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佩 陳曉星
摘 要:數字經濟的發展促使跨境電商產業迅速擴大,對于高水平的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長,跨境電商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已成為制約跨境電商專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基于數字經濟的背景,分析了其對跨境電商行業以及對專業人才需求的影響,提出了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的數量質量上存在的主要問題,最后提出構建多方協同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新思路。
關鍵詞:數字經濟;跨境電商;人才培養
隨著網絡技術在全球的廣泛發展,電子支付和無線互聯技術日益成熟,大數據和實體產業深度融合,加速了世界經濟的數字化轉型,人們的日常生活和消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變革。作為世界的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也開始大力發展數字經濟,鼓勵數字產業轉型升級。在當前時代發展背景下,跨境電商產業已經成為數字化經濟增長的主要產業模式。根據CBNData《報告》顯示:中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近年來持續攀升,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1.69萬億元,增長了31.1%,其中出口1.12萬億元,增長40.1%。作為網絡與實體的融合,跨境電商具有全球性、及時性、無紙化等多個數字化特點。數字經濟的發展促使跨境電商業務進一步地走入國際市場,在商品交易、信息溝通、價格談判等商務流程中發揮著積極的作用。跨境電商的發展不僅加速了國內生產型企業升級轉型,也為貿易型創新創業提供了巨大的機會和空間。
一、數字經濟背景下跨境電商行業發展及人才需求分析
1.數字經濟對跨境電商行業發展的影響分析
數字經濟的發展直接推動數字技術的革新和全產業鏈的數字化進程。數字技術協助跨境電商行業開辟了更加多樣化的銷售渠道,消費者可以更直接地利用跨境電商平臺購買所需商品。根據數據顯示,2015年跨境電商貿易的企業大客戶訂單占比超過65%,且多數為工業制品,平均利潤率低于10%,跨境電商面臨著低利潤、競爭大且銷售模式單一的問題。數字經濟的發展幫助普通消費者可以在跨境電商平臺方便購物。截至2020年,跨境電商平臺的個人消費訂單已經占據了50%以上的銷售收入,其中生活用品占比達到了62.4%,平均利潤率超過15%。跨境電商從傳統的低利潤的工業品貿易開始升級為普通大眾消費者接受的日常用品購物平臺,產業得到進一步的升級和發展。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提供了更加精準的產品投放方案,實現了用戶和產品的精準匹配,跨境電商訂單數量和訂單品類規模都出現了飛速的增長。數字經濟的發展幫助跨境電商產業實現了產品和運營的全面改良,培育了全新的跨境貿易服務增長點,在生產、物流、支付環節大幅提升效率,全面助力跨境電商蓬勃發展。
2.數字經濟對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的需求分析
(1)專業人才數量需求。在跨境電商產業高速發展的時代,業務井噴式增長和產業優秀人才短缺的矛盾日益激化,直接導致產業發展速度受制約。根據《中國電商報告》數據顯示,我國跨境電商領域的專業人才缺口超過了450萬,且每年以30%的速度在增加。這些數據充分說明了我國當前的高校教育無法滿足數字經濟下跨境電商發展的市場需求,人才培養存在著巨大的缺口。
(2)專業人才技能需求。跨境電商是基于信息技術和網絡安全技術的國際貿易載體,是一種以數字化交易模式為主的跨境產業貿易活動。跨境電商人才首先是一名優秀的語言專家,需要具有較強的外語溝通能力,能夠熟練轉換兩種甚至多種語言的交流,有效地連接產品生產方和需求方,及時反饋訴求。以英語為例,根據調查報告顯示63.33%的受訪企業認為跨境電商人才應至少達到英語六級水平;有25%的受訪企業認為跨境電子商務人才至少應該達到英語四級水平,超過85%跨境電商企業對人才的日常英語溝通能力提出了明確需求。跨境電商本質上仍是外貿產業,這要求相關從業人員要通曉國際貿易知識,熟悉電商領域的常用推廣營銷方式,對國際貿易、國際物流等國際產業有深刻的了解。一名優秀的跨境電商人才還應當是一名優秀的技術專家,熟悉電子支付、跨境轉賬、網絡安全等技術層面的相關知識。
二、當前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1.當前跨境電商專業人才數量明顯不足
