢業生跟蹤調研與在校生學情調研。通過企業走訪、現場調研、查閱資料、網絡收集、問卷調查、座談訪談等方式,分析確定職業崗位與典型工作任務,提煉學習領域課程與關鍵能力,論證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構建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貼近行業、區域產業發展趨勢,緊跟崗位核心技能升級和人才需求變化,面向智能化環境創新財務人才培養。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建設財務專業群,逐步擴大專業群學生規模,實現專業建設資源共享、相互融合,實現“產業需求標準”“專業群建設標準”與“人才培養標準”三對接,推動高水平財務專業群建設的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