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數學是一門研究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科學。因此,數學的學習是一個邏輯嚴密、穩扎穩打的循序漸進的過程。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是一種常見的普遍現象。作為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把錯誤當成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正確地對待錯題,并有效地整理和利用這些錯題,從而更好地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錯題;有效利用
一、科學引導,幫助學生正確對待錯題
在教學中,我們發現往往錯誤率高的孩子學習效果不佳,具體表現在做題時速度慢,曾出現錯誤的題目經過訂正后還會同樣出錯。在看到作業或者試卷的錯題時,大部分學生會改正答案,也有個別學生只是和周圍的同學簡單地核對答案,然后直接抄上去就可以了。卻很少有學生會去認真思考錯在哪兒,正確的方法是怎樣的,并從問題中查找原因、進行分析和吸取教訓。孩子們對待錯題敷衍了事,并沒有認識到錯題的重要性,缺乏反思意識和反思的能力。可見,讓學生對錯題進行整理是非常必要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思維能力。在小學階段,教師應該嘗試引導孩子們認識到整理錯題的意義,有意識地去培養孩子們反思錯題的習慣。
二、如何整理錯題集
1.前期:簡單地記錄錯題
在開始階段,孩子們在剛建立錯題集的時候,還不能很好的將數學學習中遇到的錯題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這個階段對孩子的要求要放低一些,只需要在弄清楚錯題的原因,明白正確解法的基礎上,將錯題記錄在錯題本上。當然,教師在平時要對如何對錯題進行整理有所引導和示范,鼓勵孩子們在錯題本上勾畫標注,寫下解題思路和用到的相關知識點,也可將教師講解錯題的筆記在旁邊進行記錄。為了激發和維持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設置一定的獎勵機制,及時對表現好的孩子進行表揚,并在班里推廣,鼓勵大家借鑒好的經驗,使班級形成樂于整理錯題、愛思考、會反思的良好學習風氣。
2.中期:根據自身需要整理歸類
當學生具備能力將錯題進行分類時,老師可提醒和引導學生根據需要進行整理。如根據題型的不同分類,數學試題的題型有選擇題、填空題、判斷題、計算題、操作題及解決問題這幾大類;也可根據考點、知識點進行分類;根據自身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分類;根據學期單元模塊分類;根據錯誤的原因分類。這樣的整理方法對學生的要求較高,適用于高年級的孩子們。只要孩子們有分類的意識,在積極的嘗試和實踐,我們教師就一定要給予充分的肯定,在班里表揚示范,調動其積極性,這樣參與的孩子就會越來越多。
3.后期:錯題改編,活頁裝訂
這個階段的工作量大,對孩子的要求很高,一般是高年級的學生才能達到,每道題目都是老師進行編寫的,那作為學生可以進行適當的改編。部分解題經驗比較豐富、思維活躍的孩子的在整理錯題時,可以根據情況對題目進行一定的改編。在小學階段,只需對題目的一些條件或者問題稍微改變,這是對知識查缺補漏的最佳途徑。在孩子們養成整理錯題的習慣時,老師借機引領孩子制作具有個人風格的“錯題集”,編寫頁碼,裝訂成冊。通過制作裝訂成冊的“錯題集”,孩子們將掌握那些知識點比較容易出錯,真正做到“吃一塹長一智”。同時,班級里大家還可將“錯題集”相互傳閱、分享、借鑒,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三、有效利用錯題集,實現變“廢”為“寶”
1.建立錯題集
小學生正處于獲取各種知識和經驗的積累期和適應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他們在接收信息時難免會有一定的缺陷,在回答課堂問題和完成作業及練習時不可避免地會犯各種各樣的錯誤。有的老師在對待學生錯題時非常的簡單粗暴,直接讓學生抄寫很多遍,認為多寫就能記住。其實,這樣的做法只是在懲罰學生,不僅不能達到真正弄懂錯題的效果,反而會讓學生對學習產生厭煩的心理,從而適得其反。因此,錯題集的建立并不是一味的讓孩子反復抄寫錯題。教師應該有一個良好的心態去看待這些錯誤資源,先幫助孩子們樹立錯題集的意識,慢慢地引導學生建立錯題集,養成積累錯題的習慣。
2.經常翻閱瀏覽,培養反思習慣
錯題的收集不是單純地抄寫一遍或多遍就結束了,也不是讓學生把題目抄寫立刻重做。簡單的機械抄寫,根本無法提高做題的正確率,而應在學生充分思考,真正明白正確的解題思路后進行整理歸類,這樣的錯題集才是有意義和高效率的。除此之外,在空閑時間或者考試復習的時候,還得經常對錯題本進行翻閱瀏覽,對比錯解與正解,講解清楚錯解的原因,對錯題再重做一遍等等。這樣,不僅可以使每一道題發揮最大作用,還能使學生明確學習的薄弱點,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和培養學生反思的良好學習習慣。
3.定期檢測,提高興趣
錯題集建立后,在以后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應當在講解錯題后,讓學生自行整理錯題,鞏固知識點。每隔一個階段或者一個單元結束后,教師可將孩子這個階段出現率高的錯題編制成習題或試卷進行檢測。通過測試,這樣可以隨時動態了解孩子們錯題的消除程度,明確今后的努力方向。孩子們在檢測中糾正了錯誤,鞏固了知識,又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整理錯題的好處,極大地激發和維持學生整理錯題的興趣。
4.教師根據學生錯題情況調整或改進教學
如果說學習有什么捷徑的話,那就是從錯題入手。恩格斯說:“無論從哪方面學習,都不如從自己所犯錯誤的后果中學習來得快。”孩子的學習就是一個不斷犯錯和不斷糾錯的過程。班里孩子經常出錯的地方,就是學習的難點所在。如果能把數學教學中所有的錯題都集中整理在一起,經過教師系統、全面地分析、診斷,就能很好了解到學生學習的薄弱點,教師再根據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和策略,從而大面積地提高全班學生的正確率,把錯誤率降低到最低,這就是建立“數學錯題集”對于教學的益處。
總之,錯題集建立后一定要注意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廢。同時,錯題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會根據時間的推移以及孩子們自身知識結構的不斷完善而發生變化,可以適當地刪減,只留下具有一些啟發性的部分。
參考文獻:
[1]陳志濤. 填漏補缺 變”錯”為寶——小學高段數學錯題集的建立和有效使用策略初探[J]. 讀寫算,2019(15):124.
[2]任金花. 整理小學數學錯題集的思路研究[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1,6(3):77-78.
[3]陳龍. 小學數學錯題集的創建與應用研究[J]. 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1):114.
作者簡介:李艷勛(1981.04-),女,壯族,廣西百色人,本科,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數學教育