跨境電商的發展歷史比較短暫,是近些年才出現的新興產業,產業人才的培養模式仍處于探索時期。當前的專業人才缺乏復合型知識體系,大部分只對某一領域有專業的研究。貿易人才雖然對國際貿易有著深刻的理解,精通國際貿易的流程,但對于電商中的互聯網技術了解有限,無法及時從互聯網中獲取有效信息,對于網站的日常運營和網站建設維護也缺乏相關經驗,無法勝任跨境電商復雜多變的工作。而互聯網技術專業技術人才又缺乏相關的國際貿易、產業營銷等經驗,對于跨國貿易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項無法精準的把握,這導致了客戶需求和產業上下游溝通無法及時匹配,貿易效率受到影響。當前高校跨境電商課程開辦時間短,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工作仍處于探索階段,無法短時間內向社會輸送大量的專業人才,這也直接導致了產業發展的專業人才有限。此外大部分跨境電商公司規模較小,業務模式和培養機制不成熟,無法吸引外部優秀人才,這也造成了人才短缺的局面。
2.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定位相對模糊
當前各類院校的跨境電商專業缺乏清晰的培養方式。首先,專業課程的設置不夠清晰,與企業實際需求不匹配。當前的課程設置以傳統電商為基礎,建立了基于傳統電商發展需求的教學大綱。這些課程設置無法準確定位跨境電商人才需求,這直接導致了人才需求與人才培養的錯位。其次,課程實踐定位模糊。在培養復合型跨境電商人才的課程實踐中,學校普遍存在企業需求和實訓內容的錯位,缺少恰當的實訓條件,實訓內容仍以傳統電商模式開展,學生無法學習到與跨境電商準確關聯的實踐經驗,造成了學習內容與企業需求嚴重脫軌等問題。最后,外語課程培養定位模糊。跨境電商的外語課程設置應當以交流溝通為主,培養學生交流談判能力,提高學生在實際應用場景的外語使用水平。但當前的高校課程設置仍以傳統的外語教育為主,關注學生對于生僻詞等高難度詞匯語法的掌握,以分數為評價機制,對于日常溝通的英語培養十分有限。這直接影響了學生在企業工作中英語的應用,嚴重地影響了跨境電商的效率。
3.現有跨境電商專業教育質量普遍較低
(1)以企業實習為核心的企業實踐占比多
當前我國的高校跨境電商教育主要是校企聯合的方式開展,以企業實習為核心進行專業化實踐人才培養。學校與企業簽訂合作培養方案,在學生學習一定基礎知識后進入企業實習,學習系統的實際操作經驗。此類培養方法的好處是可以讓學生迅速了解當前企業運作經營的模式,在未來工作后可以更好的適應企業的發展,短時間內開展業務。但是由于學生自身知識的限制和實習時長等不穩定因素,企業在安排實習崗位時,多數安排勞動占主導的服務保障型崗位。這類崗位專業技術含量低,主要是為企業提供支撐性服務。學生在實習的過程中,無法接觸跨境電商業務的主要板塊,對于企業的核心管理方式和業務主線無法準確的了解,不利于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傳統校企合作培養的人才,多數會成為企業保障部門的員工,無法在企業核心崗位和跨境貿易的主要流程中發揮作用。
(2)輕理論、重應用型的人才培養理念較多
由于學校的培養模式是實踐為基礎,學生大量時間在企業實習。這直接導致了學生在校時間短,理論課程開展有限等問題。學生的理論知識不扎實,部分學生甚至缺乏整個行業運作的基礎理論知識。輕理論重應用的培養理念只會培養出一批優秀的執行者,對于創新發展和專業技能的人才培養規劃無法有效的落實。學校在進行理論教學時,過多關注于能否幫助學生短期內適應工作,對于學生長期的職業發展缺乏充分的規劃,使得學生職業生涯中缺乏長期競爭力。此外,輕理論的培養理念導致了學校在自我學習能力培養中缺乏有效的關注,這讓學生在產業進步的時代無法自我進步,時代和先進技術脫軌,最終被高速發展的數字經濟時代淘汰。
三、加快數字經濟背景下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的新思路
1.精準定位數字經濟下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需求
強化數字技能培養和專業技能培訓。當前時代的發展是以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為主題。專業數字技能成為培養體系中的核心環節,跨境電商對專業人才的訴求更是直接體現了這一要求。開展多種數字化特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當前主流的數字化技術發展趨勢,引導學生掌握一到二門數字化編程語言,幫助學生建立扎實的技術儲備。只有自身對技術有充分的了解,才能在實際應用中有效地理解產業發展的邏輯,更好地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商業實踐中。
