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夢成
中圖分類號:G803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6-018-01
摘 ?要 ?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時期。隋唐兩朝尚武之風濃烈,呈現出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中繽紛多彩的傳統民族體育文化和濃厚的體育風尚。本文通過分析隋唐時期體育發展的狀況、相關背景和條件以及對比古今體育發展契機的相似性,總結對當代體教融合戰略的啟示,以期借古鑒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更好地促進當代體育的發展。
關鍵詞 ?隋唐時期 ?體育風尚 ?體教融合 ?啟示
一、隋唐時期繽紛多彩的體育活動
(一)體育活動多樣
隋唐時期體育活動的內容十分豐富,形式多樣。其類別已經涉及了競技體育、休閑體育、軍事體育等多個方面。隋唐時期的擊球運動尤具競技性,擊球運動中當屬馬球為之最。除此之外,隋唐時期著名的競技運動還有競渡、蹴鞠、劃船、拔河等項目。休閑體育項目更多,主要有圍棋、田獵、投壺、樂舞、登高、斗雞、木射等項目。在傳統軍事體育中,以騎射、武藝、角逐等項目最為出眾,極具競技性的馬球等運動也被運用到軍事訓練之中。
(二)隋唐時期參與體育活動的群體多樣
上至統治階層,下至黎明百姓,無不歡喜于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唐太宗最喜田獵、武藝,史書記載朝臣在上書勸諫中多次提到“游獵太頻”。武則天時期創設性地開創了“武舉取士”,唐代中期的歷史名將、宰相郭子儀就是武狀元出身。唐玄宗酷愛馬球、拔河運動,史書記載玄宗打馬球時“東西驅突,風回電激,所向無前”。之后代代延續的皇家體育熱潮極大影響著當時體育活動的發展風口。黎明百姓之中體育活動深得喜愛,諸如圍棋、蹴鞠、步打球、登高等項目。在隋唐時期女性參與體育活動比比皆是,詩句“蹴鞠屢過飛鳥上,秋千竟出垂楊里”就形象生動地描寫了唐代女子蹴鞠、秋千時的場景。
二、隋唐時期傳統體育蓬勃發展的原因分析
1.在政治層面,隋唐時期逐步建立大一統的多民族國家。和平時期國家版圖遼闊,政治環境穩定,該時期體育發展獲得了良好的政治生態環境,加之在統治階層中各種宮廷體育盛行,很好地促進了體育活動在民間的開展。同時武則天時期開創的“武舉取士”將武藝與政治仕途直接掛鉤,極大程度促進了傳統民族體育的發展。
2.在經濟層面,隋唐時期經濟繁榮,農業、手工業、商業高度發達,其發達程度為當時世界之最。雄厚的經濟基礎為隋唐時期體育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后盾。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溫飽問題的解決使得隋唐時期廣大民眾有了大量的空閑時間從事體育活動。
3.在文化交流層面,隋唐時期展現出驚人的開放與包容性,不僅中原地區與周邊少數民族文化交流頻繁,而且與外邦交流接觸日益增多。諸如胡旋舞、劍器舞等少數民族運動經西域傳入中原,中國的蹴鞠、馬球、角抵等運動傳至日本、朝鮮等國家。
三、隋唐時期體育與當代體育發展契機的歷史相似性
1.古今外部環境的相似性。隋唐時期建立了較為持久的大一統封建國家,該時時局穩定,經濟富庶,文化交流頻繁,成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國。而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中國正處于完成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之中,正在由世界大國向世界強國邁進。隋唐時期與當代中國開放繁榮的大局均為體育的發展提供了優越的發展環境。
2.古今對體育需求的相似性。隋唐時期,不斷的戰事凸顯了體育強身健體的功能性,符合前期軍事力量的需求。后期豐富多彩的傳統民族體育運動不僅促進了多民族的融合,更是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中外文化交流。而在當代中國,青少年體質每況愈下,國民總體體質健康情況不容樂觀,龐大的醫療開支更是無疑會阻礙社會的進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身心健康的人才的支撐,當代中國各項事業的發展需要更為優秀的勞動力支持。這就越發凸顯了體育和教育工作的時代重要性,體教融合戰略應時而生。
四、啟示
通過對隋唐時期盛行體育風尚進行分析,得到對推行當代體教融合戰略的一些啟示。
1.體育的發展離不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支持。鑒于我國東西、南北等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實際,體教融合戰略的推行在統籌上應力求做到“全國一盤棋”。在具體實施的過程中應分輕重緩急,做到改革有針對性。
2.加強對民族傳統體育文化和運動項目的繼承與發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斷添加新的時代元素,為體教融合戰略添磚加瓦。
3.隋唐時期豐富的傳統民族體育運動項目和燦爛的體育文化得益于中外文化的交流與創新。我們需要借鑒國外的改革經驗,加強與國外體育文化的交流,從國外優秀的體育、教育文化之中汲取營養,從而更好地落實體教融合戰略,以促進當代體育、教育工作的發展與進步。
參考文獻:
[1]柳慧玲,惠弋.試論唐代體育文化的開放性[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7(02):34-36+60.
[2]張寶強,陳小龍,劉晶.試論唐代體育文化的開放性特征[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08(02):81-83.
[3]馬宏偉.論唐代體育文化對現實的啟示[J].創新科技,2014(23):36-37.
[4]張寶強.試論唐代體育文化的創新精神[J].體育文化導刊,2007(07):94-96.
[5]馬乃欣.隋唐體育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09(09):120-124.
[6]樊哲昀,李建英,王娜.唐代休閑體育文化研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42(02):139-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