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秋婷 林雪媛 祁兆輝



摘 要:為了深入了解市場,獲取社會對電子商務方面人才需求的情況,明確電子商務專業的學生培養目標。本課題組對就職京東商城的高校電子商務專業200名畢業生進行調查研究,通過調查數據分析明確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應該具備“運營+技術”綜合技能的復合型電子商務人才,并且注重其社會實踐經驗、思想品德和自主學習能力。建議高職院校在電商教學中,以“運營+技術”為教學培養目標,注重強化學生操作、分析、總結的實踐訓練,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的培養及具有創新創業等素養和數字工匠精神的復合型電子商務人才。
關鍵詞:電子商務;人才需求;人才培養
今天,互聯網已進入了成千上萬的家庭,電子商務已到達了快速發展的時期,而整個社會正在進入電子商務的時代。人們已經習慣了通過電子商務的方式來進行生活、學習和工作。此外,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快速發展,對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要求也在增加。因此,本課題組對就職京東商城的高校電子商務專業200名畢業生進行調查研究,以此為應用型高校,特別是高職高專院校的電子商務專業教學和技能型人才培養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除此以外,通過調查數據分析課題組明確電商專業人才需求及確定以具備“運營+技術”綜合技能及創新創業等素養和數字工匠精神的復合型電子商務人才為培養目標,提出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對策。
一、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的狀況
近年來,中國電子商務行業交易規模持續不斷的擴大,穩居全球網絡零售市場首位。我國從事電子商務行業的企業也在不斷增加,但在崗位招聘中卻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在充滿希望、精力充沛的環境中,本應是人才供需兩旺的大好局面,但現實恰恰相反。
教育部高教司財經政法管理處處長吳燕日前在南開大學舉辦的第五屆全國高校電子商務專業建設聯席會議上透露信息,我國電子商務人才正面臨著這樣的尷尬:一方面市場需要量大,另一方面每年上萬名的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就業率僅為20%。電子商務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富有活力和前景的新型信息服務業,其對高層次專門人才的渴求也越來越迫切。企業和雇主在雇傭的過程中。畢業生所擁有的專業知識和企業地位所需要的技能大不相同,畢業后雇主的培養應屆畢業生所需的成本高昂,導致整個電子商務行業找不到符合企業需求的人才。但是,隨著世界經濟的一體化和經濟信息的全球化的發展,電子商務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而電商專業的畢業生不符合企業需求的兩難局面。這給電子商務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問題。
二、研究內容及設計
1.研究對象
本次研究對象是針對最近5年畢業即入職京東的200名同學采取問卷調查,其中有80%的調查對象是本校的畢業生,因2019年電子商務專業被評本院校高水平專業群,同年申報廣東省高職院校高水平專業群,為廣東省二類品牌專業。電子商務專業緊緊依托南博集團以及行業引領性企業,以電子商務為核心建設京東-電子商務專業群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立校企良性互動的長效合作機制。因此每年都為京東集團輸送大量的畢業生,本次的調查對象是隨機抽查最近5年畢業即入職京東的同學,本次調查有效問卷收回率100%。
2.調查問卷設計內容
本次調查問卷的內容涉及電子商務專業人才需求情況,包括電子商務專業類的學生在校所修的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基礎課程等相應課程所學到的知識技能點與下崗工作任務接軌情況,專業知識及綜合能力的應用情況等。
3.調研方式