在學校課程規劃上,不僅要針對當前的跨境電商的專業訴求,更要對人才的長遠發展負責,積極推進多樣化專業課程設置。對于一些表現突出的優秀學生,要進行細分專業的培養,讓課程設置不僅針對于系統性的跨境電商知識,要更加針對于某些具體的商業需求深度培養,例如開設專業的商務談判課程。在跨境電商業務中,不僅有中小客戶小訂單需求,也有國外大客戶大訂單的訴求。這對于專業的商務談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談判技能可能無法滿足此類更加專業的場景。因此有必要開展相關細分領域的專業課程,幫助專業人才不僅對于專業技能普遍了解,在某些特定領域可以精通。
2.開展數字經濟背景下跨境電商專業產教融合
(1)對接地方數字化產業,優化跨境電商專業人才培養
當前產業發展與地方企業業務類型有著密切的聯系,因此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時,可以與地方特色數字跨境電商企業深度合作,引入企業管理人才幫助學校優化課程培養方案,將課程與企業生產實踐特色結合,幫助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更好地理解當前主流技術發展的新模式,為知識與實踐的結合提供更好的教學規劃。通過與企業生產特色的結合,不僅讓理論課程充滿了實踐的特色,還幫助學生在學習理論課程的同時更好地理解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可以做到理論實踐并重。有效地解決了傳統課程中理論和實踐的沖突,提高了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幫助學生在未來工作中更好地融入業務,提升自我。
(2)引入數字化領域專家和跨境電商貿易專家開發特色課程
課程設定不僅要參考當地企業發展的特色和企業管理者的經驗,更要與相關領域的優秀專家學者精誠合作,開發更加科學的理論體系課程。通過引入數字化領域專家和跨境電商貿易的專家,幫助優化課程設置,幫助數字技術培養和跨境電商理論課程與國際主流理論接軌,提高知識的時效性,為學生提供更加專業的前沿知識。此外高水平學者和教授有效的提高了師資的整體水平。教師之間的互相學習,幫助教師了解當前理論界發展的前沿知識,對于充實理論知識,提高整體教學水準有著積極的意義。通過優秀教授學者的幫助,學校可以的優化課程設計,提升總體師資隊伍水平,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理論知識,實現學生老師學校良性發展的健康循環。
(3)校企協同開展實踐教學,建設校外跨境電商實踐基地
理論知識教學是學校培養人才的基礎保證,企業實踐則是幫助學生提升自我的必經之路。深度開展學校與優秀企業的合作,幫助學生在企業的實踐中應用知識,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技,能。在與企業合作時,要確保學生可以有效的參與到企業的核心運作流程,避免實習邊緣化問題。只有深入到企業運轉的內部,才能真正了解到跨境電商的具體運營流程,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鞏固專業知識,提升實踐能力。其中一種有效的方式是建立跨境電商合作實踐基地。學校提供場地和基礎設施,企業提供培訓人員和技術專家。在基地建設完善的企業運轉流程車間,讓學生實際參與到跨境電商的流程中去,了解完整的企業運營模式。校企聯合基地模式既有效的幫助企業培養優秀人才,也不會因為學生實習初期業務不熟練造成的效率損失。企業通過提供技術和專家的方式,提前為自己培養了大量的專業人才,對企業自身人才儲備和未來發展都具有積極
的意義。
3.完善科學考核評價體系,將數字化技能納入考核標準
傳統的考核標準是以學生成績和實習表現綜合打分作為衡量標準,這樣的評選方式無法有效的發現一些專業實踐能力強,考試能力弱的學生,可能導致專業人才由于自身考試能力弱而被埋沒。應當完善考評機制,將理論與實踐共同納入到考核標準中,以學生的理論知識應用水平為考核重點,讓考核更加具有特色化,實踐化,更加準確的衡量專業人才的水平。考核標準應當與企業當前人才需求高度匹配,及時根據時代和需求的變化調整考核體系,確保選拔的優秀人才是企業真正需要的。此外,考核標準應當與數字經濟大背景相結合,考核標準應當納入數字化技術考核標準,全面衡量學生對于數字化技術的掌握與應用能力,為企業和社會篩選出具有全方面的數字化跨境電商專業人才。
參考文獻:
[1]鄒華勝.我國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24)::40-42.
[2]李勤.從校企合作到校企聯盟一以不完全信息靜態博弈為分析工具[J]教育發展研究,2014(7):76-80.
[3]康艷楠.數字化經濟視角下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21(3):15-17.
作者簡介:劉佩佩(1990.08- ),女,浙江寧波人,浙江萬里學院,碩士研究生,實習研究員,研究方向:國際經濟與貿易;陳曉星(1997.08- ),男,安徽銅陵人,浙江萬里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全球采購與供應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