研究采用問卷法和訪談法相結合的形式,由9名人員組成調研組,分成3個調研小組,歷時近3個月的時間進行線上問卷及線下走訪調研兩種形式,利用QQ群、微信群等方法來深度調研。對最近5年電子商務專業畢業生即入職京東的200名同學采取問卷發放、分散填答、收回,受訪者自愿填寫完成,數據資料真實有效。
三、調研數據分析
在對最近5年畢業生即入職京東的電子商務專業同學采取問卷調查后,獲得200名同學的相關數據和信息。通過分析數據和相關信息,更好地有針對性地培養電子商務人才,其中對重點問題的剖析。分析如下:
1.被調查者對現從事職業崗位的理想程度,如圖1
以上這張圖,我們能看出一半以上的調查者對現在從事的職業崗位表示不是自己理想的職業。目前,電子商務在進入21世紀后快速發展中,而電商企業所需人才應具備的知識也與日俱增對于剛畢業的學生來說,假若學生在校時缺少相應企業工作任務的操練,學生畢業就面對并不熟悉的工作任務,整體會讓學生感覺到乏力、厭倦、職業倦怠,只能讓學生感覺到“紙上談兵”,嚴重影響了學生對現在就職的喜愛感,同時也會影響學生整體的均衡發展,最終導致市場的需求越來越大。
2.被調查者現在就職崗位工作內容與在校所修課程的內容相關度情況,如圖2所示
從這張圖,我們能看出68.5%的調查者認為現在就職崗位的工作內容與在校所修課程的內容相關度只達到10%左右。電子商務專業對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要求并不高,其看重的是企業實踐操作能力,但從被調查者的數據中可看出普遍認為自己所修的課程跟自己現任職的崗位工作內容相關度不高,這整體影響學生與企業的崗位對接度,若在校大學生在校中就能接觸到企業的真實工作任務,那么術業有專攻可以有針對性地深入了解自己所感興趣或者畢業后極有可能任職的崗位內容,而最終達到畢業即可就業的美好愿景。
3.被調查者認為目前電子商務專業在校生需要著重加強的能力,如圖3所示
以下這張圖,我們能看出被調查者普遍認為目前電子商務專業在校生需要著重加強的能力包括有:技術應用能力、實操技能、知識拓展能力、職場溝通與協作能力。電子商務專業是一門交叉類型的學科,也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更是一門新興的學科。所以導致該專業所需要掌握的內容包含互聯網應用技術以及經商商務類的知識點以外還需要掌握計算機基礎等的技術型的課程。而在高校對應開設的電子商務專業課程普遍的教學模式都是以講授加基本操作結合。
通過調查者的反饋,在校時所修的專業基礎課程對應所學的內容與下企業后的工作實踐接軌度不高,同時電子商務是一門注重實操的專業,所以對于在校學習的內容,更加應該趨向企業因素來引領學生去學習和發展,這促使教學內容及教學任務更加應該以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或者直接使用企業的工作任務為導向引導學生學習同時引導學生注重實操,畢竟學習以及真實操作是有區別的,否則影響學生專業知識的吸收及運用。
四、電子商務專業人才培養的對策
1.共制人培方案
為培養出具備“運營+技術”綜合技能的人才,通過跟相關企業合作溝通,及學生知識技能掌握能力情況,定期開展企業專家訪談會、畢業生訪談會及畢業生調查,做到實時跟蹤企業。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基于工作過程任務驅動的項目化教學要求“任務”貫穿始終,積極建設“校中園”、“園中校”的實習實訓基地,構建“產教融合、校企共育”平臺,打造全方位、立體化的校企合作關系,探索“共建共管、共享共贏”的深度校企合作機制,全面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水平。因此與電子商務企業基于校外實踐基地的建設,共同編制教材及共建課題等,促進電子商務專業人才
的培養。
同時與企業共同制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讓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作為學生的知識技能點從而讓學生的知識及時得到更新以及發展,增加了企業需要的新知識和新技能,調整了以往教學中部分陳舊的課程或實訓內容,使培養的學生能跟上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步伐,同時也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了教學和科研力量。為具備“運營+技術”綜合技能及創新創業等素養和數字工匠精神的復合型電子商務人才做好強有力的基石。
2.實行雙導師制教學模式
學生在前兩年的學習中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同時也要求教師提升專業與教學能力,學校通過系列化系統培訓與實際項目實施,教師的專業能力與教學能力有較大幅度的提升,多渠道、多樣化引進與培養電商專業人才。一是外聘2-3名具有實踐經驗的電商運營專家、電商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承擔部分教學項目的課堂教學,企業講座等;二是長駐電商創業中心的企業運營團隊成立創業(運營)導師團,指導師生創業;三是建設電子商務技能大師(創業)工作室,聘請大師指導師生創業,提高師資整體專業與教學能力。使得電商教師團隊人人懂電商創業、人人懂電商運營,人人參與創業,形成教研室內“全員”電商創業氛圍,同時使得學生在校園中即可通過企業帶領下創業更加接近企業的用人需求。
最后一年,作為大三學生全年到企業,結合崗位工作需要進行生產性頂崗實習,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企業專家作為校外指導教師,與校內指導教師共同擔負學生的實習指導工作,促使學生在完成畢業實習和畢業的同時得到了崗前技能訓練,有利于單位接受學生就業。部分學生在實習期滿后即可受聘該公司工作。在雙導師制下讓學生整體得到發展。
3.項目化第二課堂教學模式
為提供教學質量,積極改革教學方法,引入企業導師進入課堂,以企業真實項目為學生課堂任務,大力推行“教、學、做”一體化、“理、實、虛”相結合的模塊教學和項目式教學模式。構建“三‘課一體,兩兩結合”的教學組織模式。集第一、二、三課堂為一體,三個課堂兩兩結合組織實施教學。
第一課堂,以“電商創業(運營)”為主線,電商創業(運營)課程教學貫穿四個學期組織實施教學,其他核心專業課程教學組織支撐服務電商創業(運營)課程的實施,全部以真實的創業項目或運營項目作為學習內容和載體,創業(運營)項目的選擇由單一到綜合,由簡單到復雜,選擇推行行動導向及混合式教學,逐級提高學生的電商創業(運營)水平。
第二課堂以電商創業(項目運營)為主導,與第一課堂教學相結合,作為第一課堂教學實施的延伸,采用更為綜合、復雜的創業(運營)項目,聘請企業專家團隊指導,師生同“創”同“學”。
第三課堂以課程企業崗位實踐為體驗,與第一課堂課程教學相對接,作為第一課堂課程教學的補充,由校企雙方共同組織教學實施、共同進行學習效果評價,提升學生課程崗位實踐能力和社會綜合能力。
課程中更多地融入了工作過程性知識,增強了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教師也在教學實踐中得到了提升。課后采用第二課堂模式,使學生課前課中課后都得到全方位的發展,同時采用多元評價模式,讓學生真正做到與企業接軌。
五、結束語
培養適合社會需求的電子商務人才,就必須做到以市場需求為依托與企業共制人培方案,采取企業-教師雙導師制教學模式并實行課堂、課外第二課堂教學模式相結合,從始到終貫徹以“運營+技術”為教學培養目標,注重強化學生操作、分析、總結的實踐訓練,強化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及具有創新創業等素養和數字工匠精神的復合型電子商務人才。
參考文獻:
[1]孟祥磊.面向崗位需求的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研究[J].交流探討,2017(32).
[2]趙益維,杜延慶,何娟.面向崗位需求的電子商務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究[J].高教學刊,2017(5).
[3]李勝蘭.落實十九大精神,加快粵港澳大灣區建設[J].南方經濟,2017(10):11-13.
[4]戴雪珊,林存文.產學研協同視角下跨境電子商務人才發展戰略研究[J].商業經濟,2018(6).
[5]田秋生,夏清泉.“四方協同、知行合一”:地方高校卓越新聞人才培養體系創新[J].傳媒,2019(14).
[6]王文佳,祁寧,金曦.互聯網思維主導下電子商務發展融合趨勢探析[J].商業經濟研究,2020(19):83-86.
[7]劉柯妤.三晉高校聯盟背景下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探析[J].呂梁學院學報,2020(10):76-80.
作者簡介:湯秋婷(1990- ),女,漢族,廣東人,本科,廣州華南商貿職業學院電子商務教師,電子商務師,從事電子商務企業運營、電商創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